时间:2024-05-11
张小红 朱智勤 汪志明
【摘要】目前高等院校在教学模式上日益提倡教育的交互性、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信息的多元化和课堂的开放性等,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育技术观和教学实施策略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优化教学模式。本文对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优化作了初步探讨,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 测绘工程专业 信息化测绘
【基金项目】湖北省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201001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44-02
一、引言
测绘工程专业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问题。目前测绘学科已完成由传统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转变过程,现在正在向信息化测绘新阶段转化与跨越。信息化测绘是我国测绘事业实现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也给我国的测绘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测绘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培养出“一专多能,复合型、创新性”测绘高级综合技术人才。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为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序。我国大学教学的传统倾向于强调集体性教学并注重知识的客观性,基本上是传授——接受式教学。随着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得到加强并与教学理论的革新相结合带来了教育思想上的变革,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育技术观和教学实施策略的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在教学模式上日益提倡教育的交互性、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信息的多元化和课堂的开放性。
本文基于信息化测绘教育的发展前景,探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这几年在深化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做的一些尝试。
二、深化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1.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测绘人才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采用“分阶段教育、多层次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教学方式,设置“2+2”的教学模式,即一、二年级阶段不分专业和方向,实行基础教育。三、四年级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专业组选必修课。
一、二年级阶段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国防教育、计算机、体育、艺术等基本素质训练的课程)、专业基础课(如测绘学概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注重和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和广博性,从而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文、理(工)相互交叉和渗透,让学生具有宽厚的知识背景和发展后劲。
三、四年级阶段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方向、工程测量方向、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地理信息工程方向),专业课分为四个层次:专业基础课、一般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创新实践课,专业必修课相应地分为六组选课方向。
这样的课程设置既适应了学科专业发展的自身需要,为学生突破专业限制而在更高的层面上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征、兴趣志向的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较好的实现了“宽口径、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2.确立创新创业教育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作为依托,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学院也通过多次教学会议讨论认为,这种强调以创新和创业为导向的,以启发性和开放性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依靠单纯的传统理论教学并不能完成,而必须借助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促使学生从被动适应转换为主动探求和学以致用,从而进行创新设计、创业发展。为此,学院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指导行为:(1)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被动适应社会”的求职者转变为“主动适应甚至挑战社会”的建设者。(2)学院开设了有关创造教育理论及创造技能等课程,如“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等;实施创新学分制,对大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或取得发明、专利、发表优秀论文、优秀设计以及取得其他突出成果者,经专家评定,可以授予相应的创新学分。(3)提供和建设相应的创新教育平台。全面开放学院的测绘实验中心,学生凭学生证随时可以到学院测绘实验中心进行实习、实验或科研活动,建立校外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三创”教育场所。(4)通过开办各种创新创业计划和竞赛,在实践中让学生全面接触创新全过程和创业的乐趣与意义。学院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比赛和各类活动,如测绘仪器基本技能操作大比武, 测绘软件设计竞赛等;开放教师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接触专业前沿。
3.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当今大学教学模式正由呆板、低效、单向性的知识授受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向依托信息技术的、多种形式共存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学院在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方面施行了一系列举措:(1)积极倡导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立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选制度,引导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2)注重对教师进行超媒体技术的使用、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媒体优化组织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选择等方面技能的培训,以提升其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素养等。(3)稳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学院采用专家负责制,由院士、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和知名专家担任课程负责人,分期、分批、分层次(国家级、省级、校级)建设系列精品课程。其中“测绘学概论”、“GPS原理及应用”、“物理大地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数字测图原理與方法”等6门课程已经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测量学”课程已经成为湖北省精品课程,这7门课程都为测绘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4.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工程训练一体化来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即外业测量实习基地、各方向专业实习基地、软件产品示范基地,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产、学、研联合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到这些校内外实习基地做实习、毕业设计,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了解社会、从事测绘生产、科研活动的机会,通过自身实践发现和解决测绘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自己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精神;产、学、研结合还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缩短人才社会化的进程,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5.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国际化交流
测绘学院注重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国际化交流,采取了如下措施:(1)寻求教学内容国际化。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参考了國外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力求做到与国际接轨、毕业标准国际化;课程设置和编写教材时,着力寻求达成课程目标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以及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学院采用“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结合”和“组织专家根据专业最前沿和热点自编教材”的方式,把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发展动态、最新的统计数据实时地反映在教材上。(2)寻求教学方式国际化。比如,通过邀请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讲课,开拓年轻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吸收和交流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教与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外语教学,极力增加双语教学课程占总必修课程数的比例。到目前学院共开设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GPS原理及其应用”、“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原理”、“地球内部物理”等6门双语课程。(3)寻求教学管理国际化。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支持、资助教师广泛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以及到国外访学、进修和讲学等。学院还与国际著名高等学校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交流活动,采用多种形式联合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教材、教学手段和师资力量为我国培养高质量的测绘人才。
三、结束语
总之,要培养出“一专多能,复合型、创新性”测绘高级综合技术人才,大学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教学模式。上面只是对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进行的一些改革尝试工作做了些汇总,还需对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它需要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教学改革的投入,更需要营建全社会支持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环境,最重要的是需要激发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创造性和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许才军.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创新体系初探[J].测绘通报,2007(11):74-77.
[2]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l).
[3]汪志明,郭际明,花向红.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 测绘通报. 2009(06)
[4]钟勇为.冲突与调谐: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探论[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5]李勇,贺庆棠.国外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借鉴[J]. 中国高等教育.2009(01).
[6]韩洪文,田汉族,袁东.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09).
作者简介:
张小红(1974-),江西人,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