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钱少平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
提问的界定,这里指的是教师在课堂口头语言交流中提出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和转换,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慌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提问过难,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从需要深化的内容中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毫无意义。
2.教师的提问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否则,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结果只能是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3.教师的提问思考时间不够,学生还没头绪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反应。其实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与方法
1.课堂提问要对预设问题进行设计推敲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问题。“好”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去推敲:
(1)设计课堂问题要精心设计问点。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为此必须充分钻研教材,悉心了解学生,做到精心设计问点。
发问于学生的兴趣点。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
发问于学生的疑难点。一堂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好的课应该有“风浪”、有“波折”。当学生没有疑问时,教师可设置疑点,制造障碍,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激发他们去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入。
发问于学生的受阻点。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学生受阻的问题,要注意分解难点、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 “跳一跳,摘到桃 ”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
发问于课堂的结尾点。在课堂结尾点提问,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和归纳,而且好的提问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通过提问还能将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得到延续,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
(2)设计课堂问题要把握好梯度。好的课堂提问应当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引导着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去思考,并使知识点逐步渗透到问题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的地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备课时都应尽可能考虑到。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思维的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编制难度不同的问题。
(3)设计课堂问题要生活化。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数是抽象化的数学模型,数学教师如果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启发学生自己思考提问,学生学起来当然也就兴味盎然,不觉得枯燥了。
(4)设计课堂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如题目较容易,可让一后进生来答,使其在答对后,具有“征服感”,产生向上进取之心。如题目较难,应先请好学生回答,为后进生回答设置契机,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完备自己的答案。避免其因答不出或答错而产生“受挫”心理,丧失信心,这样以优带差,形成帮、带、促的良好风气,使学生携手共进。
2.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提问的技能
(1)把握提问时机。在介绍新概念时提问。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教学时从以下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问:概念中的关键词有哪些? 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限制条件?它们和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 如果改变或者互换概念中的条件和结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提问力求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在分析比较时提问。数学知识的内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许多知识存在形似神不似的差异,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就应当让学生把新旧知识作一个系统的归纳,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后,有必要对这两个方程的作一些比较,故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说出两个方程的共同和不同之处?它们的解又有何不同?这一环节在一定的情况下,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提示,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发现,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比较鉴别能力。
在知识应用时提问。学生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可让学生进行概念辨析,如下列四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10x2=9;2(x-1)=3x;2x2-3x-1=0;判断未知数的值x =-1,x =2是不是方程x2-2= x的根;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9x2=5-4x;3y2+1=2 3y;4x2=5;(2-x)(3x+4)=3。讲解时要讲清方程变形时,哪些属于代数式变形,运用了什么法则;哪些属于等式变形,依据什么性质。
(2)选择恰当的提问语气和句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接受、理解、思考水平与课堂发问选用的句式有较大关系。恰当的发问句式不仅能起到遍询诸生、温故知新、启发思维的作用,而且能加强师生之间情感认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无论是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探究开阔思路,归纳演绎,概括新知都应考虑问句的形式。
(3)准备必要的候答。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真正有效的提问,必须有适度的候答,专注的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 (4)进行及时反馈评价。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是课堂提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选择恰当的回应方式会引起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及时正确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既可以纠正错误,强化学习动机,又可以激发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评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批评、训斥等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而肯定、赞扬的积极反馈方式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但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表扬而缺乏具体引导,会使学生产生心浮气躁心理,使思维难以深入。无论学生回答得怎样,首先接受他们的观点,再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和教师教学的智慧进而获得开启或转化思维的途径。这样,通过提问与学生互相对话,不断寻找思想、观点、理解的生长点。
3.课堂提问要做好后续工作
课堂提问的后续工作就是指教师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提高对自身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自我分析、评价能力。这种自我分析、评价,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发问时机的选择把握。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评价是提高教师提问技能、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教师不断成长,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