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罗娜
有这样一段玩笑话:食堂菜是我国第九大菜系,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基本必备,主要烹饪方法是瞎炒乱炖,主要特色以不放肉、
不放油而闻名全国,还附带游戏项目:找石子和找虫子。
虽然玩笑略带夸张,但食堂对同学们的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食堂熏陶了我们的味蕾,与大家的学习生活休戚相关,这一期,就来说说关于食堂的话题。
先抱怨,后怀念
说到学校食堂,常常是口水与板砖齐飞,同学们的抱怨如“暴雨梨花针”一样纷纷洒下。
前不久,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二高学生就因为不满学校食堂价格高,饭菜质量差等,将平常的抱怨升级成了恶性打砸事件。不满虽有,但关于食堂也有许多趣事,值得我们回味、怀念。
高复:都说诺基亚手机能砸核桃,我看我们食堂的大饼也毫不逊色,砸开核桃轻轻松松毫不费力。
彭以致:有一次,我听见班里走读生们在打赌,准输了谁就去食堂吃三天饭以示惩罚……表哥还告诉我,有些大学食堂出现了“葡萄炒肉,苹果烧豆腐”等奇特菜式,不断挑战学生味蕾的极限。
木木(大二学生):我回想起中学时光,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不是小山一般高的试卷,不是某位严师的批评教育,反而是和同学一起冲向食堂打饭的时光。那时对食堂多有抱怨,而现在更多的是怀念。怀念去吃饭都要抢时间的奋斗时光,怀念和死党一起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一起洗碗盘的日子。
学校食堂群像记
正如学姐木木所说,三年里在食堂的进进出出,为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岁月。食堂里的一餐一盘一桌一椅,无不是三年初中时光最好的见证。
杨黛黛:吃三两饭的女生
常在食堂吃饭,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女生通常都吃二两饭,但有时食堂师傅看打饭的女生瘦小,就没把二两饭分量给足。我自认食垦普通,竟也经常觉得没吃饱。于是,有一天中午,我鼓足勇气作了个决定——打三两饭。打饭时,我有些害羞,怕周围同学听见,就小声地对食堂师傅说“三两米饭”。“啥,你要三两?!”打饭的帅傅以高我几个八度的声音重复道,他有些惊讶,可能很少遇到这种情况。我感觉周围的眼光嗖嗖嗖伞都聚到了我身上,站在我身后的几名男生还在暗暗地偷笑。我接过饭后,赶紧落荒而逃。
回到寝室,我委屈地跟大伙儿诉苦,“我再也不打三两饭了,今天把食堂师傅和男同学们都吓到了……”寝室姐妹们听了我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
蒙杰:惊心动魄抢饭记
对我来说,食堂的精髓在于一个“抢”字。“抢饭”成了我们班同学去食堂吃饭的一个代名词。
上午第四节课快打下课铃的时候,班里所有人都蠢蠢欲动,整个身体呈现待发射火箭一样的刻不容缓的姿态,并在心里默数,“……四、二、二、一,打铃!”随后,只要老师一宣布下课,就瞬间将自己发射出教室门,直奔食堂。那会儿,最后一节课不拖堂的老师就是最受欢迎的、最仁慈的老师。
若是去得晚了,食堂里铁定会排起长龙,毕竟,我们谁都不想边唱“空城计”边做“龙的传人”,所以只有争分夺秒。
七年级在三楼,跑得慢的同学只有遭殃,乖乖去食堂慢慢排队;九年级在一楼,占尽先机,但往往毕业班老师抓课抓得严,拖堂现象十有八九都会发生,所以为其他年级学生留下了喘口气的余地;我们八年级在二楼,若想早点吃上饭,也是万万不可松懈的。于是,在我们班出现了两人搭伙买饭的现象,就是两人为一组,跑得快的同学一下课就冲向食堂帮自己和搭档打饭,搭档就留在教室收拾两人的课桌、书包,再赶去食堂会合、占座位。
有一天,我忘记提前跟人说好帮忙打饭,等我收拾好书桌赶到食堂时,打饭队伍快排到了食堂门口。等我排拢窗口,好多我喜欢的菜都见底了,只好打一盘土豆丝离开。这时,我才意识到,要想早早吃上饭,战略战术是多么重要呀。
王曦尧:食堂怪人
我们全都注意到,这学期食堂里出现了一个怪人。每到吃饭时间,在食堂东北角最边缘的位置上,就有一名戴眼镜的男生边吃饭边看书。吃完饭他也不急着收拾清洗饭盒,而是坐在那个固定的位置上继续看书,神情特别专注,就好像周围的人都不存在。他一个小时后才离开,周一到周五每日如此,雷打不动。
要知道,每到用餐时间,食堂总是熙熙攘攘,热闹程度堪比闹市。同学们吃饭咂嘴的声音,餐具碰撞的叮当响,排队打饭时的喧嚷声,同学们端着饭菜进进出出的身影,吃饭时热络的聊天,难道这些都不会影响那名怪同学看书吗?我们猜想,他看的要么是武侠小说,要么是漫画,肯定不会是教科书,不然,他怎么能达到那种近乎痴迷的程度呢?
书包裹了书皮,看不到封面。我们很好奇,不禁想一探究竟。
在几个淘气包的撺掇下,某天中午吃饭时,我端着餐盘不怀好意地走向东北角,而餐盘上放有一碗海带汤。走到怪同学旁边时,我装作身体被桌角挂到,摇摇晃晃中将一碗汤悉数洒在了“怪人”的身上。混乱之中,他的书掉到地上,书页被汤汁沾污了大半,我赶紧帮他拾起书,假装歉疚地拿卫生纸帮他擦拭书上的汤渍。那时,我看到,这真的是一本物理教科书。
我的脸刷地变得通红,愧怍不安地匆匆逃离作案现场。
后来我听说,他正读初三,成绩不拔尖却十足勤奋,他想锻炼自己,如果在食堂那么嘈杂的环境下都能专心看书的话,那在相对安静的教室学习,会更游刃有余。食堂里的一小时,是他最静心的一刻,我自叹弗如。
延伸开的食堂故事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文明礼貌,秩序井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若要问,这些谚语在哪里最常见?答案肯定是食堂。但谚语所表达的含义,却在任意一个与“食物”有关的地方都会出现。所以见证我们的喜怒哀乐、饱胀饿渴的食堂,也存在于其他地方。
我家的食堂:以前的我有些挑食,尽管妈妈变着花样为我做菜,“这不吃”“那不喝”仍是我的口头禅。为了帮我改掉这娇惯毛病,妈妈带我回到舅公家,在田地里劳作两天,给小白菜、萝卜、香葱除草,挖红薯、挖花生,着实历经一番辛苦。在舅公的指导下,我还亲自采摘蔬果,拿到厨房炒出来后,那些平时我不喜欢吃的绿色蔬菜仿佛着了魔力,入口后竟鲜香十足;自己动手挤的橘子汁,也有一种甘甜的滋味。再回家,自家“食堂”出产的饭菜就变得抢手多了。
(林沫沫)
教室里的小食堂:你有没有发现,认真学习时会饿得特别快?于是,在教室加餐成为我们班最平常的景象。临近几桌的同学常常分享各自带来的食物,你带几片面包片,我带一包牛肉干,他带一包鳕鱼丝,还有学校统一发放的学生牛奶……零食与口水齐飞,课桌同餐桌一色。我想,毕业后,一定难忘这一段温馨的同窗往事。
(小夫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