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命意识的激荡和悲哀

时间:2024-05-11

李英昌

李白是旷达的,但归根结底是痛苦的。他那激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生命意识在铸就他那狂放不羁,傲岸自信的性格的同时,也铸就了他的痛苦。

李白少年时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他与中国许多文人一样走着一条为专制和权利所框定的荆棘丛生的路,生命之水要“奔流到海”,但却被乱石杂草死死堵住,李白能不痛苦吗?元人杨载评论李白说:“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这不仅道出了李白在诗歌艺术上的超俗脱凡,更重要的让我们体悟到了李白一生痛苦而艰辛的一波一折,忽喜忽悲的求索历程。这忽喜忽悲、忽悲忽喜的复杂心理波动所折射出的生命意识的喧嚣、挣扎和呻吟,在《将近酒》中展示得十分清晰。

本诗写于李白一入长安之后,此时36岁的李白饱受了长安的难堪和苦楚,于是诗人借与好友痛饮之机,将满腹的感慨,无际的悲辛、将自己挣扎着的生命意识活脱脱地注进了《将近酒》。

这是一曲既歌赞生命又哀悼生命的悲歌。诗歌一开始先是一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何等悲凉的感叹。诗人的愁绪如黄河之水在痛哭、在哀诉,哀诉生命的不舒畅和理想之梦的缥缈,然而诗人的良知和性格决定了他决不会用自己的才华和人格与鸡狗朋党做交易,他不会粉饰太平,更不会去折腰事权贵以求得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诗人生就的一副傲骨和卓尔不群的性格,铸就一泓激荡的生命之水,所以诗人只有痛苦、悲哀。接下来是一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这里,诗人的胸襟多么开阔,心灵是何等的豁达,诗人又是多么的豪迈,然而,诗人真的是“喜”了吗?我们不难看出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诗人无法痛快地活着,也无法让生命尽情地激荡,诗人更无法享受到奋斗和追求的乐趣。于是一个伟大的哲人和智者、一个生命意识如此执着和奔放的诗人,却不得不在酒里寻一点乐,这喜是何等可怜、无奈、悲哀,是诗人对生命意识被摧残而发出的哀叹和祭奠。可见这“喜”是假的。接下来的两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又是一悲。这是诗人从心底喷发出的愤慨和呼号,是诗人生命意识掀起的巨大波澜,是一种凄怆的调侃和自慰。一代诗豪怀着鸿鹄之志,却又发出这般感慨,这是多么大的悲剧,这是生命的悲哀和无奈。诗歌的结尾又是一喜:“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戏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至此诗人忽然间又这般地豁达、开朗,一醉方休,把心中陈古八百年的愁一扫而光,诗人的愁消了吗?没有。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由此可见诗人旷达之后仍然无法摆脱愁绪,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哀,道出了生命意识被钳制被压抑被摧残的血淋淋的悲剧。李白要消的“万古愁”就是要消去文人墨客们心中的愁绪,诗人与其说是在消愁还不如说是在哀悼几千年文人们的生命,哀悼那被窒息的激荡蓬勃的生命意识。

总之,诗人忽悲忽喜,时悲时喜,这悲喜的纠结和翻腾,正是诗人那生命意识激荡、搏动、挣扎、哀诉的旋律,是生命意识激荡的赞歌,又是生命意识的悲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