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2024-05-11

赵海宏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就是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问题作为出发点,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课堂设疑,既能起到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又能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此过程中,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老师应因材施教,克服学生各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建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事小组中的工作,最终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小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尊重他人,敢于发表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对同学的见解,既要乐于接受,又要勇于表达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论。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思维空间遭受压抑。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培养综合素质,迈向素质教育 ,达到考试能力与素质教育相和谐。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感受发现的乐趣,增强探索的信心和积极性,我们应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为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操作的被动学习模式,要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数学教学只有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好胜心理强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激进导致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往往思考不周密就举手求答,导致答案欠妥,甚至不着边际。针对这些同学,在教学中最好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思维比较周密的问题,使他边思考边回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尤其要给予适当的关注,他们思维比较迟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进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类学生对任何问题都懒得思考,所以显得无能为力,我认为他们的症结主要是缺乏自尊和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启发诱导作用,又要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勤于动脑、动口、动手。提问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当他回答正确时,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其消除逆反心理,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抓住学生心理的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总之在课堂上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的变化,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收稿日期:2009-10-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