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孙 丽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展艺术视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观念的更新,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今不断暴露出弊端。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贯彻实行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在音乐课中找到一条创新之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呢?我觉得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树立新型师生观,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三方面考虑: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来美化人生的前提。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低年级小朋友有意注意虽在发展,但多数为无意注意,他们精力不易集中,兴趣容易转移,仅仅让他们来听音乐、唱唱歌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正如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对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一课时,我在教室的地面上贴了一些小草,牛儿、羊儿,这样让小朋友一进教室就仿佛感到自己来到了草地上。然后结合春天这一特定的季节,请小朋友讲讲他们感受到的春天气息,并让他们猜一猜今天老师将带小朋友到哪里去玩?此时,小朋友的情绪被调动了,积极性更高了,兴趣也更浓厚,都争着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接下来,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像一下春天的大草原的美景,听着“草原使者”播放的《草原就是我的家》出发了,虽然这只是一堂课的开始,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已经得到了激发,想像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小朋友兴趣浓厚的学习这首歌,完全把自己置身于大草原中,直到课堂结束,他们还恋恋不舍这“大草原”不想“回家”。可见,课堂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把学生带入课堂,激起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2. 树立新型师生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那种认为教育过程只是教师促进学生这样一种单向作用的过程是错误的。我们要打破以往均以教师为主,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形式。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走近学生,从居高临下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们一起在声音的世界里探索音乐的奥秘。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是知识的“权威者”的身份,要把自己扮演成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选择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适时给他们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感到心情的放松,情感的融洽,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能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如在学习《母鸡叫咯咯》这一课时,当小朋友学会这首歌曲后,我再让小朋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己来当回小小作词家,编创一些关于公鸡得歌词。此时,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小朋友说:“公鸡公鸡喔喔叫,太阳升起了,小朋友们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去学校。”还有小朋友说:“公鸡公鸡喔喔叫,早晨已来到,象个闹钟催人起,小朋友们去学校。”然后,我让他们把歌词唱一唱,此时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当然,这些歌词的创编是小朋友集体创作的成果,但在课堂上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当了一回策划者和欣赏者。其实“学然后知不知,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就如前面小朋友创编的歌词,我们教师一时也未必就能想到。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在这种“尊重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的课堂中,不仅教师能成为学生的伙伴和领路人,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而且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就在这样一个自主、开放、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得以充分发挥。
3. 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渐趋活跃,以往“以课本为中心”的讲解式模仿式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已远远根不上音乐教育的步伐,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想像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艺术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等灵活选择。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他们喜欢唱唱跳跳,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小朋友从秧田式的座位中走出来,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引导他们感受、发现美妙的音乐,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例如:在学《母鸡叫咯咯》这一课时,我让小朋友自由讨论有关母鸡的声音和动作,并把它们模仿出来。此时,小朋友可开心了,尽情地发挥想像,互相表演,两三个小朋友还凑在一块“咯咯咯”地叫。然后,我请小朋友表演,并请他们说一说母鸡“咯咯咯”地在说些什么,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这时,我及时正确引导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音乐表现自信心。使小朋友在玩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生活经验。音乐源于生活,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是美妙的,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的影子去捕捉它。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理性经验很少,因此,我们要通过感性材料,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积累,指导他们感受音乐。新教材的设计就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各种声音材料模拟和表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体会音的高低。在进行教学时,我请小朋友听一组动物的叫声,让他们分辨哪个动物声音高哪个声音低?然后我又拿出已准备好的两只玻璃杯和两个碟子,让小朋友试着敲出不同的声音,并请他们说出音高有何不同?此时,小朋友情绪高涨,积极举手发言,而且模仿了许多自然界或生活中听到的声响,并能准确分辨出音的高低。可见,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学生在主动探索创造中感受音的高低。由此看出,音乐教育不能只是课堂,要让学生走进社会,不能只是课本,要让学生走近生活,不能只是成绩,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一条更适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视野、文化素养的创新之路,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收稿日期:2009-10-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