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刘淑芬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训练,充分发挥朗读训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陶冶情感有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我开展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说话完整能力”的实验,实验表明,在教学中强化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很多益处和较好的效果。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1. 朗读能增强记忆,提高识字能力
学习一篇课文的第一步骤是自读。通过朗读,学会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是检验学生是否读准字音的重要手段。字音读准了,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朗读要求是着眼于文字,口里发音。因为汉字的字形变化无穷,有许多形近字,所以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训练学生再记,再认,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识字率。
而学生自读,每遍都有明确的朗读要求。第一遍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或难读字音的生字要多读几遍。第二遍要求不读破句子,遇到难理解的句子或长句子要多读几遍。第三遍要求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第四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起止,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自读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不受集体限制,学生有思考的余地,遇到难读难懂的地方可以重读推敲,能促进课文的理解,通过自读,学生自学了生字的读音,初步读通了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2. 朗读能增强对语句的理解,提高用词的准确性
朗读首先要训练学生以“词语”读句,脑子里建立“词语”概念。每课书里往往会出现一些新词、难句,而这些新词难句也难以言传解释,虽然通过讲读,可以意会,想象其意境,但朗读更能自我感受,具体做法是:在讲读中,坚持“以读带讲,以讲促读,寓讲于读”的教学方法,以朗朗的读书声代替“满堂问,满堂讲”,特别是一些解释不清,难以言传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理解品味其意思。
3. 朗读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语言
朗读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朗读能力包括书面语言的接受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朗读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过程。
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只靠“说”和“讲”不行,必须重视朗读,现代汉语中使用的书面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这并不是说语文课上大体讲讲课文,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毕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还是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口头语言的情境率大大高于书面语言,二是书面语言中词语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口头语言。因此,语文课上讲的和说得都不能代替读。“说”和“讲”在课堂气氛上表现比较热闹、活跃。但是过一段时间,留下的印象就会消失,好文章的词汇、句式、表达方式如果不靠朗读来揣摩、领会、学习,那么用的时候则容易出现用词不当或文理不通现象。
学生学习的每篇课文,都具有典范性,内容丰富,用词准确,短小有趣,富有教育意义,这样的课文,学生读得朗朗上口,这个过程就是从语文课文中学习书面语言,然后把这些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的过程,从而能在交往中出口成章,用准确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生活、见闻和思想。
4. 朗读是背诵的基础,可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适合朗读,都值得背诵,加之小学生还要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不可能把每篇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因此必须选择好的朗读材料。好的文章不但要求学生朗读,而且应要求他们背诵,从开始朗读到背诵,中间有一个孕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缺少。背诵不能靠死记硬背,一定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这样才不容易遗忘。应该强调的是,朗读和背诵课文在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在于背诵这个结果上,而且在于从朗读到背诵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品味作者的语言,进行消化吸收,最后增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里去,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要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背诵课文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因而在教学中强调朗读和背诵,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也显示出了它特有的优越性。
收稿日期:2009-11-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