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诗词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时间:2024-05-11

薛吉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形成了意义上的规范性,一种意象的形成无论在哪位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成为诗人抒发感情的专用词语,其蕴涵的意义很少改变。

诗词中常见的植物意象主要有:

兰花:清香雅洁,有“生深林不以无人而自芳”的内在品质,多用于比喻高洁的品性。屈原《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以兰花自喻,象征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德。

莲花:又称芙蓉、荷花,因“出淤泥而不染”,历来被看做是品性高洁、情调雅致的象征。“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唐代陆龟蒙在《白莲》中以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的白莲,表达了自己清高脱俗的品格。莲和爱怜的“怜”谐音,常用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就是表示“怜子”(爱你)的意思,含蓄地表达了采莲女娇羞的恋意。

菊花:敢于傲霜而开,经风霜而后凋,常用于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性,如唐代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在百花凋后的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又隐喻孤标高远的品质,如宋代叶师文《菊岩》:“万仞峰头今一萼,别无花木可秋天。”有的菊花不落花瓣,干枯后仍不离枝,又象征了忠贞自守的凛然气节,如宋代郑思肖《画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因陶渊明辞官后“采菊东篱下”,菊花又与清高绝俗的隐居生活结缘,如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人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菊花又称黄花,也用来表达失意伤感、孤独凄凉的情绪,如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梅花:在冬春交替之际,梅花率先开放,耐得严寒,不惧霜雪,被看做是坚贞不屈的象征。如宋代陆游《射的山观梅》:“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乃有此腮仙。”梅花不随时附势。无论植于何地,都照样生长,届时开放,默默地向人们献出美丽和清香,梅花又有着高洁清雅、韵远格高的品格。如宋代王淇《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古代民间还有春天折梅赠远的传统,表达了对他乡家人、亲友的思念,如宋代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桂:桂树多生于岩岭间,四季常青,民间又传说桂花是从月宫中落到人间的,因此多用以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如白居易《有木诗》:“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夜剪春云绿。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旧时称科举中第为折桂,折桂又是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代名词,如宋代王十朋《咏桂》:“丹霄休叹路难通,学取燕山种桂丛。”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称颂松柏傲霜雪,常绿不凋,后以松柏喻坚贞不屈的品质,如晋代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松柏生于岩岭,高耸云端,也用来比喻高远的志向,如唐代杜荀鹤《小松》:“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对凌云始道高。”松柏还是清高脱俗的象征,如宋代王安石《古松》:“森森直干百余寻,高人青冥不附林。”

竹:竹夏不畏暑热,冬不屈严寒,是坚贞不屈的象征,如宋代王禹傅《官舍竹》:“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竹生不避贫壤,伐而复生,又是顽强的生命力的象征,如唐代刘禹锡《庭竹》:“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竹中空有节,修直劲挺,又是正直虚心、有节操、有大志的象征,如宋代李师直《咏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便侵云去也无心。”竹还是淡薄清雅、高洁超凡的象征,如清代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杨柳: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如唐代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寄离情”。柳丝年年生发,柳絮飘忽无定,杨柳成了闲愁的象征,如宋代贺铸《横塘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在宅旁种了五棵柳树,杨柳有时也是隐居的象征,如唐代刘睿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柳絮随风飘舞,无风落地,杨柳又比喻依附权贵而得势的小人,如宋代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