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程 鸣
2010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较去年稳中微变,比如将原来的“考试能力要求”改称为“考试目标与要求”,将原来的“考试内容”改称为“考试范围与要求”。这些提法更为严谨规范,更加科学明确。同时,局部要求有“易化”倾向。不过,总体变化不大,重点能力点依然是“阅读”和“表达”,卷面结构和分值的分配上没有变化,与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相同。这种“稳定”有助于2010年考生的稳定发挥。下面依据201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考试范围与要求”,从五个方面对《考试说明》做以深层解读,并对后期的复习备考提出建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这部分内容与2009年《考试说明》相同,没有变化。“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区别明显,考查点表述界限分明。其考查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部分。“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对文段做浅层次阅读和理解,以读懂内容为出发点,注重基本阅读能力的检验,一般不涉及深层意蕴。从《考试说明》中的示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应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第二轮复习备考应把这类文章的阅读作为训练重点。
(二)备考建议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轮复习要指导学生养成“三读”“四注意”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三读”:初读,整体感知明思路;再读,题文对照找区域;三读,认真分析排干扰。“四注意”:注意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注意结合文本中观点性的内容勾画重要信息,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信息整合和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2010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与2009年相比只有一点微小的变化,就是关于“探究”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将原来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思想内涵的发掘与探究更加具体明确。探究能力的考查,彰显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培养。
其他要求与2009年相同,具体表现为:
(1)从试卷结构看,“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安排在第一卷;(2)从分值看,保持在25分左右;(3)从选文体裁看,侧重考查散文和小说两种文体;(4)从考查目标定位看,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备考建议
(1)带领学生回归课本,掌握小说与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结合《考试说明》和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思三个层面整体把握文本。
(3)要特别重视培养感受和体悟文学作品语言美、形象美、情思美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和运用由语言而想象而情思的循序渐进的鉴赏习惯和方法。
(4)认真审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利用文中词句组织答案。
(5)注意分点作答,表述要力求准确、通畅、有条理。
三、古诗文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2010年的《考试说明》继续将“名句名篇默写”归入古诗文阅读这一板块。文言诗文阅读的考试内容还是2009年高考的三个方面,即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1)文言文阅读要求的表述出现了变化。今年《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将原来“利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题目、注释、出处等)作出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一句中的括号部分删除了,这一“提示”其实在古诗鉴赏时也同样要特别留意,此次删除应该不是淡化。这点值得备考师生注意。
(2)调整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试范围。2009年的《考试说明》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试范围明确规定为“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篇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的篇目,以及我省应届高中毕业生所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与2009年相比,2010年《考试说明》“附录二”的“古代诗文篇目”中对“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做了一些调整,主要体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推荐背诵的篇目。这样,教师指导复习时将更有针对性。
(二)备考建议
(1)文言文阅读
①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现象,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
②注意特殊名式及词类活用现象,提高学生根据上下文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精选语段让学生动手做完整的翻译训练。
③注意文中人、事、理的关系,分析文章内容。
④通过形象特点把握文旨,通过选材的详略把握文旨,通过章法结构技巧把握文旨。
(2)古诗鉴赏
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中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咏诗韵以声求气》三篇指导学生自主欣赏古诗词的文章,对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很有帮助。建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
②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诗歌题目、诗句内容、诗人生平、时代背景、诗后注释里的有效信息。
③帮助学生提高通过抽换和比较的方法品味诗歌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能力。
④同一题材的诗词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情感因素,复习中应注意归类。
(3)名句名篇不能满足于会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尤其要注意平时容易写错的字。
四、语言文字运用
(一)《考试说明》分析
与2009年相比,“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中,将原来的“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较好地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较好地”这一限制词删去了。另外,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求更简明。原来是“从应用的角度看,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如写作中就包含着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考查。高考语文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标点符号”,现在简述为“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一般不单独命题”。这一变化更好地呼应了作文中对标点的要求——“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考生应在自己的写作中对这一“基础等级”严加关注。
其余考点要求与2009年相同,没有变化。
(二)备考建议
(1)指导学生对以往试卷中“语言运用”方面的试题进行整理并归类,建立“错题集”,强化记忆。
(2)要让每位学生掌握《考试说明》中列举的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做到能分析,能运用。
(3)“仿写”或“根据要求写语段”,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弄清命题意图,立好意,选好材,组织好句子”
的做题习惯。
五、写作
(一)《考试说明》分析
这部分出现了两处变化:一是对错别字的要求更加明确严格。去年要求“评卷时,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今年将括号去掉,明确要求“书写错误的,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一写作中的致命隐患。二是在作文的“发展等级”中的“有创新”方面,原来要求“‘见解新颖指文章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见解”,2010年将其中的“深刻的”删去了。
其余部分都与2009年《考试说明》要求相同。
(1)概述部分。2010年“写作”要求继续表述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2)基础等级。延续了2009年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的表述。
(3)发展等级。继续从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提出十六个点,明确指出阅卷时采用一点评分法。
(二)备考建议
(1)文体意识要强化。
近几年的高考阅卷对“文体”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前的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到如今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鼎足而立,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因此,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各种文体的特征,避免考场上写出“四不像”的作文。
(2)选材、立意要出新。
二轮复习时可在选材立意和积累素材上下工夫。选材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立意高远,都可在短期内得到强化。作文选材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要注意新鲜素材的积累,特别是新近发生的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国内外新闻事件,为“表达”做充分的素材储备。
(3)关键主题要重视。
比如“科学与创新”“和谐与发展”“危机与机遇”“责任”“开放”“信心”等。建议围绕上述几个主题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并在平时的训练中指导学生学会“架桥”,从而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灵活地使用。
(4)训练要落实,文面要整洁。
文面是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一定要把作文训练落到实处,每个学生都要动手写作,并且按时完成。同时,练习中要突出强调文面整洁、书写美观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的精神,让复习的思路更明确。(二)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在规范性“模考”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增强第二轮复习的针对性,消化弱点难点,提高复习效率。(三)进一步增强实战性,在实战训练中优化解题的节奏,以便在高考中能充分发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