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许织云
纵观全国著名的高考作文研究、命题、批改及一线教学专家、学者对2007年全国20道作文题的考量与评判,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高考作文专家孙绍振先生在《语文学习》(2007年7、8合刊)发表《关键词的多义性问题——2007年:命题作文的复兴》一文,着重从作文题目“题眼”的多种理解的角度,对2007年高考作文题给予了高屋建瓴的“巡礼”;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副主任、“语言测试”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谢小庆先生则根据他多年对高考作文研究的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07年高考全国卷加上各省自主命题卷,共有20份高考作文题。从对写作能力的科学测试的角度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出得很好,可以比较准确地考查出考生的真实写作能力;有的出得不好,很难准确考查出考生的真实写作能力。
作文考试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测量,作文考试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考生方面,一是来自评分人的误差。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评价标准和尺度。本文拟以谢小庆先生提出的两条简洁、明了的测量指标为参照,对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说三道四”,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我们先来审视一下2007年高考20道高考作文题:
1.全国卷Ⅰ:摔了一跤
2.全国卷Ⅱ:关于“帮助”
3.海南卷: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4.辽宁卷:我能
5.广东卷:传递
6.北京卷:对春夜细雨的不同评论
7.湖北卷:母语
8.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9.陕西卷:“出事了”
10.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11.宁夏卷: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12.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13.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14.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15.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16.福建卷:季节
17.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
18.江西卷:要说爱你不容易
19.湖南卷:诗意地生活
20.江苏卷:怀想天空
结合以上各作文题,先按第一个指标——“来自考生方面”去衡量,好的作文题有9道:摔了一跤、“出事了”、关于“帮助”、我能、母语、有句话常挂在嘴边、酸甜苦辣说高考、必须跨过这道坎、要说爱你不容易。因为在这9道作文题目中,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里的孩子,也不论家庭出身、经济状况、生活阅历……有着怎样的不同,但总有他们共同话语的“交集”。以“关于‘帮助”为例,在生活、学习、劳动等方方面面,“帮助”无不“如影随形”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么你帮助他人,要么你受助于他人。毕竟人是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在“老死不相往来”的“真空”里。因此,每位考生都有相关经历、记忆与感动。正如谢小庆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作文所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考生只有能够充分地表达,才能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要想使考生可以挥洒自如地表达,首先要让考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对任何话题都有话可说,即使是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这样。比如,有的人谈起NBA可能滔滔不绝,而另一些人对NBA可能几乎无话可说;有的对“网聊”技高一筹,有的可能连怎样上网还一窍不通。所以说,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人都有话可说。如果只是一部分考生有话可说,另一部分考生无话可说,就会导致测量误差,使一些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得不到展现。他们没有考好的原因不是“不擅写作”,而是“无话可说”。换一个题目,他们完全有可能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至于能不能写得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富有新意,那是考生平时向更高层次“修炼”的结果,另当别论。
与此相对应,较差的作文题有6道: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一步与一生、行走在消逝中、诗意地生活、怀想天空、提篮春光看妈妈。之所以说这6道题是较差的,一是“风化”、“诗意”、“消逝中”、“提篮春光”等词的内涵艰涩难懂,如果没有相应的、较高思维能力与生活积累,加上考场时间的有限性,一般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其题意,有些人可能“有话可说“,有些人则可能“无话可说”,这与“高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大有距离,不相符合。
一般的作文题有5道: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传递、对春夜细雨的不同评论、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季节。对于这6道题,考生应该说基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能写,属于“中间状态”,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再看第二个指标——按照“来自评分人的误差”去衡量。每年高考作文的批改,都会因为阅卷教师对考生作文的不同认识而出现判分相差悬殊的情况,因为即使考生的文章写得文采飞扬,神情生辉,如果遇不到“一双慧眼”,也只能是徒劳。
比如,江苏省2007年高考作文《怀想天空》(文章附后)一开始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
还有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其中的一篇(文章附后)也是经历了同样命运。最初,阅卷老师打低分的原因是这篇作文没有写清楚要跨什么坎,为什么跨,怎么跨;而阅卷中心组几位专家的观点是,这篇文章意味尽在不言中。文中有“虚”坎,有“实”坎,高高的门坎象征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隔阂。作者言语之间饱含希望,希望山村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跨过“门坎”,更多地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如果没有生活感受闭门造车,肯定写不出这么情意真切的文章。
因此,为了减少评分误差,作文考试应该尽力回避那些可能由于评卷教师的好恶而导致评分误差的题目,要尽量使多数评分人员能够掌握相对客观、准确的评分标准。依次观之,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以及重庆、湖北、江西、天津等省市的作文题依旧是较好的作文题,它们的评分标准比较容易把握,不易受到评分人员个人好恶、见识、阅历、思想水平的影响和左右。
所以,高考作文题的命制,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免乃至杜绝学生无话可说、阅卷人员评分差异的现象发生,使高考作文的考查能够逐步走向公正、客观、合理。
附(两篇“争议”作文):
怀想天空(节选)
(6月5日早晨——编者注)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
大概四五十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馒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
(中括号内为点评文字;点评: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
必须跨过这道坎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和未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兆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磕了个响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画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从早晨五点开始,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声,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可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话多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大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出,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地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让人那么心情怡悦。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道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让我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作者单位:上海闵行二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