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的提升及重要经验*——党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实践

时间:2024-04-24

牛 玉 峰 刘 晓 伟

提 要:五年规划记录了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脉络及成功经验,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治国理政全部活动的重要内容。党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实践,就是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从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这一实践来看,要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必须不断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五年规划的实践又体现和提升了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成为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实践基础和有效路径。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领导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计划和规划,记录了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脉络及成功经验,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治国理政全部活动的重要内容。党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和规划的实践,就是党的治国理政的实践。自“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修改为“五年规划”。从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这一实践来看,要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必须不断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五年规划的实践体现和提升了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成为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实践基础和有效路径。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导向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也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和实践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适应这一新变化,必须在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实践中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

一、党治国理政能力的提升: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必然要求

五年规划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与实施的,党的领导又是通过党的领导能力来实现的。党的领导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表现为领导革命、指导战争的能力,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表现为领导建设和改革、治国理政的能力。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主要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各领域,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与水平。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在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治国理政的思维、理念、目标和目的等内容,二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与作用。“十一五”以来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实践,对于不断拓展党的治国理政思维、完善治国理政理念、进一步明确治国理政目标和坚定治国理政目的,加强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与作用等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呈现出系列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建设。

五年规划,是党领导的国家层面上中长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既关系到五年规划时期的主要目标,更关系到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具有全局意识、战略眼光、辩证思维和创新精神,富有政治智慧、政治规矩、政治决心和政治自觉,高度重视并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领导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有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战略发展思维,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和国情特点及发展阶段性新特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这就要求我们党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切实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这一实践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集中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和人民等各方面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凝聚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

二、五年规划制定与实施:体现和提升了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从党领导制定与实施“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这一特殊的实践来看,充分体现和提升了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党的治国理政思维得到拓展,党的治国理念日益完善,党的治国理政目标更为明确,治国理政目的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与作用更为彰显。

(一)党的治国理政思维得到拓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计(规)划,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虽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五年规划更加注重战略性、政治性、宏观性、指导性和长远性等特点,也意味着党治国理政思维发生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突出表现在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与政治思维的转变上。党基于对世情、国情的变化的科学判断,善于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眼光、从整体的思路谋划、思考、把握和领导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其一,从“十一五”规划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①《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到“十二五”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74、975页。,再到“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9、792页。,彰显了党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的高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谋篇布局的战略思维与政治智慧;其二,从“十一五”规划的“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到“十二五”规划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再到“十三五”规划的“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思维与政治决心;其三,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再到“十三五”规划,都非常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逐步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对待、协调共建,从而彰显了党从战略高度和整体思路上去统筹规划治国理政实践中所涉及到方方面面问题的战略思维与政治自觉。

(二)党的治国理政理念日益完善

党的治国理政理念指引着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党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及阶段的形势与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治国理政理念,其明确地反映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五年规划的建议文件和经过全国人大批准的规划纲要中,直接落实到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实践之中,居于灵魂地位,具有统摄作用。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呈现出系列的阶段性特征和新的发展要求,在新起点上要继续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党引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指导“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根本战略指导方针,强调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74、975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同类文件简称《建议》)指出:“完善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9、792页。“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是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和谋篇布局的总纲领,明确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这表明党的治国理政理念更为明晰、完善,也标志着党在领导制定五年规划的治国理政实践中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新飞跃。

(三)党的治国理政目标更为明确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以来,其一直贯穿于“十一五”到“十三五”规划,而且在每个五年规划中又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明确提出“十一五”是“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①《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72、974-975页。;“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努力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和“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6、790-792、789-793页。由此可见,经过“十一五”到“十三五”规划,党的治国理政目标更为明确。

(四)党的治国理政目的更加坚定

追求人民的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治国理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72、974-975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6、790-792、789-793页。。“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⑦《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6、790-792、789-793页。,进而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人民群众每个人的梦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人民利益至上”理念更加落到实处。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让每一位公民都感受到自己的主体价值和切实的存在感、归宿感;加强民主法治、促进公平正义,让每位老百姓都有尊严感与安全感;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五)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与作用更为彰显

与以往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五年计划的《建议》相比较,在制定“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都更加重视加强党的领导,更为彰显了党在五年规划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每个规划的《建议》中都有专门的内容明确阐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其中,“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部分的第一条,专门阐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部分的第一条,专门阐述“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特别是“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更有特点,不仅将“坚持党的领导”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之一,而且还在第八部分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为题,进一步从六个方面作出详细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二是每个规划的《建议》中都专门阐述了“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问题。其中,“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①《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页。“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97-998页。“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90、817、820、834-835页。并具体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90、817、820、834-835页。三是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阐述了“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一重要问题。明确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我们党要带领十三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90、817、820、834-835页。为此还进一步提出,“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要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要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及时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及时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90、817、820、834-835页。从而对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提升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三、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经验启示

回顾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的历史,总结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不断提升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核心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①《***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页。“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90、820页。五年规划的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党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能否确保党在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中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能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与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页。的领导核心作用。而“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首先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政治方向、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2页。。如果不能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治国理政能力便无从谈起。以“十三五”规划为例,为坚持党的领导,“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本建议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90、820页。《建议》特别强调要从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加快人才强国战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等六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各级党组织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全党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政府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积极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使“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由此充分发挥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而且在党领导制定五年规划的实践中形成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一整套政治规矩和制度安排,增强和发挥了党的政治领导力、组织协调力和凝聚感召力,提升了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二)目标引领: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够有效地实现目标引领与目标治理。其主要体现在制定战略规划能力上,即阐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描绘国家经济发展蓝图,确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纲领,由此发挥党领导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动员人民群众、凝聚各方力量,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落实于行动并实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一以贯之的目标,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是进入21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阶段。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又是随着中国实际情况变化而不断丰富、不断拓展和发展的。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目标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目标体系,从以定量目标为主到以定性目标为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水平在不断提高,目标内涵也不断扩大。五年规划中的目标既是务实谨慎、积极稳妥的,也是可以如期达到、甚至提前实现的,充分体现了党高超的战略规划力。“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90、789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90、789页。,这是党向历史、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政治承诺,这充分反映了党通过领导五年规划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决心、政治勇气和必胜信念。明确了这一目标要求,就能顺应民意,凝聚党心和民心,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有效地破解我国当下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时代难题,以更为自觉自信的姿态和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③《***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5-36、4、4页。

(三)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价值取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引领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针,是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价值取向。***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④《***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5-36、4、4页。,彰显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宗旨观念和为民情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党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⑤《***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5-36、4、4页。。领导发展力是党治国理政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三五”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了发展这把总钥匙,紧紧把牢党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握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以人民利益为经纬来谋篇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全面深化改革,从百姓最期待的事情做起;全面依法治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百姓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切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顶层设计: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根本方略

顶层设计及战略谋划,是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协调、持续健康、稳中求进的新要求,也是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和根本方略。顶层设计这一新的政治名词,作为党中央文献首次出现在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其中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94页。,顶层设计进入国家新的五年规划,是对提升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五年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科学编制、统筹规划,在五年规划内集中有效的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预期目标。“十三五”规划《建议》所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建设”等,就是注重顶层设计及战略谋划的具体体现,也是党的全局掌控力、判断决策力和领导发展力的重要体现。其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统一、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统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可靠保证和坚实支撑。“四个全面”这一顶层设计成为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顶层设计也由此成为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根本方略。

(五)理论创新: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不竭动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创新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是党治国理政实践中最重要的创新,也是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不竭动力。治国理政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特色与政治优势,就是善于根据世情和国情的变化、历史与实践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治国理政的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指导治国理政实践的理论也应与时俱进。从“十一五”到“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来看,党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国家和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充分体现党的变革创新力。 以“十三五”规划 《建议》为例,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论;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战略;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要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等一系列新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确立了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新理念,提出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论断。正是这些创新的理论,为“十三五” 乃至以后的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治国理政能力的提升注入了不竭动力。

(六)治理转型: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

建设现代型政党,实现党治国理政方式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型,是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在指导思想体系上,逐步地走向开放创新,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决策、党的领导等严格置于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之内,党的决策机制、领导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等进一步完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49、817页。“法治中国”战略目标的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成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49、817页。,要求党推进治国理政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要求党立足于中国实际,总结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创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目标,促使党推进国家治理改革,促进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等一系列的治理转型,进而提升党治国理政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结 语

党领导制定和实施的“十一五”、“十二五”,特别是“十三五”规划的实践充分证明:党治国理政能力的提升是五年规划得以坚持和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保证,而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成功实践,是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实践基础,成为党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为党提升治国理政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在“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期,2017年10月胜利召开了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24页。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24页。。针对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完成“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制定“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要求,进一步将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又细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年12月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首次提出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部署。党的十九大及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党领导制定“十三五”规划后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心谋划与战略安排,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施承上启下的“十三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及任务。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导向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面对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和实践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适应这一新变化,必须进一步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党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党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和规划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五年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坚定地领导承上启下的“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并且为领导制定“十四五”规划乃至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做好充分准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