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 杰
提 要: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右倾机会主义倡导改良主义与阶级合作,是英国工人右翼领袖愚弄和欺骗英国工人群众的工具;“左”倾激进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工团主义,主要表现为反对进行议会斗争,反对加入工党,反对参与工会活动和反对成立统一的共产党。这两种思潮给英国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障碍。为指导英国共产主义运动沿着正确路线前进,列宁对它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判。列宁的批判推动了英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期的我国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右倾机会主义倡导改良主义和阶级合作,自从19世纪中期形成以来一直是右翼工人领袖愚弄工人的工具。20世纪初英国工人阶级运动中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左”倾激进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无政府工团主义;有一些“左”倾激进主义者反对进行议会斗争,有一些反对加入工党,有一些反对参与工会活动,甚至有一些反对成立统一的共产党。由于受这两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英国工人中的传播要么走了样,要么未能深入到广大群众之中,导致“大型群众组织中缺乏社会主义思想,而社会主义组织中却人数寥寥”①James Klugmann,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Volume One: Formation and Early Years, 1919-1924, London:Lawrence & Wishart Ltd, 1969, p. 15.的局面。这严重阻碍了英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为指导英国共产主义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列宁(1870-1924)对这两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判。列宁的批判成功地使英国工人中的一些组织和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回到马克思主义路线上来,从而促进英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期的我国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英国工人阶级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工人阶级,“如果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属于近代的范畴,那么,它的悠久性、复杂性以及内容之丰富,都不是其他任何国家可以比拟的”①[英]莫尔顿、台德:《英国共产主义运动史》,叶周等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62年版,第1页。。1847年,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在英国伦敦成立。但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右倾机会主义成为一股严重制约英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潮。为了推动英国共产主义运动向前发展,列宁对这一思潮进行了揭露、批判和挞伐。
列宁认为,19世纪中叶以后的30年间,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环境是工人中右倾机会主义产生并泛滥的温床。宪章运动失败以后,英国出现了工商业繁荣,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一直作为“世界工厂”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使英国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之前,就具备了帝国主义的两大基本特征:“一是拥有极广大的殖民地;二是拥有垄断利润。”②《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10、715页。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使英国资产阶级占据了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因此,他们能够拿出一部分利润来收买工人领袖。这“使‘群众’分化出一部分半市侩的机会主义的‘工人贵族’。这种工人贵族总是投靠资产阶级,直接间接地受资产阶级豢养”③《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工人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着为工人服务的幌子,倡导劳资合作,反对工人进行革命斗争,鼓吹问题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得到解决。就这样,英国工人中的机会主义便产生了。大部分普通工人也在英国的垄断地位中得到一些好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此愿意接受工人贵族机会主义的教唆。这种通过牺牲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来获得眼前利益,以牺牲工人阶级的集体利益来满足部分工人(特别是工人贵族)的个别利益,鼓吹通过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无孔不入,深入到劳工运动的骨髓。恩格斯很早就觉察到英国工人中的这种动向,他在1858年10月7日给马克思的信中指出:“英国工人阶级实际上日益资产阶级化了。”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4页。结果,英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和宪章运动中的革命精神,在机会主义的土壤中被消解了,社会主义运动消失了,工人失去了革命的理想,“英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成了‘伟大的自由党’即工厂主领导的政党的尾巴”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页。。
自1870年代末期起,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改变,新的竞争对手开始崛起,德国、法国、美国和东方的日本,开始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英国。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和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出现了世界市场被几个列强共同主宰的局面。英国资产阶级丧失了对世界市场的垄断以后,不能再独占垄断利润,因此对整个工人阶级的收买显得力不从心,只能转而培植工人贵族,以使其继续为自己效劳。列宁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一文中指出:“从前一个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被收买、被腐蚀几十年,现在就很难办到了,甚至办不到了,但是每一个帝国主义‘大’国都能够而且正在收买人数较少的(与1848-1868年间英国的情况相比较)‘工人贵族’阶层。”⑥《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10、715页。英国广大工人群众一方面失去了在英国垄断利润中分一杯羹的机会,另一方面受到托拉斯、金融寡头和物价高涨等等越来越厉害的“打击、迫害、摧残和折磨”①《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15、708-709页。。虽然从此以后普通劳动者生活日蹙,与工人贵族的利益矛盾越来越尖锐,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机会主义的毒害,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一直被蒙在鼓里,继续追随机会主义工人领袖。这种状况一直到列宁时代都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机会主义者在客观上是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某些阶层的一部分,他们被帝国主义的超额利润所收买,已变成资本主义的看门狗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败坏者。”②《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15、708-709页。列宁的这一剖析虽然是针对欧洲各国的机会主义者而言的,但是它对面对机会主义泛滥的英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指导意义尤为突出。这一剖析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深刻含义:其一,从范围上来看,机会主义者只是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某些阶层的一部分,不包括受到机会主义影响、追随机会主义领袖的广大工人群众。这一界定把机会主义分子与广大工人群众区别开来,为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分清敌我和制定正确的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虽然英国绝大部分工人由于受到机会主义者花言巧语的蛊惑而追随机会主义领袖,但是他们与受到资本家收买、为了自己的私利出卖工人阶级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机会主义者截然不同,他们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生活凄苦,希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他们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争取和依靠的力量。其二,从形成原因来看,机会主义者是由于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当中的一部分受到帝国主义的超额利润的收买而形成的。列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了机会主义形成的经济根源。这便于深受其害的英国工人认清机会主义者的本质和戳穿其伎俩,早日迷途知返,转移到革命阵营中来。从阶级阵营划分来看,机会主义者已经变成了资本主义的看家狗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败坏者。这说明他们已经钻入了资产阶级阵营,公然与工人阶级为敌,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对象。这为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制定正确的斗争路线指明了方向。
列宁认为,英国机会主义者的势力比其他国家都要强大,手段更为高明,善于巧言令色,致使相当大一部分工人一直跟在他们的后面,甘愿接受他们的指使。如果不把这些工人争取过来,英国工人阶级的解放就会成为幻影。因此,列宁对诸如拉姆赛·麦克唐纳(Ramsay McDonald)等机会主义工人领袖的本质进行无情揭露,指出他们是一些包藏祸心、口蜜腹剑的阴谋家,善于运用悦耳动听的华丽的“社会主义”词句来掩盖资本主义政策,为自己捞取经济政治利益的野心家。列宁号召英国工人阶级识破他们的计谋,不要中了他们的圈套,要与他们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并指出:“同这种人分裂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因为决不能同倾向资产阶级的人手携手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③《列宁全集》(第三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6-87页。不仅如此,英国工人阶级还要与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消除其恶劣影响,惟其如此,英国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才能顺利前进。他还谈到:“如果不有步骤地、广泛地、公开地同这个阶层做斗争,那就谈不上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做任何初步准备工作。”④《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页。
19世纪80年代初,随着英国广大工人群众处境的恶化,一部分工人开始与机会主义领袖及其追随者分道扬镳,通过建立左翼组织,独立自主地走上探寻自身解放的道路。到1920年英共成立前夕,英国主要的左翼组织有英国社会党(British Socialist Party,又译英国社会主义党)、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 labour party,又译社会主义工党)、工人社会主义联盟(Workers’ Socialist Federation)、南威尔士社会主义协会(South Wales Socialist Society)、车间代表和工人代表委员会(Shop Stewards’and Workers’Committees)等。①James Klugmann,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Volume One: Formation and Early Years, 1919-1924, London: Lawrence &Wishart Ltd, 1969, pp. 16-27.但是,在这些组织中,除了英国社会党外,其余组织都弥漫着一股比较浓烈的“左”倾气氛。列宁高度关注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现象,认为如果这一错误不能及时得到纠正,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也会遭到巨大损失。因此,列宁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判和教育。
列宁强调成立统一的英国共产党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对反对建立统一的共产党的宗派主义提出了严厉批评。1919年8月28日,列宁在给工人社会主义联盟领袖西尔维娅·潘克赫斯特(Sylvia Pankhurst)的回信中指出,如果英国社会党中的一些忠诚的布尔什维克,由于在是否参加议会问题上与其他一些派别发生歧见而拒绝与他们一起组成共产党,那么,“这些布尔什维克所犯的错误要比拒绝参加英国资产阶级议会选举的错误大一千倍”②《列宁全集》(第三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6页。。1920年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再次强调了战斗的工人阶级成立共产党的重要性,并指出:“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③《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4、194、192页。1920年7月8日,列宁在《给英国共产党临时联合筹备委员会的回信》中,对西尔维娅·潘克赫斯特不愿同其他左翼组织联合组成统一的共产党的做法进行旗帜鲜明的批评和教育。他认为,各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要把分散的共产主义力量团结起来,在每一个国家成立统一的共产党,这样才能百倍地加强无产阶级的革命工作,为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好准备。所以,“英国共产主义者应当根据第三国际的原则,在必须参加议会的条件下,把自己的四个党派(四个党派都很弱,其中有的非常非常弱)合并成一个共产党。”④《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4、194、192页。
列宁认为英国工人中存在的反议会斗争倾向也是极端错误的。议会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但由于议会的存在,资产阶级必须在形式上允许各阶级在竞选议员期间自由发表意见,允许不同阶级的议员(尽管无产阶级议员只占极少数)在议会上自由辩论。这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机会。他认为,西欧和美国的共产主义者只有利用好议会这个战场,才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口号,才能合法地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才能向广大群众揭露资产阶级的恶行,才能启发人们的觉悟和开展群众运动。如果由于憎恨议会就拒绝议会活动,共产主义者就会把自己和广大群众隔离开来,就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他还强调指出,真正的革命政党是能够驾驭自己的议员的,他们不至于由于参加议会就蜕变成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机会主义分子。所以,“英国共产主义者必须参加议会活动”⑤《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4、194、192页。,必须把合法的议会内斗争与不合法的议会外斗争结合起来。
列宁认为,部分英国工人拒绝工会活动的做法也是不对的。英国工会组织发达,加入工会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例比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高出许多,1919年英国工会工人总数近800万人。然而,由于英国工会受右翼工会领袖把持,大部分工会会员秉持亲工党和反共产主义的态度。⑥Andrew Thorpe, The British Communist Party and Moscow, 1920-43,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15.这说明了英国共产主义者进入工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性。正如列宁所说,工会这块阵地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放弃工会,就是放弃人民群众,“因为不在反动工会里工作,就等于抛弃那些还不够十分成熟的或落后的工人群众,听凭他们接受反动领袖、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工人贵族或‘资产阶级化了的工人’的影响”①《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2、162、247页。。英国的共产主义者在工会中开展工作是艰辛的。但是,他们必须迎难而上,不怕困难,不怕工会反动领袖的挑剔、打压和迫害,要做到“哪里有群众,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②《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30、68、154、70页。。这样才能帮助群众,赢得群众的同情、爱戴和支持。在工会中开展工作是走向胜利的基本途径,“除了通过工会,通过工会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协同动作,无产阶级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从来没有而且也不能有别的发展道路”③《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30、68、154、70页。。
加入工党也是列宁强调的重点。英国工党(Labour Party)成立于1906年,主要以工会为基础,其前身是1900年成立的劳工代表委员会(Labour Representation Committee)。1907年,工党党员人数就达到100多万,此后逐年上升,1920年英共成立时达到400多万。④参见[英]亨利·佩林:《英国工党简史》,江南造船厂业余学校英语翻译小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61-162页。可见工党是一个巨型群众组织。工党倡导改良主义,主张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在英国实现社会主义。这是英国的许多革命者视工党为瘟疫、与之势不两立的根本原因。列宁认为,英国的革命者对工党的这种态度和策略是不对的,工党确实是右翼性政党,但它的组成人员主要是工人群众,远离了工党,也就远离了人民群众。而且工党“具有工人阶级一切工会组织的联合会的性质”⑤《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2、162、247页。,结构松散,进入工党的组织和个人可以比较自由地开展活动,这为共产主义者在其内部进行革命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提供了条件。列宁对把工党视为洪水猛兽的做法提出批评道:“要是有人认为‘共产党必须保持自己学说的纯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为改良主义所玷污;共产党的使命是勇往直前,中途不停顿,不转弯,径直走向共产主义革命’,并根据这一类原则来制定革命无产阶级的策略,那么它必然要犯大错。”⑥《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30、68、154、70页。英国共产主义者务必“在保证共产党人可以充分自由和独立地开展工作的条件下,参加议会并加入‘工党’(Labour Party)”⑦《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30、68、154、70页。。
列宁指出:“在一切国家中,共产主义运动都必然(而且已经开始)经历一种斗争,即正在成长、壮大和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运动首先而且主要是同各自的(对每个国家来说)‘孟什维主义’,也就是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其次是同‘左倾’共产主义的斗争(这可以说是一种补充的斗争)。”⑧《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30、68、154、70页。英国由于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之前就具备了帝国主义的一些特征,所以秉持右倾机会主义的工人贵族阶层产生得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早,势力也比其他国家更为强大,英国工人阶级受到机会主义思想的毒害更为深重。列宁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使一部分工人领袖和群众看清了机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到其危害并毅然与之彻底决裂,从而转向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股新兴力量。由于他们曾长期与右翼领袖打交道,因此更清楚工人贵族蛊惑工人群众的伎俩,在教育工人群众、揭露机会主义领袖右倾政策方面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
列宁对“左”倾激进主义的批判和教育,使绝大部分持“左”倾立场的个人和组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弃了“左”倾立场,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英国共产党前总书记哈里·波立特(Harry Pollitt)①哈里·波立特于1929年开始担任英共总书记,1939年由于不同意苏联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看做帝国主义战争的看法被解除英共总书记职务,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以后恢复了该职务,直至1956年退休。在英共成立前由于与受工团主义(Syndicalism)②工团主义是一个激进而庞杂的思想流派。它高举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大旗,但其革命的主体不是政党而是工会,革命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工会为基础的社会。工团主义者所说的工会不是当时存在的倡导改良主义的官方工会,而是重新建立的、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以消灭资本主义和国家为己任的战斗性工会组织。参见Ralph Darlington, Syndicalism and the Transition to Communism: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Ashgate, 2008, p. 5, p. 2; F. F. Ridley, Revolutionary Syndicalism in France: The Direct action of its Time, Cambridge, 1970, p. 1.的影响,未认识到建立共产党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参与导向英共成立大会的任何前期统一谈判工作”③Kevin Morgan, Harry Pollitt,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20.,仅以“来宾”身份参加英国共产党成立大会④John Mahon, Harry Pollitt,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76, p. 84.。波立特之所以成为英共的“建党党员”(Foundation member,即第一批党员),是由于当时他是英国社会党奥本肖(Openshaw)支部的党员,英共成立后,奥本肖支部并入了英国共产党,其成员也就全部转为英共党员。成为英共党员后,在列宁的教育及苏俄经验的影响下,波立特逐渐认识到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把革命活动重心转移到英国共产党的建设上来。英共成立前,波立特还持坚定的反工党立场,强烈反对加入工党。英共成立初,波立特获悉列宁对反对加入工党的批判,内心受到很大震动,改变了反对加入工党的立场,并说到:“我终于相信,加入工党是一种正确的政策了。”⑤[英]哈里·波立特著:《我的学徒生活》,甘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3年版,第85、87页。就这样,在列宁的批评教育下,波立特逐渐从一位“左”倾激进主义者,转变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从以战斗的工会主义为根据的观点转向了共产主义”⑥[英]哈里·波立特著:《我的学徒生活》,甘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3年版,第85、87页。。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波立特为英共的事业殚精竭虑,于1929年当选为英共中央总书记,对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影响。在列宁的批判教育下发生世界观转变的还有威廉·加拉赫(William Gallacher)、亚瑟·麦克马纳斯(Arthur MacManus)和(汤姆·贝尔Tom Bell)等人。加拉赫是英国车间代表委员会著名领袖,性格豪爽,在工人阶级的斗争中英勇顽强,受到革命工人的敬仰。但是他极力反对进行议会斗争,在作为非正式代表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提出“共产国际主张议会活动是执行机会主义路线”⑦James Klugmann,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Volume One: Formation and Early Years, 1919-1924, London:Lawrence & Wishart Ltd, 1969, p. 51-52.p. 64. p. 28.的观点。列宁知道加拉赫是英国工人阶级的一员猛将,专门找他谈话,对他进行耐心的批评和转化教育。在列宁的帮助下,加拉赫意识到了议会斗争的重要性,认识到“议会是一个唤起工人大众对资本主义死敌进行顽强斗争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平台”⑧James Klugmann,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Volume One: Formation and Early Years, 1919-1924, London:Lawrence & Wishart Ltd, 1969, p. 51-52.p. 64. p. 28.。加拉赫议会立场的转变,带动了一大批工人群众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列宁对英国工人阶级中“左”倾激进主义的批判,对英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英国工人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在英国成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政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13年,英国社会党、独立工党(Independent Labour Party)和费边社(Fabian Society)在社会党国际局的推动下,召开了一次社会主义统一大会,达成了成立联合行动理事会的协议。⑨James Klugmann,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Volume One: Formation and Early Years, 1919-1924, London:Lawrence & Wishart Ltd, 1969, p. 51-52.p. 64. p. 28.从此,为成立统一的社会主义政党而进行的谈判便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政党和组织之间出现了分化与组合,改良主义组织逐渐淡出了统一谈判,成立统一的社会主义政党的任务便落在了左翼政党和组织的肩上。十月革命后,成立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成为大多数左翼政党和组织的共识。但是,参加谈判的组织中,有一些反对加入工党,反对进行议会活动,甚至后来有一些不再赞成成立统一的共产党而退出了谈判,致使他们的统一谈判久拖不决。在列宁的批评教育下,参加谈判的组织中的大部分成员放弃了“左”倾立场,终于在1920年8月1日达成了成立英国共产党的协议。英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英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英国共产主义运动发生质变性飞跃的标志。
以上历史事实表明,“左”右倾思潮是无产阶级的大敌,只有战胜这一敌人,无产阶级的事业才能顺利前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内出现了一些“左”的和右的思潮,主要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论”思潮、宪政民主思潮、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和平均主义“极左”思潮等。其中前五者属于右翼思潮,最后一种属于“左”倾思潮。近年来,这些思潮大有一种甚嚣尘上之势。历史虚无主义秉持历史唯心史观,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法性,高唱社会主义“早产论”,丑化中国革命英雄和革命领袖,美化中国近代以来的反动阶级和反动人物。不难看出,历史虚无主义企图通过否定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来达到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新自由主义猛烈抨击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把它看作是中国一切祸害的根源,主张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没有国家干预和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制度。这种“主义”的实质是企图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代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普世价值论”以形而上学认识论为基础,认为西方国家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具有普适性,是适用于一切国家和一切民族的价值观,我国不能以“特殊性”为借口,拒斥反映人类发展要求的普遍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揭露过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虚伪性,然而今天国内普世价值论者还在为它们唱赞歌,可见其企图以西方价值观取代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瓦解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的险恶用心。宪政民主的鼓吹者竭力宣扬西方的宪政民主制度,要求中国实行西方以普选制、议会制和三权分立等为核心的体现“人民主权”的政治制度,声称只有这种政治制度才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这种思潮的实质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张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取代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复古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西方理论和制度在中国也行不通,回归中国道统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因此他们主张“复儒尊孔”,恢复儒教在中国的指导地位。这种思潮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放弃社会主义而回归道统,其本质与主张西化的思潮无异。平均主义“极左”思潮认为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就走错了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中国陷入了贪污腐败、收入差距拉大、道德滑坡及环境极度污染等的泥潭难以自拔,中国只有回归传统计划经济模式,才能重新走向顺利发展的康庄大道。平均主义“极左”思潮虽不以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但是它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而同样极具危害性。
不管是主张全盘西化,抑或主张回归道统,还是主张回归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目的都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而都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同志指出,中国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顺势而为,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因此,中国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如果听信国内“左”右倾思潮的胡诌,中国不但会丧失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而且会陷入经济崩溃、民族分裂、国家败亡的境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期的今天,必须像当年列宁批判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右倾错误那样对国内的这些错误思潮进行剖析和批判,以消除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干扰和破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