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发展理念开启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新纪元

时间:2024-04-24

董 根 洪

提 要:新发展理念是我们时代文明的灵魂,新发展理念本质上是新文明体系的核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全面展现了新文明的基本内核。践行新发展理念必将极大推动中华文明新发展,创造中华文明新形态,并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新发展理念:新时代文明的灵魂

新发展理念将开辟一个文明新时代和新形态,根本上就在于它塑造和构建了一种全面推进中国和人类整体进步发展的核心精神。新发展理念本质上是一种时代的发展哲学或哲学发展观,它集中体现了从根本上解决时代大问题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这个发展时代的“文明的活的灵魂”。它以创新的整体理念引导人类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突出问题,进而构建出一个新的文明图景。

人类文明从其内涵看,就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生存样式具有的本质特性,就是相对于动物的野蛮性愚昧性原始性而来的智慧性聪明性开化性,是区别于动物的茹毛饮血、弱肉强食、自私排他、冲突扩张的丛林法则而来的刀耕火种、合作互助、团结协同、共存共荣的生存方式。人类文明从其内容看,包括其思想文明、制度文明、技术文明和物质文明,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即为文明之道、文明之礼、文明之技、文明之器。从人类生存依赖的主要技术手段而言,人类有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人类还可以从其他层面进行多方面的文明区分。但从人类文明的核心而言,文明即文明之道,就是文明的哲学思想。这一文明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思维方式,是最高的生存智慧,是“文明的活的灵魂”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是“文明的基础”,因为它集中反映了人类作为社会性存在物,在生存过程中是如何去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本质上体现为人类生存发展中合作互助程度的不断提升,人类共存共荣的发展进步性的不断提升。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反思道:“我们通常称之为是文明的‘进步’,始终不过是技术和科学的提高,还有使用非人格的力量的提高。这跟道德上(即伦理上)的提高,不能相提并论。”①[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375页。也就是说,我们常称的西方文明,更多的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文明,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层面,但不是核心层面。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核心准则,是在于人类在实际的生存中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和处理其他人、去对待自然万物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行为,即从根本上为何生存如何生存的行动理念。这是文明作为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类主体其人类本性不断丰富完善的精髓结晶。显然,从这一文明核心看,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优化完善人性的历史,是不断从愚昧落后走向开化进步、从野蛮冲突走向和谐合作的过程。

显然,新发展理念,本质上是新文明理念,它提供了在现代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实质也是当代人类的文明生存样式和文明发展道路,它将启迪和引领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迈入一个新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文明新阶段。新发展理念全面体现了文明的三大核心维度,即:人民性、进步性、和谐性,完满实现了将创新进步发展与全面和谐共荣的有机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那种对抗冲突、排他欺凌的不文明性或愚昧野蛮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共生共荣,从根本上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称谓的对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抗形式”的超越、开始“从动物的生存条件真正进入人的生存条件”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3页。,开启理想的人类文明新时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原则,也是一切发展的核心理念。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同志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根本文明性质。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③《***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0、198页。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然,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全体人民的进步发展,致力于全体人民的小康幸福生活,这正是一切文明的终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打破了以少部分人为中心的畸形的不文明发展形态,这正是人类文明的真谛。那种只有一部分人甚至少部分人的发展的文明本质上不是真正的人类文明,这正是当今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消除的不文明性痼疾。

坚持创新发展新理念。***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并强调“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④《***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0、198页。。创新本质上就是文明发展的第一动力,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文明特质。因为创新的实质就是发展,就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人化进步,就是提升全体人民的生命质量,就是改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全面创新,特别是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告别贫穷落后愚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度,这就是实现文明的人民性本质。通过一系列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文化水平,丰富人类的能力个性,发展人们的自由本质。通过一系列全面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新经济,创新新业态,有效消除人与自然的冲突状态,走上一条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发展模式。显然,创新发展开辟着当代中国的文明发展,只有创新,实现对于传统和西方的旧模式旧思维旧道路的超越,才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协调发展新理念。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文明特质,极大提升了中国发展从不太文明向全面文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而推动协调发展,无论从其性质、内容和实际进程看,都本质上使中华文明在深度和广度得到显著改善。首先,从推动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看,其文明性就在于通过这一协调发展大战略,先富帮后富,对口支援、精准扶贫,使相对落后的广大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从而消除贫富差距的不文明现象。显然,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意涵,是传统仁爱文明的世代追求。其次,协调发展很重要的还在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使人类两大基本文明在当代中国共同发展,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水平,全面消除生产落后、生活贫穷和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人性丧失的不文明状况。因此,我们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正是要使我们国家的文明水平实现整体的现代转型。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发展本质上就是文明发展,绿色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文明方向和文明高度。***同志早就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①***:《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浙江”》,《求实》,2003年第13期。这一论断集中体现了生态与文明的内在一致性,我们首创提出“生态文明”的范畴,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文明特性。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如何对待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基础摇篮的又没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万物。善待自然万物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优秀品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爱护万物、促生万物成为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共同文明信守。毫无疑问,今天我们大力纠正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的粗暴对待自然,肆意破坏环境、任意耗竭资源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强调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正是当代中国发展“文明兴”的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充分彰显着绿色发展具有的真善美的文明特质,我们“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也同时宣示着我们进入中国文明新时代。

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就是坚持共同发展的文明理念。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②《***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而这样一种“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其开放性本质上体现了尊重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文明原则,它既与那种主张孤立封闭、自给自足的否定发展进步的落后理念相区别;同时也与自私排他、扩张掠夺的否定共赢的野蛮理念相区别。坚持发展与共赢的统一,就是开放发展理念具有的文明发展性质。在“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中,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正如***同志强调:“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①《***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中国将因开放发展而充满活力,世界也将因中国开放发展而更加美好。显然,这样一种开放发展理念,其实践结果,不仅将极大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且必将极大提升世界文明的水平,它将成功打造“包容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成功打造出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即人类文明共同体。当2017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同志在新年贺词中再次向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②《***主席新年贺词(2014-2018)》,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9页。“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③《***主席新年贺词(2014-2018)》,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9页。从新发展理念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接架起了中华新文明和世界新文明的桥梁。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坚持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文明理念。促进共享发展,就要着眼全体人民,让全国各地基本均等、全体人民普遍受惠。坚持共享发展,本质上就是要消除发展的不文明性现象,即那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那种只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获得发展,而大部分人、大部分地区陷于贫困的现象。显然,在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实践,使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4.39亿,极大增进了13亿多中国人的福祉,这正是中华民族文明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同样,这样一种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将引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而且必将引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以共享发展理念运用于国际关系,必将谋求世界各国的共享发展,而这正是这些年中国贡献世界的“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所发表的题为 《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就集中体现了这一全球共享发展的理念。在当前全球化发展中,要争取公平的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世界各国应当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显然,这样的发展理念就正是全球共享发展的理念。而我们大力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正是全球共享发展的实践范例。

显然,五大发展理念及其践行以其全体人民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而具有了高度文明的鲜明特性。

二、新发展理念:开启文明新纪元

***同志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世界意义,它的践行,必将开辟一个全新的中华文明新时代和世界文明新纪元。

新发展理念的本质是新文明理念,这一新文明理念超越了中华传统文明理念,从而开辟中华文明新纪元。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光辉灿烂,创造了人类一系列奇迹。以《周易》、《论语》、《道德经》、《墨子》等为代表的传统中华文明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生存智慧,儒家道家墨家等为代表的传统中华文明理念以追求天地人万物一体和谐生存为目标,致力于“天下文明”理想,提出生生合德、立人达人的文明生存智慧,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文明创新精神,提出“和而不同”“众道并行”的文明共生思想,提出“天人合一”“太和万物”的文明和谐精神,提出“天下一家”“修齐治平”的文明责任意识,这些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正由于此,著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佛教思想家池田大作曾将中华文明视为是“一个完整的超级文明”:人类可贵的天下主义精神;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儒家和佛教的合理主义思想;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具有的节制性合理性发展观。据此,他们还将未来人类文明的目光投向了中华文明,认为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于中国文明。 但显然,中华传统优秀的“世界主义”“合理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将为人类走向更加文明的未来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但“受儒教统治的中国文明”并不能直接开出现代新文明。因为在传统和谐天下、太和万物的文明总目标下,儒道墨等先秦诸子百家的文明理念本质上呈现出低度文明甚至背离文明的思想观念。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明理念,在“道法自然”的和谐理念下,追求的是一种摒弃文明技术文明生活的“小国寡民”的原始生活方式,实际上,具有某种反文明性质;墨子在“兼爱”“非攻”的和平博爱文明理念下,又具体提出了“节用”“非乐”“尚同”“天志”诸思想,从而否认了人们积极享受美好生活、自主创造多彩人生的文明生存法则;儒家的理念相对更加经世致用,更加具有入世性,但儒家的文明集中体现在人们过一种以维护等级秩序为核心的符合“仪礼”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文明之治”。但由于儒家强调顺从父母的孝道原则,强调三纲五常,以及义利之辨理欲之辨体现的正其义不谋利、“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总体上凸显出了浓烈的抑制创新发展、拘束个性自由、否定物质利益、否定平等生存、反对生活享受的意味,因此,在创新发展生产方式、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上,儒家的文明观具有明显缺陷。也就是说,总体上,传统儒道墨的文明观凸显了追求一体和谐的文明总目标,但根本上缺乏协调发展平等共享的现代文明智慧理念及其践行方案。显然,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实践,必将开始一个实现了创新发展与共建共享内在统一的和谐文明新形态。

新发展理念也是对现代西方发展理念或西方工业文明的一种超越,从而客观上为世界新文明提供中国智慧。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发展了现代生产力,改革了旧的社会关系,摧毁了封建专制、等级特权和人身依附关系,提倡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和人权,把人类从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的社会关系和能力的发展,因而,使人类的文明程度获得显著提高。但无疑的是,西方的文明并没有如弗兰西斯·福山预判的是最完美的形式,它将实现人类文明“历史的终结”。相反,倒是亨廷顿所作的“文明的冲突”论,无意中真实揭示了西方文明作为一种具有“冲突”性质的文明,它所具有的不文明性。早在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曾经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突”“对抗”弊端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批判,指斥当时“英国社会的生存斗争——普遍的竞争,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体现的是一种不文明的“兽性”,“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80页。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的生存竞争的丛林法则,“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71页。。显然,西方资本主义创造了发达的工业文明,但由于西方工业文明和技术文明的物质主义、工具主义性质,由于西方文化的二元“冲突”“对抗”性,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固有矛盾性,以及由于西方文化中的马基雅维利的强权政治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论,基督教信仰的独尊性和排异性,使得西方在推进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充满了一系列的对立分裂性甚至不人道不文明的罪恶和血泪。在西方文明中心论优越论的自傲中,惟我独尊,唯我至上,大肆扩张,肆意霸凌,造成了一系列的冲突危机,总体上,当前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包括全球性的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文明危机,以及族群冲突、宗教冲突、民族对抗、种族歧视、贫富悬殊等一列问题,其总根源就在于西方自我中心崇尚霸权的文明观。著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著名人道主义学者池田大作在合著的《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书中,反复谈到了西方“自我中心主义”的生存方式以及有“对立关系”所造成的普遍加深的“社会隔阂”“社会分裂”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汤因比提出:“我们所面临的人为的各种罪恶,都起源于人的贪欲性和侵略性,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产物。”①[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51、55、353、55-56、34页。他认为:“在所谓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中,贪欲是作为美德受到赞美的。但是我认为,在一个允许贪欲肆虐的社会里,前途是没有希望的。”②[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51、55、353、55-56、34页。西方发达国家不仅贪欲盛行,而且充满侵略性排他性。西方的“宗教表现了浓厚的排外性和不宽容性”。“西方文化崇尚竞争与对立,这造就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高度文明,但由此带来的资本的逐利冲动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将导致社会再次陷入危机。” 显然,“西方无法引领未来人类文明”。人类怎么办?他们提出:“西欧文明正面临着这样衰退的局面。如果是这样,那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培育新兴文明,走向繁荣振兴的道路。”③[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51、55、353、55-56、34页。然而,一种“新兴文明”的生长点在哪里?汤因比和池田大作一方面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及其造成的资源耗竭、环境破坏等弊端中,在生活方式上提倡人们过一种艰苦节俭的不“富有”的传统农业生活:“保持传统的牧歌式的以农业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富有。……要把抑制贪欲,厉行节俭放在第一位。……代之以佛教和基督教的修道院生活所展示的理想。”④[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51、55、353、55-56、34页。另一方面,又把根本的解决方案放在引导人们培育一种与自我中心主义相反的本质是“利他心”的普遍的“爱”,以此走向“世界合作”或“世界统一”。“要将人类从以贪欲为动机,由技术而造成的种种恶果中拯救出来,需要由一切宗教、哲学的信徒们进行世界性的合作。”⑤[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51、55、353、55-56、34页。显然,他们提出的上述“培育新兴文明”的方案有许多深邃的思考,但也依然没有彻底性、合理性。首先,汤因比和池田大作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将现代化限制在最小程度内”,将现代技术最小运用于发展中国家人们的衣食住的日常生活中,不要追求富有的生活,要过一种厉行节俭的“修道院生活”。这不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非常不公平不公正,同时,也不符合现代化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增强生活享受的目标。其次,他们主张超越西方自我中心主义文化中的排他性、争夺性、扩张性、竞争性的手段途径,就是运用全社会宣传“爱”的宗教哲学,提倡人们“自我克制”私欲,实现“世界性合作”,进而实现“世界统一”,这样的宗教说教式的“方案”显然不切实际,没有实现可能性。这已为几千年来的历史所证实。

也就是说,今天的人类确实处于各种危机和冲突下的十字路口,确实需要集聚大智慧来着力“培育新兴文明”,而这样一种新兴文明必然是一种超越中华传统文明和西方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这是一种以协调发展、合作共享为核心的新兴文明。而其基本内容必然呈现为五大发展理念及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这才是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正如***同志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回首过去100多年的历史,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①《***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9日。***同志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旧理念已经过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行径已经为人所不齿。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同一个世界,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世界需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秩序,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主席提出构建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赢得世界广泛认同。在2018年1月17日于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同志提出全球治理发展的中国方案:第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第二,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第三,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第四,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同时,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又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提出五大内容构成的行动方案,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显然,***同志屡次面对世界各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行动方案,其包含的基本理念就是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也就是说,新发展理念,不仅将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开创中华文明新时代,也必然同时将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开启人类文明新纪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