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探析

时间:2024-04-24

付 海 莲

提 要:***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是对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要实现怎样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发展问题的回答。它的逻辑起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着力点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目标任务是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价值追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我国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我们应坚持以***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实现中国的整体性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协调发展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强调用发展来补齐我国各个领域存在的短板,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开始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此,我们要坚持以***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避免木桶效应,提升发展的整体效能。正如***总书记所言:“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②《***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0页。

一、***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背景及理论渊源

(一)提出背景

***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对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要实现怎样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发展问题的回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从1978年至2003年的传统发展时期到2003年至今的科学发展时期,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同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影响。“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①《***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385-386、276、393页。但不得不承认,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增长无发展”、“无感增长”的说法,只讲“经济核算”不讲“社会核算”的现象,“以GDP增长为中心”、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事实,表明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又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可以说,“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②《***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385-386、276、393页。。有些问题不仅抵消了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甚至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且深刻反映出以往我国发展本身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不平衡性、不协调性、不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我们对发展的理解和落实是狭隘的、片面的。这种对发展狭隘、片面的理解和落实也产生了相当强烈的负面效应。新形势下,如果不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就会导致问题激化甚至会影响发展进程。因此,***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指出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③《***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385-386、276、393页。,提升发展的整体效能。

(二)理论渊源

任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也不例外。

首先,中庸之道是***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传统根基。中庸要求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走极端,以“中”、“和”的原则实现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协调发展就是吸取中庸之道这一传统思想的合理内核而制定的发展新理念,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

其次,***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④《列宁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页。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包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是建立在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彼此间结成了一种固定的关系并以某种特定的秩序表现出来,从而使社会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社会有机体的这种整体性特征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要把社会作为一个拥有众多部分或要素的有机整体来看待,统筹兼顾、科学协调各部分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作为科学理论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

再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弹钢琴”、统筹兼顾等思想和工作方法。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各项关系以及应遵循的规律。针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指出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综合平衡各个方面的任务而不能单打一。此外,邓小平还非常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战略方针。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处理好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后又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在解决我国实际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对协调发展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正是在继承已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针对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不平衡问题而提出来的,既是对我国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感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对我们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

二、***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9页。具体来讲,***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内在地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逻辑起点

***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7页。。但是,成就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长期存在的重大关系的不平衡问题。对这些关系的处理如果不当,会使许多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整体效能的发挥。要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就要学会“弹钢琴”,“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③《***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393-394页。。***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可以说既是应对我国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不平衡性、不协调性、不可持续性的被动举措,也是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以及新矛盾新挑战的主动选择,将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注入新的动力。

(二)着力点

***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着力点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巩固和发挥原有的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高水平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①《***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11、273、274、269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小康”,“全面”才是发展过程中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因为,“小康”指的只是发展水平的层面,而“全面”强调的才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如果我们只是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而对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不加以解决,甚至使短板更加突出,便没有真正地达到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主要短板,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把这些短板补齐。”②《***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页。

首先,需要补齐的第一块短板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③《***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11、273、274、269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切实把有关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内容贯穿于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使之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之中。其次,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④《***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11、273、274、269页。。再次,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对此,我们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从而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除了以上需要重点补齐的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着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的问题,统筹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和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

***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目标任务是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过去几十年,受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趋势愈加明显。这种趋势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拉高了‘人类生存的紧张指数’,加大了‘人类发展的风险系数’,已经将人类社会逼入了发展的困境”⑤邱耕田:《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发展》,《理论视野》,2011年第9期。。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⑥《***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3页。。可见,***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就是要摆脱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状,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红利对社会进行有效的补偿,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

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⑦《***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11、273、274、269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中,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使之达到新水平,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为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48、135页。,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要求和体现。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②《***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48、135页。。

(四)价值追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价值追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70页。真正的发展不是只关心人民纯粹生理需要的满足和物质利益的实现,而是要更重视人民在各方面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重视和提升人民的获得感,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进一步迈进。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的都是一条以物为本的发展道路,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我们常常以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④《***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276页。。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单纯地追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物质主义的泛滥和经济人的盛行。***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就是将发展置于人本精神视域之下,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社会属性和多样化的价值追求,实现发展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经济社会条件。

三、在***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指导下实现中国整体性发展

(一)整体性发展的基本特征

作为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在社会实践中所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在对发展的认识及协调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了整体性的原则,强调要实现中国的整体性发展。

在对发展的认识上,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因为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住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协调推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环节和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⑤《***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1页。。在对发展的协调推进过程中,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展的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整体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整体性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正是着眼于回应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强化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当前,我们党始终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从保障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坚持把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0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出的一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②《***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48页。

整体性发展是均衡的发展。“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③《***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393、96页。当前,我们“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④《***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393、96页。。公平正义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体现。一方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因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很多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还是属于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我们的不断发展是可以解决的。其次,在“蛋糕”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蛋糕”分好,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享有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权利。

整体性发展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当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旧式的分工还没有完全消除,人还没有从物质生产的束缚中完全解放出来,人的完整的生命活动被分离与对立,诸如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劳动和享受等本应是个人完整生命活动的不同层面分属于不同的个体和阶层。具体来说,当前我们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小康,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物质财富还不够丰富,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严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更加突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蓄力过程。“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⑤《***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48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好高骛远,而应该立足现实国情、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总体设计、统筹协调,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在***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指导下实现中国整体性发展的实践探索

针对当前我国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我们应坚持以***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统筹兼顾,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索:

第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解决的是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相均衡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地区间经济和人口相均衡;另一方面,要保证地区间人口经济的发展不超越当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我们“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着力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⑥《***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2页。。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之前四十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贯彻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带动全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近几年来,我国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日益优化,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也进一步增强。我们在严格遵循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加强区域合作互动、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出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此外,还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城市群,培育和壮大若干经济区,真正实现了“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5、103、50页。,进一步推动了地区间的持续协调发展。

第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②《***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81页。。对此,我们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新华网,2015年11月3日。。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具体举措中,首先,努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流转,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其次,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再次,要推进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以及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比如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通过以上举措,真正使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跟城市人民一样平等地参与到现代化进程之中,共同分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第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④《***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5、103、50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我们认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潜能和优势,从而实现更持续、更高水平的发展。此外,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着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强化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把我国经济增长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引领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⑤《***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5、103、50页。。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国家软实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作支撑,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全体人民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我们国家共同的思想基础。其次,加强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再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⑥《***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204页。,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第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地缘政治棋局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变化,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阻力和压力也在加大。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安全风险也呈现出累积的态势,对我国产生一定的威胁和挑战。只有拥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才能为我们的和平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与国家安全需求和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较,虽然我国的国防实力有所提升,但军队的现代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新华网,2015年11月3日。。首先,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使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相一致。对此,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任务。其次,建立健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军民共进的协调性。再次,增强军民团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强国、强军之路。

(三)***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解决的是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如何更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更是我们党在深刻把握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基础上,对我国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为我们进一步理顺各种发展关系、提升发展的整体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理论上看,***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各种问题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是没有遇到过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对此也无从指出发展的对策。***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切实回答了发展起来以后中国的发展目标、发展手段、发展的评价标准及尺度等一系列问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

从实践上看,协调发展是我国准确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发展挑战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这一阶段既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矛盾凸显期。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协调发展,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挖掘发展潜力,才能实现持续和更高水平的发展,从而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抓住了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症结,针对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出了行之有效的“药方”,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可以说,***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为我国破解发展难题、应对发展挑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