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理论教育使命、原则和方法的经典论述*

时间:2024-04-24

钟 启 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作为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教育思想。马克思在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核心使命、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做了精辟而深刻的阐述,留下了诸多经典论述。重温这篇经典文献,进一步地概括和揭示马克思论述无产阶级理论教育使命、原则和方法的主要意涵与理论逻辑,对于今天我们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使命、运行规律和逻辑原则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意义上的基础理论价值。

一、关于理论教育核心使命的论述

理论教育的核心使命反映着理论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追求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引领和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以此本质追求和根本目的来看《导言》中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理论教育核心使命的论述,或许可以将之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在“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的“彻底”性前提下,“掌握群众”,“变成物质力量”,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一)理论使命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理论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论彻底,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首要理论使命是形成和确立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运动方向的科学理论。正如马克思所说:“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3、4、4、13、11页。当“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之后,“谬误在天国为神袛所作的雄辩一经被驳倒,它在人间的存在就声誉扫地了”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3、4、4、13、11页。,宗教意识形态所精心构筑的“真理的彼岸世界”也就被揭穿和抛弃了。这种揭穿和抛弃使人们意识到,“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幻的花朵,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太阳转动”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3、4、4、13、11页。。要抛弃的“虚幻的花朵”就是“真理的彼岸世界”,要采摘的“新的花朵”就是“此岸世界的真理”,要摆脱幻想、发挥理智,围绕人“自身和自己现实太阳”来建构指引无产阶级反抗“苦难尘世”和“幻觉的处境”的此岸真理。然而,要构建这种现实的此岸真理,并让这种真理成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需要,并不是“谬误在天国为神袛所作的雄辩一经被驳倒”就能自动完成的。马克思说“即使我否定了敷粉的发辫,我还是要同没有敷粉的发辫打交道”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3、4、4、13、11页。。人们总是被一定的思想观念体系(无论这种思想观念体系有没有“敷粉”,有没有经过“体面”地伪装)所影响和塑造,“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立即又被“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所统治,消灭了“神圣形象”立即又被“非神圣形象”奴役。无产阶级要想获得彻底解放,必须首先寻求思想解放,“把哲学作为武器”,确立起反映自己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需要”和“解放的思想”。这就需要服务于无产阶级组织和运动的理论创造与理论教育。只有确立了无产阶级的“理论需要”和“解放的思想”,才能“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才能产生摧毁“物质力量”的“物质力量”,进而把无产阶级从“肉体”和“心灵”的锁链中同时解放出来。但是,马克思接着问到:“理论需要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3、4、4、13、11页。无产阶级并不能自动获得反映自身利益和运动方向的思想理论,甚至都不能自觉到这种“理论需要”。这就要求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先进分子,通过理论教育不仅要让“思想力求成为现实”、“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更要引导无产阶级及其现实活动主动“趋向思想”。

(二)中介使命是“掌握群众”

理论向现实转化需要中介,这个中介就是“掌握群众”,“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在《导言》中,马克思写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才能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3、4、4、13、11页。这是非常经典的一段话。当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探讨,不管是“意识形态教育说”⑦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2009年第2期。、“价值主导说”⑧吴宏政、刘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本质及其对政治神圣性的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还是“精神建构说”⑨钟启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逻辑论析》,《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8期。、“铸魂育人说”⑩李忠军:《铸魂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的探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12期。,多是把这个经典表述作为论证的原理根据。可见,这段话确实表达着马克思关于理论教育本质功能、核心使命的揭示和阐发。一方面,关于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运动方向的先进理论,纵使它已经获得了彻底性和人民性,但是“思想根本实现不了什么东西”,要想在思想指引下改造现实世界,就必须借助“有实践力量的人”,也就要求用先进理论来“掌握群众”。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只有作为并占有新的“物质力量”,认识到旧制度和“现代国家的机体本身的缺陷”,通过“实践”做出“坚决反抗”,才能“向德国制度开火”进而摧毁旧的“物质力量”。但是这种新“物质力量”的获得和旧“物质力量”的摧毁需要对无产阶级进行启蒙、引导和塑造,使之系统掌握“解放的思想”。能够达成这个启蒙、引导和塑造目标的正是作为中介发挥“掌握群众”本质功能的理论教育活动,后者千方百计地使“此岸世界的真理”被无产阶级系统掌握为“精神武器”。显然,无产阶级理论教育正是把理论和实践衔接起来的同一性运动,“掌握群众”正是对这种同一性运动所发挥中介使命的集中概括。

(三)实践使命是“变成物质力量”

把“思想”作为终点,还是把“现实”作为终点,这是考察黑格尔及其门徒所主张的停留于纯粹思想领域的理论教育同马克思所主张的致力于现实运动的理论教育根本区别的重要根据。前者是一种唯心史观的理论教育观,把“思想的运动”理解为把握世界和历史的“全部秘密”。他们错误地以为“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288、321、192、192、192、501页。,人们就自动获得了“现实幸福”,他们把人们在精神领域获得了多少纯粹观点视为根本关切,而对于这种观念获得能否创生“物质力量”和“现实运动”则漠不关心。马克思批判这种理论教育观无非是在“把人变成概念”,是企图让人“仅仅在思想中站起来”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288、321、192、192、192、501页。。在马克思看来,“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想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288、321、192、192、192、501页。“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力量”,而“彻底的革命”需要“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力量”要创造出新的革命的“物质基础”,就必须通过理论教育来引导无产阶级“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从消灭哲学家的头脑开始”,使自己成为“物质武器”开展“彻底的革命”,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因此,在马克思那里,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实践使命决不是仅仅确证某种思想,而是要掌握人并发展人,引导人不断创生新的“物质力量”。

二、关于理论教育基本原则的论述

作为原则的思维观念和精神内核规定着理论教育活动从事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的理论旨趣、精神品格和价值尺度。人们总是在一定原则的高度上生活,人们也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要求开展理论教育活动。马克思在《导言》中确立了无产阶级开展理论教育的现实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

(一)现实性原则即“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消灭哲学”

马克思开展无产阶级理论教育是从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着手的。这里所说要消灭的“哲学”就是指那些为落后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剥削制度辩护与呐喊的旧哲学,包括思辨的唯心主义哲学和思辨的唯物主义哲学,它们构筑了统治人们思想观念的理性形而上学。这些思辨哲学不懂得现实的真正意义,他们不知道“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288、321、192、192、192、501页。,他们不知道对宗教和政治的批判“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288、321、192、192、192、501页。,因而这些思辨哲学终究“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做理论的任务”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288、321、192、192、192、501页。。与此相反,马克思主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288、321、192、192、192、501页。,实践才是对“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的根本解决办法。为了完成这种实践,一方面要使哲学所代表的思想理论主张成为现实运动,用先进思想来掌握群众、武装无产阶级;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实践要主动趋向思想,不仅要自觉地以先进思想为理论武器指导运动,还要及时地把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新的先进思想。可见,无论是从事针对思辨旧哲学及其主导下旧意识形态开展的揭露与批判,还是创生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观念和思维方法,都体现着现实性原则,至于用先进思想击中人民精神园地而产生“物质力量”的教育实践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坚持彻底性原则,无产阶级理论教育才能是最坚决和最根本的,也才能是最有力量的。

(二)彻底性原则即“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彻底性原则也可以理解为“真理性原则”或者“根本性原则”,反映出无产阶级理论教育追求真理、抵达根本的思想旨趣。要确保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现实性,就要用现实的理论掌握人和用理论现实地掌握人。只有根本和彻底的理论及其开展的教育活动才能在实践中把握并抵达现实。因此,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1页。这里的“彻底”和“根本”是指理论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这是理论“说服人”从而“掌握群众”的前提条件。这里的“彻底”和“根本”不仅指理论研究和思想创生要刨根问底、抵达根本、把握本质,还指无产阶级理论教育活动也要做到“彻底”和“根本”,要把教育工作做充分、做到位、做到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去。只有用来“说服人”和“掌握群众”的理论是先进的科学的彻底理论,而且同时以这种彻底理论开展的教育工作又是充分而抵达心灵的并最终使人民群众彻底地获得并认同了“彻底的理论”,无产阶级的理论教育活动才是科学而有效、根本而充分、现实而彻底的。

(三)人本主义原则即“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把握和实现“人本身”是无产阶级理论教育坚持现实性、抵达彻底性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教育是人的活动,应该把人以及人的现实活动作为中心,而不是把“纯粹精神”、“纯粹理论”、“绝对理念”的自我运动、自我展开、自我实现作为中心。马克思指出,理论要想说服人,就必须实现彻底性,就必须抵达事物(包括人和人的现实活动)的根本,这个根本不是别的,正是“人本身”。只有把人和人的现实活动作为理论创造与理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彻底把握和抵达“人本身”,才能让“说服人”和“掌握群众”获得彻底性与现实性,才能“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接着说到:“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②“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观点说明此时的马克思还认同和使用着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同后来他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揭示的人的本质观点(集中体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相比,还是多少保留着一些思辨的痕迹,故此笔者在这里没有使用“以人为本原则”而使用“人本主义原则”来做概括就是想避免造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始终一贯的错觉。不过,虽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还有待成熟和发展,但他对人的关注和重视却是始终一贯的。他在这里能够提出把“人本身”作为“理论彻底”的根据,已经是飞跃式的贡献了,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1页。已经把无产阶级理论教育同思辨哲学家的理论教育及其他一切理论教育根本区别开来。这对正处于开创阶段的无产阶级理论教育来说,不仅意味着找到了科学的逻辑起点,更意味着找到了构建和发展自身、指导和参与革命运动的中心对象,这为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蓬勃开展奠定了价值前提。

三、关于理论教育主要方法的论述

在《导言》中,马克思通过“破”和“立”两个方面揭示了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所谓“破”,就是针对以“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为核心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要开展彻底的揭露和批判,剔除它们对人们思想灵魂的不良影响;所谓“立”,就是要采取“说服”和“击中”的教育方法,用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运动方向的科学理论“彻底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使人们获得正确的思想指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力争“解放为人”。

(一)揭露与批判

在揭穿“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的同时,揭露和批判“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这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理论教育在“破”的维度上提出的立场和方法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它的主要工作是揭露。”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12页。无产阶级理论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当然是要首先确立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运动方向的理论立场、原则、观点和方法,就像后来列宁所说的只有革命的理论才能指导革命的运动。但是理论创造“不是从时代中寻找范畴”,而是要立足“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问题提取、经验抽象、规律把握。“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12页。在这里,“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是双重的需要,一是建构新理论的需要,二是揭露和批判旧理论的需要。满足这两个需要的任务是同步进行的,它们反映出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否定与肯定的两个环节。就是说,无产阶级理论立场、原则、观点和方法论在人们头脑和心灵中的科学确立,也就意味着宗教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要遭到深刻揭露和根本批判并从人们的头脑和心灵中解体。如何才能解构和破除这些错误意识形态的影响?马克思指出:要把批判作为手段,要把揭露作为批判的主要工作。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是为了揭露旧的意识形态及其“市民生活”基础,因而“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批判作为理论教育的手段要贯穿无产阶级的立场和情感,要通过对宗教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及其“市民生活”基础进行揭露,确立起“此岸世界的真理”,为无产阶级廓清认识,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明确对象、指明方向。文本中,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理论教育所要揭露和批判的理论与实践对象概括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前者是宗教的、封建的意识形态,是“锁链上那些虚幻的花朵”,实质是由人异化出来的神和帝王对人进行精神统摄的“世界意识”和“总根据”;后者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根据资本逻辑建构起来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辩护的“伪善观念”和“虚假意识”。在“神圣形象”的观念统治中人受神和帝王的双重压迫,在“非神圣形象”的观念统治中人同样经受着抽象和资本的双重压迫。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才强调说:“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6、7、15页。可见,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揭露与批判也是有着双重任务的,不仅要批判“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所代表的观念本身,更要揭露支撑这些观念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

(二)说服与击中

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让“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这是马克思在“立”的维度上对无产阶级理论教育提出的方法论要求。完成了对错误思想观念的揭露和批判,并不代表正确的思想观念就能自动进入人们的头脑和心灵成为信念追求与精神原则。两者虽然总是表现为理论教育的现实运动中的两个同时进行的环节,但是在人们的头脑和心中驳倒、廓清一种思想观念再建构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或者说是自然而然的,这中间还有个使用正确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和塑造的教育过程。我们今天所探讨的理论教育往往是后面这个正确思想观念的教育确立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掌握群众”的理论教育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无产阶级理论教育才能掌握人并发展人,奠定和创生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物质基础”和“物质力量”。那么,无产阶级理论教育如何真正“掌握群众”?马克思在《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要用围绕“人本身”建构起来的“彻底理论”对无产阶级进行说服教育,做到有理讲理、以理服人,“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6、7、15页。,使他们形成并坚定“阶级意识”。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说服人”之所以是可行的,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了彻底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宗教批判和启蒙运动确立了理性的精神和原则,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仅仅依靠说服教育并不一定能达成“掌握群众”之目标,还需要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做好情感、心灵、环境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这实质上就是马克思在《导言》中提出的作为更重要原则的理论教育方法,即“彻底击中”。“思想的闪电”只有“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才能实现“掌握群众”的教育目的。所谓“彻底击中”除了要进行彻底的理论说服之外,还要运用“激情的头脑”,“在自身和群众中激起瞬间的狂热”,“激起人民的勇气”,“使他们对自己大吃一惊”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6、7、15页。。这就需要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先进分子用 “和人民魂魄相同的开阔胸怀”、“政治暴力的天赋”和“大无畏的精神”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6、7、15页。来感染和赢得人民群众。可见,马克思在这里所明确的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方法原则是“说服”和“击中”,且它们是不断深化的,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既要引导人也要感染人,只有在“说服”基础上完成“击中”,才能保证无产阶级理论教育的彻底性和长远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