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与语文状元刘斯迈同学的对话

时间:2024-05-11

刘斯迈同学是安徽巢湖市第二中学九(8)班的学生,在今年的中考中,他以138分夺得巢湖市语文学科最高分(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就语文的学习方面,刘德海老师对他进行了一次书面采访,下面是采访的实况。

刘老师: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又是令很多初中生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你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

刘斯迈:文言文的内容和知识看似离我们较远,很多同学自然产生排斥的心理,这是应首先克服的心理障碍。我学习文言文有三招:一是要弄清所学文言文篇目的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理解清楚,不能“不求甚解”,要有咬文嚼字的意识。我一般在老师讲解之前借助教辅资料自主学习,添加注解,上课听讲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还要在课后制作学习卡片,在比较中学习,防止混淆。二是要弄清相关的语法问题。尽管语法不是中考的考点,但懂得语法问题,更能驾轻就熟。譬如,词性活用规律、特殊句式的特点和古今词义的区别等。三是要做到一个“熟”字。熟悉相关的古代文化习俗,熟背或熟诵所学篇目,熟用文言素材,从而养成文言文的应用意识。在这次中考中,我文言文题目没失一分。过多的排斥只会更糟,过多的拓展强化只会喧宾夺主;要以“本”为本,适当延伸即可。

刘老师:你说的我很有同感,但是很多学生做不到位,从你的角度看应该怎么办?

刘斯迈:刚开始,不少同学可能会有轻描淡写的学习习惯,这时,语文老师应该加以引导。在这方面,我的语文老师就做得很好,先是强制性引领,后是方法性疏导。所谓强制性引领,就是检查字词意义,检查背诵;所谓方法性疏导,就是鼓励和表扬将文言素材活用的同学,以榜样带动全体学生学习。

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你的作文是怎么复习的?

刘斯迈:我省的中考语文试卷作文一题60分,谁也不敢放弃。但要真正写好作文,一定要做到“不抛弃”:不抛弃日常的写作、不抛弃日常的阅读、不抛弃日常的积淀。日常的写作主要指读书笔记、生活随笔和日记周记。其实,这些日常的写作比任务写作更为重要,因为日常写作源于学生的心灵,自然而真实;不像任务写作的应试化和模式化。日常的阅读,平日零碎的时间看看报纸,拓宽知识视野,触摸鲜活的社会生活;假期时间可以选两本经典名著细读,在经典中汲取养料。日常的积淀,主要指素材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怎么来?指望语文老师梳理归纳好后你背一背,显然违背了认知现状。任何素材,只有在和你的思想产生共鸣的情况下,才能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仅靠死记硬背,是万万不行的。平日要有一种发现意识,重视积累,涓涓细流,终汇大海。

刘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考场作文怎么才能“一气呵成”呢?考场写作有没有“程序”?

刘斯迈:“一气呵成”,当然是最好的写作状态。要做到一气呵成,首先,要写作基础扎实,积累足够的生活素材;其次,才是“程序”。考场写作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审清题意,这是关键,方向对了,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撰写提纲,提纲明了,思维清晰,写的时候就不乱不漏;至于素材和立意的定位,可在稿纸上写一些片断的腹稿。这时候考场作文就会像日常写作一样自然。总之,只要在平日养成好的写作习惯,考场上你的写作就会更加娴熟。

(记录整理 司 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