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渠长根 胡雅敏
开发红色文化 建设美丽乡村*
——以浙江桐庐为例
□渠长根 胡雅敏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新工程,是亿万农民描绘“中国梦”的重要举措。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浙江省桐庐县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积极的部署。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桐庐县曾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活动的根据地和巩固的后勤基地,现仍留有许多宝贵的革命遗址。因此,我们应积极挖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精神内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以此来进一步推进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桐庐 红色文化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范例,是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它既坚持和继承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五项新农村建设要求,同时又更加突出农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将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①刘佳奇:《“美丽中国”的价值解读与环境保护新审视》,《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2期。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推出了《浙江省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加快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脚步。根据该计划,拥有独特山水风光及红色文化资源的浙江省桐庐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制定了《关于全面建设“风景桐庐”的实施意见》,作出了《关于对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紧紧围绕“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民富裕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强民安和谐美”的“五美”建设要求,全力打造“秀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②桐庐县人民政府:《关于对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http://www.cnepaper.com/jrtl/html/2012-12/25/content_7_2.htm,2012年12月25日。如何利用桐庐当地的特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来进一步实施建设美丽乡村的计划,成为了该县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桐庐县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桐庐县新合乡境内。新合乡位于桐庐县境内东南部,东南北三面与诸暨、浦江、富阳毗邻,是边陲山区乡。抗日胜利前夕,浙东游击队曾在此建立新民乡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时期,该乡曾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活动的根据地和巩固的后勤基地,现留有金萧支队被服厂、修械所、金萧报社、后方医院、干训班、后勤部等党史胜迹、遗址12处。1986年省人民政府命名该桐庐县新合乡为“革命老区”。对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和深入的开发,对桐庐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桐庐县人民政府为此作了长期的努力,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桐庐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成果
1999年,中共新合乡党委政府在金萧支队后方医院原址、金萧报社原址、金萧支队干训班旧址、新民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千人大会”旧址立碑纪念,有效地保留了当地最为珍贵的革命遗址。
2010年,为进一步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建设,桐庐县人民政府又启动全县农村历史建筑维修保护工作,并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县文管办作为具体承担实施维修保护的部门,通过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全县历史建筑进行摸底核查和筛选,并编制五年维修计划。2011年8月初,桐庐县新合乡境内引坑村钟氏大屋(金萧支队千人大会旧址)、高枧村抗日民主乡政府旧址、湖田村金萧支队后方医院旧址和旧庄村金萧支队干训班旧址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施工,维修面积达4100余平方米,维修资金约65万元。目前,高枧村抗日民主乡政府旧址、引坑村钟氏大屋和旧庄村万春桥均为桐庐县文物保护单位。桐庐县人民政府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维修工作,让历史文物承载的革命精神世代相传,为日后的开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桐庐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成果
1.加大政策支持,保障资金投入。在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桐庐县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红色旅游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为了保障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桐庐县人民政府为该乡红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先后出台了《桐庐县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①桐庐县人民政府:《桐庐县“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http://xxgk.tonglu.gov.cn/index/pageLayoutShow_40288a94247efde501248ffcc0fc01b1. htm,2006年4月13日。以及《桐庐县振兴旅游休闲产业五年行动计划》②桐庐县人民政府:《桐庐县振兴旅游休闲产业五年行动计划》,http://www.tonglu.gov.cn/issue/root/sub/xzfcz_xzfcz/xzfcz_xzfcz_fcjb/20120717/297ed63 53803f33c013892957977559a/index.shtml,2012年7月17日。,为红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之外,桐庐县人民政府还对红色旅游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12年,新合乡获浙江省红色旅游建设引导资金补助90万元,投资309.5万元,对金萧支队史迹群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建设和红色旅游开发工作。建设内容包括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提升、旧址修复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这些资金的投入,有效地加快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进程,使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新合乡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史迹群已被纳入《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1—2015)》的60个省级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群之一,是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2.创建纪念场馆,弘扬革命精神。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199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新合乡党委、政府在新合乡雅坊村建立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亭和陈列室,作为纪念和瞻仰金萧支队光辉战斗历史场所,并被评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陈列室仅50多平方米,不适合开展大型教育活动,2004年7月,中共桐庐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新合乡革命老区原金萧支队活动频繁区块——新四村山桑坞新建金萧支队革命纪念馆。纪念馆于2005年6月动工,2006年5月竣工,占地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高3层、建筑面积650平方米,附属建筑有金萧支队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政委张凡、支队长蒋明达纪念墓,以及停车场和园林等,总投资100余万元。2013年又对该馆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和改造工程。该纪念馆自开馆以来,每年接待革命老同志、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等各方人士15000人以上,现已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陈列着木制缝纫机、金萧报、战斗日记、金萧徽章、生活用品等实物数十件,以及反映金萧支队战斗生活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战争年代一幕幕惊心动魄和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真实地记载了金萧支队在解放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与此同时,桐庐博物馆也专门开设了《桐庐县近现代史展》,着重展示了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在桐庐县新合乡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
这些纪念场馆的建成,对讴歌金萧支队的英勇事迹,颂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立足生态优势,实现产业结合。新合乡不仅是“革命老区”,还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培育出了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名茶——雪水云绿。近年来,新合乡紧紧抓住被列入省60个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群的契机,立足当地的生态优势,一方面实施革命烈士纪念碑改建项目、金萧支队纪念馆提升改造工程,另一方面在金萧支队纪念馆附近筹建桐庐雪水云绿茶艺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红色茶乡游”线路。从茶艺馆到金萧支队纪念馆,成为了当地“红色茶乡游”线路的重要节点,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该线路将红色旅游与具有当地特色的茶产业巧妙结合,以雪水云绿为新引擎,形成了红色生态旅游的升级发展,增强了吸引力、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研究和开发仍止步不前
桐庐县新合乡目前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围绕金萧支队革命纪念馆及其附属建筑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新合乡境内一些宝贵的革命遗址,如金萧支队后勤部、后方医院、修械所、被服厂、金萧报社、干训班、“千人大会”、新民乡抗日民主政府等承载着革命历史和记忆的旧址还仅仅处于被保护的阶段,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起来。除了这些正面的革命遗址之外,在新合乡湖田村墙上所发现的国民党军队围剿金萧支队时的宣传标语是十分罕见而珍贵的“反革命遗迹”。这些重要的反面教材还未得到很好的认识,只停留在抢救和保护的阶段,对于它们的研究和开发仍然止步不前。
(二) “金萧精神”亟待深层次挖掘
“金萧精神”①“金萧精神”是金萧支队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具有开拓创新的革命胆识、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百折不饶的崇高信念以及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等重要内涵,是金萧支队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桐庐县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所在,对它的内涵和精髓还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金萧支队的史料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无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金萧精神”的内涵渗透到村民的思想当中,成为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精神动力。再者,纪念馆、陈列室及重要的革命遗址展示内容、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橱窗展览、静态观光、单调讲解为主,缺乏震撼力和故事性,景点雷同性大,缺少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强的活动项目,难以使人对“金萧精神”的内涵有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形成思想上的共鸣,缺乏教育意义。最后,红色旅游纪念品处于未开发状态,旅游产品单一,主要依靠门票、餐饮住宿和购物作为支撑,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红色旅游体系,这些都成为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所面临的瓶颈。
(三)宣传力度不够且缺乏创意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将当地的红色文化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在桐庐县境内营造浓郁的红色氛围,建设文明的乡风,提高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宣传手段仅仅停留在县内的报纸和媒体上,没有从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来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无法将“金萧精神”通过各种宣传载体渗透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另一方面,缺乏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整体形象宣传的研究和策划,无法打造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红色文化品牌。这主要体现在无法将“金萧精神”的内涵注入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形象建设中去,没有制定出能彰显“金萧精神”的旅游风景宣传册,对红色文化产品的户外广告、网络及媒体宣传力度较小且缺乏创意,难以让“金萧精神”走出桐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四)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
由于缺乏健全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桐庐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缺乏三种人才。一是党史研究人才。缺乏对金萧支队的历史以及“金萧精神”进行研究的学术性人才来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二是复合型管理人才。由于缺乏既善于经营又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制约了红色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及其产业化,也从而导致了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和个性化设计。三是旅游专业人才。目前,在桐庐县从事红色旅游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尤其是景区的讲解员对于金萧支队的历史了解不足,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无法掌握,甚至还有个别讲解员歪曲历史,影响了红色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因此,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的不健全正在影响着桐庐县红色文化开发进程。
(一)挖掘 “金萧精神”,开展思政教育
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只有在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基础之上,才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因此,桐庐县应不断加强对金萧支队的历史研究,不断挖掘“金萧精神”的内涵和实质,通过对当地村民、村干部及外来游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来进一步开发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
1.加强党史研究。收集金萧支队的相关史料,如对金萧支队的出版物、资料汇编和相关书籍等进行整理和梳理;对金萧支队的发展史、口述史、大事记、人物谱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对金萧支队的政治工作和军事斗争进行全面的分析,对金萧支队的历史贡献作出客观的评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党史研究人才,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综合性研究;建立党史研究基地,广泛征集与金萧支队有关的文献书籍、笔记、手稿、图片和实物等,建立数据库,深入挖掘桐庐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演变规律,出版一系列与金萧支队有关的红色著作,深化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积极提供研究成果,促使桐庐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2.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在全县范围内加大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培育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所留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如通过当地的报社、媒体、宣传窗、横幅大力宣传“金萧精神”,开展与“金萧精神”有关的红色文化著作阅读活动及红色文物、红色故事征集活动,在街道旁设计并绘制能彰显“金萧精神”的红色文化墙,组建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艺术团并举办红色文艺演出等途径来营造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文明乡风,使“金萧精神”能深入人心,唤起群众的红色文化自豪感,丰富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基地。①徐仁立:《论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德育论衡》,2009年第6期。依托桐庐县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作为平台,对广大村民及村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通过该基地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讲解,提高老区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用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破除陋习,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使村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治观念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该基地对广大村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帮助广大村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从内心深处杜绝腐败,将“金萧精神”发扬光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民主管理。
4.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桐庐县新合乡已有3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萧支队陈列室、金萧支队纪念馆及新民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必须落实好这3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维护和建设工作,并积极建设“千人大会”旧址及湖田村的“反革命遗迹”成为新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以弘扬“金萧精神”为主旋律的前提下,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强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众多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通过“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形式在这些基地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并规划成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
(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整体实力
构建属于桐庐县的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更加深层次的开发。通过不断发展红色旅游业和红色文化创意产业,能有效地整合区域内外的资源,提升区域整体实力,打响桐庐县的红色文化品牌。②马庆国:《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1.改变展示方式,结合体验式旅游。目前,桐庐县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游客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参观游览,能够使游客参与其中的项目很少,无法使游客对“金萧精神”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因此,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红色文化资源展示方式,创建数字化展厅纪念馆,以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作为展示技术,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如采用声、光、电结合的半景画、全景画来改变传统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并增添蜡像、事件场景及各种历史事件浮雕等设施,大大提高纪念馆的观赏性,带给观众高科技的视觉震撼感,通过互动让观众对纪念馆所蕴含的意义更容易理解;在参观地适当加入与金萧支队有关的影视资料,提高讲解员的解说能力,丰富解说内容。其次,应将红色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结合起来,开发一系列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
2.整合区域资源,设计精品路线。发展红色旅游不能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而开发,必须对区域内外相关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应积极整合区域外部的资源,根据金萧支队的活动地点,规划出精品旅游路线。如在桐庐周边的富阳和诸暨也保存着大量金萧支队的相关历史遗迹,通过整合这些区域外部的红色资源,将红色旅游的路线延伸到桐庐周边的地区,扩大红色旅游的客流量,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整合区域内部的资源。桐庐县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风情资源也遍布全县。在开发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应以红色旅游为主基调,结合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共同开发,设计出具有桐庐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如可以在桐庐县内开发“两线一轴”的红色旅游路线。“两线”即红色民俗民宿线和红色风情绿道线,“一轴”即红色新合轴。通过“两轴一线”的红色旅游路线将有效带动整个区域内各种资源发挥优势作用,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3.延长产业链条,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红色文化产业的基础。红色文化的产业化以及红色文化产业链条的延长,将拓展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程度。因此,在红色旅游的基础之上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最好的突破口。首先,可以制作富有收藏意义和纪念意义的金萧支队雕塑、纪念章和图册等作为旅游纪念品向游客们出售。再者,将“金萧精神”以各种精装期刊、伟人著作、影像作品、电视作品等形式推进市场,实现由单一的政治教育向市场经营转变。此外,还可以生产以金萧支队传奇故事为题材的红色网络视频,塑造红色英雄形象,建设专门的红色网站传播“金萧精神”,打造最具桐庐特色的红色网络创意影视。
4.加强市场营销,构建红色旅游品牌。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酒香还得勤吆喝”。因此,桐庐县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首先应做好红色旅游的形象定位,借助红色资源,提倡一种心情放松、身体愉悦、享受生命的生活态度,设计出类似于“一个涤荡心灵的地方”的宣传标语。在做好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借助媒体、网络、节庆活动与名人效应等进行宣传促销。尤其是利用一些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以及本省的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影响较大、效果较好的宣传媒体进行宣传;努力建设红色文化旅游网络工程,加强网络宣传,在网络上策划实施一系列大型红色文化旅游的宣传促销活动,构建属于桐庐的红色旅游品牌,提高桐庐县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开发红色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随着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渐渐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将从不同层面推进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和美丽乡村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1.以“红”促发展,建设乡村物质美。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红色文化产业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通过这种开发能够从物质层面将桐庐建设成为美丽乡村。一方面,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在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服务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更便利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解决好桐庐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更在于能为贫困人口创造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机会和条件。农民的创业增收,始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桐庐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红色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不断实现这一最根本的落脚点,从物质层面将桐庐县建设成为美丽乡村。
2.以“红”振人心,建设乡村精神美。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和彻底革命性。通过弘扬“金萧精神”对当地村民、村干部及外来游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将进一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使“金萧精神”成为当地村民及村干部建设美丽乡村不竭的精神动力。村民在这种红色精神的感召之下,能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村民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了农村建设与文明建设;村干部在这种红色精神的感召之下,能更坚定地服务于群众,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而不懈奋斗。
3.以“红”护生态,建设乡村环境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新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应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将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因此,必须将红色旅游的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在注重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其生态效益。通过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和对村庄进行综合整治改建来不断美化革命圣地的生态环境,为红色旅游提供健康美丽的生态资源,为游客和村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态家园,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桐庐建设成为“秀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孙艳兰
*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CX1304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渠长根,男,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历史学博士;胡雅敏,女,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