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陈全忠
本文主人公田桂英
田桂英年轻时
1950年3月8日,正月里的大连市依旧春寒料峭,但大连火车站广场却是一派火热景象——来自全市党、政、群团的领导和各界妇女英雄模范代表共2000多人聚集在此,欢送新中国第一个“三八”机车包车组出车。当车站值班员给出发车信号后,坐在火车头里的一位女司机长,自信而娴熟地操作起设备。随着火车徐徐开动,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和“三八”包车组的名声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田桂英,新中国全国劳动模范中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一段不凡的业绩,照亮了她奋斗过的那个时代,也让那个时代的精神延续到了今天。
1930年,田桂英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靠着打鱼为生,打着了就能吃饭,打不着就要挨饿。尤其是冬天,海面封了,渔船出不去,全家人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田桂英还有5个姐姐,一家人的生活负担非常重。
让田桂英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爷爷去世的时候,需要田桂英的母亲穿一件体面的衣服出席葬礼,但当时田桂英的家中,竟然贫困到连一件像样的裤子都拿不出来。后来还是田桂英的母亲四处找人借,才勉强参加了爷爷的葬礼。
或许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田桂英和姐姐们从小就十分懂事,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帮忙处理家中的大小事务。
为了帮衬家里,读了两年书后,15岁的田桂英就到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工,她虽然年纪小,但是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技能。
1947年,17岁的她通过招工进入大连机务段,在食堂发饭票。对于当时连饭都吃不上的田桂英来说,这份工作实属难得。她的“薪酬”是25公斤高粱、十几元工资,每天中午还有一顿高粱米干饭。
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知識,大连机务段开办了夜校。因为家中贫困而辍学,这始终是田桂英心中的遗憾。在平时空闲时间,田桂英都想办法学习,面对这样的机会,田桂英更是不能放弃。
每天完成工作后,田桂英就会来到夜校学习。她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上汲取知识,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过去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看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急需各种人才,年纪轻轻的田桂英便默默下决心,要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她干起活来总是抢在前面,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劲儿,甚至还和男同志比着干。在食堂的工作并没有让田桂英感到满足,她向机务段段长提出学技术的请求。她说:“只要能学技术,让我干什么都行,男同志能干的活儿我也能干。”看她态度如此坚决,段长便把她派到了轻油车库,让她学开轻油车。1948年5月13日,田桂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就被评为旅大市(现大连市)一等劳动模范。
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常常到机务段职工俱乐部里看书学习。正在漫步之时,一张宣传画吸引了田桂英的目光。这是一幅苏联女火车司机的宣传画。看着画中的女司机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的样子,田桂英煞是羡慕,心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开上大火车,那该多好啊!”
正在她沉思默想的时候,机务段段长李索夫转悠到了她的身边。李索夫是个身材魁梧的苏联人。“看!我们苏联人!她是多么的英姿飒爽啊!”李索夫指着墙上的宣传画,表情认真且严肃地说:“你穿上她的服装,一样漂亮!”田桂英羞红了脸,急转身走开了。她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苏联有女火车司机,中国为啥不能有?”
其实,李索夫心中也有这个想法。1949年5月,他决定借鉴苏联经验,招考培养中国的女火车司机。听到这个消息,田桂英兴奋不已。
身为党员和劳模,田桂英打算立即报名。她的想法简单而坚定:“女同志在社会上要有地位,必须有技术,才能和男同志一起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田桂英兴高采烈地回家与父母商量报名事宜,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当火车司机又脏又累又危险,那根本不是女孩子干的活儿。要是真的去开了火车,以后还怎么嫁得出去?”身边的亲戚朋友们知道后也开始说闲话:“她能开动火车?那要男人干什么?”“女人不待在家里,去开什么火车,太不像话了!”
一时间,各种闲言碎语扑面而来。尽管很多人反对,但是田桂英觉得这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加上她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便毅然决然地在火车司机的培训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姓名。
当年6月,段里对20多名应征者进行了严格筛选,留下9人成立女子包车组参加上岗前的学习培训,平均年龄20岁,田桂英被选为组长。
当时,火车全是蒸汽机车,靠燃煤蒸汽锅炉发动,所以,想当火车司机先得练投煤功夫:投煤炭就是给火车烧火,每锹煤三四公斤重,15分钟要投280锹,平均3秒钟一锹。投出去的煤炭还要呈簸箕形——中间低平四边高,这样火才烧得旺。田桂英和姐妹们上课的第一天就是练习投煤炭。3天后,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一个个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田桂英咬紧牙关,鼓励姐妹们说:“万事开头难,苏联女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得到,加油!”9个姑娘,挽起袖子苦练,这一练就是3个月。
接着,她们还要学习机车构造技术管理和制动机理论,这对于田桂英她们来说就更难了。和她同时进入培训班的姐妹们,文化程度都不高,还有几个是文盲。上课时,老师只好在黑板上画图表,照图講解,手把手地教。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姐妹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直到完全弄懂当天的培训内容才睡觉。晚上熄灯后,田桂英还经常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
就这样,8个月零20天,中国第一批女火车司机“出炉”了。1950年2月,苏联专家和中国工程师对她们进行考核,田桂英等3人获得了司机证,田桂英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理论考试,被任命为司机长。
1950年3月8日,“三八女子包乘组”出车仪式在大连站站前广场隆重举行。当时大连铁路局的局长亲自给田桂英颁发了火车司机资格证。下午5时,由田桂英驾驶的“三八号”机车从大连站缓缓启动,开往旅顺。火车启动前,身穿崭新工作服的田桂英从机车车窗探出半个身子,表情坚定,目光深远。车窗下挂着一面百姓送给他们的锦旗——妇女的火车头。
第二天的《人民日报》第3版上,一则标题为《人民铁道上的创举!大连女司机田桂英等开始驾驶“三八号”机车》的新闻轰动了全国。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成为了首位女火车司机,在当年真算得上一条轰动的新闻。人们争相到大连火车站看热闹,一睹新中国首位女火车司机出车的风采。
从这一天开始,田桂英和姐妹们成了旅大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田桂英被选为出席东北铁路第二届劳动模范大会的代表。东北铁路总局指定让田桂英驾驶“三八”号机车,从大连出发,沿途运送两百多名劳动模范去哈尔滨参加东北铁路劳动模范大会,这也是田桂英驾驶“三八”号机车以来,行车距离最长的一次。
会上,20岁的田桂英光荣地当选为一等劳动模范。同年,田桂英作为东北铁路工人代表,被送到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代表聚集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田桂英向毛主席敬献了一面锦旗,那一次她因为太过激动,没有和毛主席说上一句话,她感觉到很遗憾,但没想到的是,毛主席还记得她。
1951年,电影《女司机》在全国上映。这部以田桂英为原型的电影引发了许多女青年对择业报国的思考,很多以前不曾出现妇女身影的岗位,都陆续看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景象。从此,田桂英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无数女青年的偶像。
同年,她作为列席代表,来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再次见到了毛主席。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就是开火车的田桂英。”毛主席亲切地说:“我们见过面”。和毛主席握手时,田桂英特意使了一点劲儿,毛主席笑着说道:“你还真有一点力气。”
一生受毛主席两次接见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田桂英身上多了一圈荣誉的光环。但这个光环丝毫没有成为她骄傲的资本,她更加敬业,担任机长3年时间内行驶2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一起事故。
1952年,田桂英被组织送到辽宁省工农速成中学学习,随后考入唐山铁道学校机械系,学习蒸汽机车理论,于1960年毕业后到沈阳铁路局机务处工作,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田桂英又来到沈阳铁路局工程处工会任女工科副科长。
1985年,55岁的田桂英从沈阳铁路局离休了。可她并没有放弃她深深热爱的事业,经常应邀到工厂、学校,给工人和学生讲革命传统。她经常说:“我从一名普通的渔家女成长为一名火车司机长,再成长为一名工程师,全靠党的培养,我从内心感激党,党的恩情我永远也报答不了。”她还进入了沈阳市劳动模范物业公司,每天与20多位离退休劳动模范一起,义务维护沈阳北运河的卫生。无论走到哪儿,她始终勇当“火车头”。她总是谦虚地说:“我一生得到的远比自己付出的多。我有今天,只不过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情况下,机遇把我推上去了,我做的那点工作不值得一提。”
田桂英始终心系我国铁路事业。2007年,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田桂英还忍不住买票坐了一趟和谐号“动车组”。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她见证了蒸汽、内燃、电力三代铁路的发展轨迹。在整洁明亮的车厢内,她感慨道:“刚解放时火车条件简陋,冬冷夏热,驾驶室连速度表都没有,完全靠经验驾驶。如今,动车舒适又快捷,几十年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因为几年前的一次骨折,现在的田桂英已不怎么出门了,但她听见铁路的好消息就高兴。她说:“等身体好了以后,我想从沈阳坐高铁去一趟大连,看看当年的老机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92岁高龄的共产党员、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田桂英,在轮椅上写下“奋斗百年路,红心永向党”十个字,表达了她对党的无限忠诚。
田桂英这位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女性,在那个时代敢于摆脱陈旧观念,迎难而上,用自己的行动追求理想,其行为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女青年,她的事迹不仅是传奇,同时也是无数新时代奋斗者最好的行动参考。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