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樊婷
2016年,一部关于新疆美食的纪录片火了,开播三天,点击过千万。仅去年,全网播放量已经超过1.27亿,取得了2016年文化类纪录片全网点击量排行榜第七,新疆题材纪录片第一的瞩目成绩。2017年4月29日, 这部名为《新疆味道》的纪录片携手 《流动的盛宴》《原色——寻访东方毕加索》摘取了雷米大奖——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文化类纪录片金奖和白金奖。这个史上最悠久的独立电影节,曾经为斯皮尔伯格、科恩兄弟及获得过三座奥斯卡金像奖的李安颁发了人生第一个国际奖项。今年,这座沉甸甸的奖杯颁给了讲述美食和艺术的新疆题材的纪录片。
寻味新疆味道,用美食讲述文化
如果问你,新疆各个民族的美食有哪些,你能答上几个?如果再问你,生活在拥有世界最大内陆淡水湖的新疆渔人的生活,你见过吗?
一直以来,在许多人眼中,新疆都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存在。提到新疆,仿佛只有戈壁沙漠,牛羊成群,瓜果飘香。这是因为地处偏远,加之呈现的影像资料单一而形成的误解。拍摄《新疆味道》的初衷,缘于出品方,新疆一心书店董事长李志民爱人昆石的书——《大昆仑 新疆秘符》系列,那是关于中华文明的祖源地的探秘小说,呈现了新疆丰富的人文特质。
看完这本书,李志民陷入了沉思,20年前,他从工厂辞职出来开书店,取名“一心”,就是想一心只读圣贤书,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这一生的事业就是要推动家乡文化的发展。
然而,新疆有很多东西,是外界不了解不知道的。如何让别人对新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是新疆的人文特质?
该用什么方式传达?得找到一种介质。
这几年,《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受到了全民喜爱,用美食讲文化,承载新疆人文景观这种更真实和民间化的方式会不会更容易被接受?有了这个启发,一心书店从2012年就开始策划筹备《新疆味道》,后来找到新疆电视台、新疆图书馆合作拍摄。
因為纪录片投资高回报低,计划拍摄的初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有朋友善意地提醒李志民,要慎重投资。他也犹豫过,最终还是决定要做个精品出来。就这样,剧组行程两万多公里,深入新疆天山南北200多天,采访对象上千人,拍摄并记录了十多个民族、近80种新疆特色美食,馕、抓饭、烧烤、特色面食、大盘鸡、奶制品、冰激凌……这些已经在中国甚至海外都享誉盛名的新疆特色美食,以及很多不为人知的当地特产都在片中一一呈现。还有新疆人饭桌上的家常美食、祖辈流传下来的“妈妈的味道”,以及蕴含在节日与婚礼中的美食文化,都作为丰富的情感线索贯穿本片始终,勾勒出了一幅大美新疆的美食人文图景。
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里,有一集叫做《新疆渔人》,解说词这样写道:在很多内地人看来,新疆人不止不吃鱼,他们大概也只能面对戈壁沙漠,牛羊成群。但事实上,新疆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有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新疆可养鱼水域面积在西北5省中占据首位……新疆的水不止孕育了品种繁多的鱼虾螃蟹,更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渔人。年复一年,他们在广阔浩淼的新疆水面上栖息生活,博取未来。
回想起投拍之初那些事,李志民笑称也后怕过,《新疆味道》前后投资了几百万元,对于这样一个书店来说,相当于搭上全部家当。他也想过最坏的打算:资金收不回来,就当为社会做贡献了。
二、丝绸之路上艺术的相聚,
打开你的“精神味蕾”
休斯敦电影节的评委对这三部纪录片的评语是“稀缺的题材,非常强的故事可看性和新疆的广阔大美”。如果说《新疆味道》是通过饮食这种人类生活状态最直观的表现来打动味蕾、讲述情感,那《流动的盛宴》则是通过讲述仍生活在丝绸之路上与艺术相关的人物故事,展现丝路艺术的现在进行时。这部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丝绸之路上的艺术传播交流推广工程”一部分的即将播出的纪录片共15集,选取了“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新疆段”作为观察对象。解说词里有一句很有特点:所有的艺术,和草木一样,都是向上生长的力量。这句话也印证了这部纪录片的主旨,艺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应该如同草木一般有一种天然的自由生长的力量。
在这部纪录片里,你既可以看到和田地区艾德莱斯传统手工艺人的制作过程,感慨古老植物原料的神奇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高效,也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摇滚青年奔腾的心去向远方。这是丝绸之路上一次艺术的相聚,等待着打开你的“精神味蕾”。
《流动的盛宴》里的一个主题有个非常美的名字——《指尖上的山河》,解说词娓娓道来:无论乐器、铜器、桑皮纸还是丝绸和地毯以及弓箭,都带着与生俱来的能量。其实工匠的最高境界,就是巧夺天工,就是自然而然,就是让指尖上显现出山河的样子。指尖上的山河,就是内心的一方山河。
摄制组来到和田地区拍摄洛浦县手工艺人阿布来提制作艾德莱斯时,导演也和观众一样,第一次亲历这门古老的工艺。只见阿布来提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纹样,将扎结好的丝线分段扎染,仔细地配好颜料、调整火候、水温,再依据图案需要,用绳子扎起丝线,浸到染料缸里入色,再把染好的丝线悬挂在院子里晾干。穿线是上机编织前最重要的一步,6股2400根线不能有一根穿错。摄制组的成员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干扰了阿布来提,浪费了这匹珍贵的丝绸。夕阳的余晖下,他坐在一台老式织机前熟练地完成了这项工作,爷爷留给了他能养活自己的手艺,同时也延续了这门古老工艺的生命力。而今天的年轻人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艾德莱斯的生产也需要转型,从只有二十几种颜色的纯植物染料升级到现代化的一百二十种颜色染料,艾德莱斯变得更受欢迎了。
要说指尖上的手艺,好看又有趣,那得是面塑,俗称“捏面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重要的一部分。用手指捏、搓、揉、掀,用刻刀点、切、刻、划,顷刻之间,那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颖而出,这就是在指尖上塑造万物。
那鼎浩是生长在新疆的满族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的面塑传承人,他的作品中有浓郁的“新疆味道”。小时候他就喜欢看母亲做面人,母亲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那鼎浩有一件作品,捏了一个维吾尔族男青年在卖羊肉,旁边一个天津老太太背着个手,拿着早市上买的一捆葱,挑肥拣瘦地选羊肉这么个场景,生动活泼。那时他住在民街山西巷子,各民族聚居在这里,像个大家庭一样和谐融洽,特别朴实,就是新疆人平常日子的真实写照。因为生活在新疆,他就想把这种题材的作品通过面塑表现出来。几年前他动用全家的力量,捏了一套十二木卡姆的面塑,有人出高价买,他不卖,要留作纪念。他的作品也都是孤品,绝不复制。这或许就是手艺人的脾气,营生之外,有自己的一份坚持。如今那鼎浩在乌鲁木齐市七坊街有自己的工作室,还招收了维吾尔族的学徒。
《原色——寻访东方毕加索》系列纪录片共有60集微视频,通过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新疆,农民画的人物故事,呈现人类共通情感脉络的同时,将真实的新疆展现于世人面前。全片通过轻快、灵动、温暖、鲜活的形式,带领观众步入一条色彩之路,领略新疆的广阔大美。这部系列纪录片近期也将在各电视台、全网播出。
三、对话“一心”
问:有人说,谈吃的文化,是多余的,您怎么看?
答:在饥荒年代,吃是为了活下去;而当下,食物早已脱离了仅作为果腹的功能。比如锡伯大饼,作为锡伯族人日常主食的一部分,一日三餐平常至极。其实不然,只要走进他们的家庭,就可以感覺到那种浓浓的民族习惯,那种对于锡伯大饼的虔诚令人惊讶。吃饼之前,要将其撕成小块,摆在一只盘子里,正反两面分别代表着天和地,烙饼的时候,留下大花纹的一面是天,细小花纹的一面是地,天和地不可以倒置。锡伯族考察儿媳妇能不能干就看她烙饼的技术,而且在锡伯人家中,清晨第一张饼烙好,一定是要端给老人的。这些,就是锡伯族的文化,传统的孝道。这就是文化的仪式感,文化是活的,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食物的美感和意义,也正是这样体现的。
问:《新疆味道》收获了过亿的点击率,而且视角还是新疆,一个偏远又有些神秘的地方,是怎么做到的?
答:我觉得还是接地气吧,我们的定位就是只讲当下,老百姓餐桌上有什么就拍什么,把最真实的呈现给你们看。至于视角, 觉得神秘,说明我们展现得不够,人们不了解并不代表他们不愿了解,只是之前没有这样一种方式,一个介质。新疆的人口只有2000万,点击率却能过亿,事实证明,别人想要了解你,新疆的魅力比想象中大很多。
问:如何定义一部作品的成功?
答:成功的定义很宽广,我对成功的理解很简单。《新疆味道》播出后,有网友直呼:隔着电脑屏幕我都闻到香味儿了!也有人留言:看哭了,想家了。还有人留言:原来新疆这么美,我想去看一看。作为一部影视作品,首先要让观众有感官上的愉悦,其次能有所收获,有所触动,心间有种美的、正能量的情感涌动。我觉得,这就是成功。而且,《新疆味道》对新疆旅游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原来在新疆待过的人想回来故地重游,由此可见,《新疆味道》呈现的是美食,讲述的是情怀,是最原始、最真实的东西。纪录片播出当天,我给周涛老师发了视频微信,他回复:有创新,能够代表新疆文化。周涛老师是一位高水准、高要求的作家,能得到他的好评,不容易。这也是成功。
问:问一个尖锐的问题,有网友说《新疆味道》模仿《舌尖上的中国》的套路很明显,您怎么看?
答:这个问题并不尖锐,但显得有些多余。所有艺术的开始,都是模仿。古希腊的艺术家会模仿自然的声音,动物的形态,《舌尖上的中国》也会借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拍摄技巧和手法,获得了成功,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鉴《舌尖》的优秀经验呢?在借鉴的同时,会慢慢衍生出自己的风格。至于套路和技巧,技巧是外在,情感是本质。
问:《新疆味道》里对食物都有特别有哲理的诠释,您最喜欢哪个?
答:我比较喜欢《有馕就有家》那集:一只新出炉的馕滚烫而完美,是麦面与火的结合,大地与阳光的飘香,它使我们懂得感恩,领会朴素与简单的要义,生命原本就不需要那些无意义的缀饰和奢华。这就是馕这种古老的食物教给我们的生活哲学。
问:很好奇,作为书店,为什么会想要拍摄纪录片?
答:我是1997年创立的一心书店,最多的时候全疆有7家书店,是早年乌鲁木齐的一个文化标签,我可以说亲历了纸媒的黄金时代。后来互联网时代来了,纸媒的发展开始日渐式微,实体书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销售量在不停地减少,房租及各种成本却在不停地增加。所以,我必须得 “突围”,这也是与时俱进,于是就有了现在多元化的创新型文化科技公司。未来十年,一心书店将会致力于打造“一心云文化资源综合交易服务平台”,有服务新疆文化艺术的移动互联网的知识产品,也有服务新疆物产的“新疆味道众创平台”。这个平台会打造一个APP,将实现“边看边吃”“边看边买”,比方说我们提供绿色的牛羊肉,和原产地建立供货渠道,观众在纪录片里看到的,就可以在线购买,新疆最优质的精品农产品将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给全国的消费者。丝绸之路是一条物质之路,更是一条精神之路。“一带一路”的建设已经全面铺开,让世界了解真实的新疆,让新疆文创产品走出去,这一直是一心书店的一个使命。我们的未来一定是扎根乌鲁木齐,辐射全疆,面向全国,让纪录片中出现的新疆精品走向全国。
责编/毕春晖
E-mail: bchaa@163.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