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欠条、电子红包……你的礼金是哪样?

时间:2024-05-11

山药蛋之没有派

随着微信、支付宝的普及,年轻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又有了新的方式,不少人图省事,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送礼金,用“电子红包”替代了传统的红包。

老传统,新观念。对此,你怎么看?

近日,有关结婚随礼金这事,有两则新闻挺热闹。一则是关于一对昔日同窗。四年前的国庆节前夕,小武收到大学同学小宋的结婚请帖。他们两人关系很好,所以小武觉得一定要去参加婚礼。他去火车站买了往返车票,因为没有硬座,只能买卧铺,一共花了800块。那时小武刚参加工作,月收入只有两千三块,买了车票后所剩不多,还要应付生活,但给兄弟的份子钱又不能太少。于是小武想来想去,在送给小宋的红包里塞进了一张欠条,上面写着“新婚快乐!手头有点紧,红包先欠着,等哥们儿发达了,补你一个大的。”

之后两人还是照常联系,谁也没提欠条的事。今年年初,小武给小宋打了个电话,说自己要结婚了,请他来喝喜酒,小宋连声答应。婚宴后清点礼金时,发生了搞笑的一幕:小宋给的红包里有两张纸条,一张是当年小武写给小宋的欠条,另一张是小宋写给小武的,上书三字“抵消啦!”

第二則新闻是关于支付宝的,某市的一个婚礼现场,伴娘在脖子上挂支付宝的收钱码收礼金,惹来新娘婆婆的反感,并遭到当众斥责。这件事被拍成了视频并上传到网上,在网上迅速发酵,继而引发了“二维码收礼金是否合适”的热议。

随着微信、支付宝的普及,年轻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又有了新的方式,不少人图省事,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送礼金,用“电子红包”替代了传统的红包,更有人倡议,这礼金你来我往的,干脆甭收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这种看似让人尴尬,实则给人减负的随份子新方式。

老传统,新观念。对此,你怎么看?

代表观点:“电子红包”省时省钱还省心

代表人物: 杭易,31岁,公务员

徐晓帆,27岁,企业职员

家住四川成都的杭易说,两三年前,自己的好朋友结婚,不管多远他都会去,但现在自己有了家庭,有了宝宝,时间没那么自由了,况且拖家带口去外地参加婚礼,花销很大,“我大学是在北京上的,很多同学都在北京,我们夫妻俩来回的车票就得三千左右,再加上还要包800元至1000元的红包,有些吃不消。”所以,现在除了特别要好的朋友,其他远方的朋友,他都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送红包,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车马费。可以说,杭易代表了相当一部分85后年轻人的想法。

刚工作不久的90后徐晓帆曾经吃过帮人带红包的亏,因此她也很赞成微信转账的方式。两年前,徐晓帆一个大学同学结婚,她的另一个朋友抽不出时间,便请她帮带500元红包,说回头把钱给她。但是等她回来后,欠钱的那位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不提还钱的事。两年过去了,那人还是没有还钱,徐晓帆也不抱期望了。“如果再有人让我帮忙带红包,我肯定不干了,会直接让他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转账。”

代表观点:感情并不一定非要通过红包来表达

代表人物:王一,25岁,插画师

陈杰,35岁,淘宝店主

王一今年6月结的婚,几个闺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给红包,送来的都是精心挑选的礼物。王一觉得这样反而更能表达感情,她是大学寝室中最早结婚的一个,而她的婚礼也成了其余三个姐妹的“模版”,大家都约好到时送上一份亲自挑选或亲手做的礼物。礼轻情谊重,喜宴的目的在于跟大家一起分享喜悦,而不是为了礼金。

除了互送礼物,“互免礼金”的风潮也在蔓延。陈杰结婚时谢绝了一切礼金。“打电话请客时,我就跟几个熟悉的朋友声明了不收礼金,就是想趁这个机会大家聚一聚。”剩下的亲戚朋友的红包,办完喜宴后一家一户地退了回去,“因为觉得实在没有这个必要,这次你给我,下次我给你,都是面子上的功夫。”而陈杰52岁的姨妈表示,自己这么多年参加过许多场婚礼,不收礼金的只碰到过两三家,“都是家境好的人家,不在乎这点礼钱,在乎的是客人多、婚礼办得热闹。”姨妈说,大多数人家请客办酒都不希望做亏本买卖,至少收来的礼金能抵掉日益高涨的酒席钱。

代表观点:看似难堪,实为松绑

代表人物:王君柏,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随着80后、90后踏上工作岗位,加入随礼金的大军,礼金要不要出、出多少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困惑。年轻人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对人情世故的掌握没有上一辈那么熟练,而且有些人还把钱看得过于重要。

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君柏表示,中国是人情大国,礼尚往来的思想根深蒂固。但随礼终究是一种表达情意的手段,要根据自己的收入和与对方的交情而定,“无论是同学、朋友还是亲戚,关系都有亲疏远近,有铁杆的,也有八竿子打不着的,来与不来、随不随礼都是正常的。来了也许说明人家看重这份情谊,但不来也没必要计较。这次人家随礼了,下次你还人家一个人情,往来之中关系也近了。如果没有随礼,说明关系还没到那个份儿上,是自己请的有问题。”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礼也会出现新特点,就像朋友之间约定“互免礼金”的方式很值得鼓励。

第一则新闻里的“打欠条当礼金”,看似是给对方难堪,实为最好的松绑。收红包那个乱啊,当面清点不好意思,而收到假币只能自认倒霉。往后别人家办喜事,“加价”奉送还得有个好记性,翻翻本看当时人家随了多少。一张欠条其实就是一张“免税单”,不必计较别人的还礼,无须计划规模是否要“超越”别人,省却了诸多麻烦,粗看刺眼,细想养心,解放自己又方便他人,公平合理。

代表观点:你的幸福,我买单

代表人物:知乎网

外国人怎么随礼金?有这样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新人会制作一个网页,并在上面开一个账户,打开网页,就会出现他们开列的一个商品单,上面详细列出这对新婚夫妇需要添置的东西,从床上用品,比如枕头、床罩、台灯、书架,到厨房用具锅碗瓢盆、化妆用品、卫生洁具等等,应有尽有,当然价位都是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之间,人们可以接受的送礼范围之内。只要购买,送礼人的名字就会被记录,到了最后,一个清单打出来,谁送了什么,谁买了什么清清楚楚,于是所有的礼物都成为新人要购置的结婚家当。亲朋们的礼物件件送到了心坎上,既省下为购置礼物所花的时间,又使新人获得了结婚的必需品,一举两得。

虽然线上支付软件十分火爆,但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在使用手机软件发红包、转账或购物赠礼时,一定要反复确认对方账户、并设置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同时,要谨慎连接公共场合的WiFi信号。

代表观点:该不该打欠条,要看价值观是否一致

代表人物:杨成溪,27岁,IT工程师

成远,42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打欠条当礼金”确实省却了别人的诸多麻烦,还给自己减轻了负担。但是这种方式只能用在好友和同学之间,大家都比较了解,别的人估计很难接受。不少年轻人对此也有相似的看法。很多人表态:“这样做有点丢人吧,而且也不是很尊重对方,至少我不会这么做。”

上個月8号是杨成溪结婚的日子,他大学同寝室的5名同学悉数到场。新郎官心情很好,跟兄弟们大喝了一场。然而,新婚之夜小夫妻却吵得面红耳赤。杨成溪说,两人晚上在新房内拆开客人的红包,清点账目,他室友晓东的红包让新娘子发了火。

原来,这红包内夹着一张欠条。看完这欠条新娘子就火了,“咔咔”就给撕了。杨成溪记得欠条的大意是“兄弟最近手头拮据,所以在此打上白条一张……此欠条价值1000元,等我结婚时可作抵价券使用……”

新娘子觉得结婚收张欠条挺晦气的,预示着两口子以后的财路坎坷!杨成溪倒是觉得无所谓,人家手头拮据又不好明说,总不能不请吧!结果俩人就吵了起来。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成远觉得,礼金能不能打欠条,一定要建立在三观合的基础上。妻子收到了欠条觉得晦气,你觉得无所谓,但你不能强加自己的价值观给对方。别说很多老辈人不接受,不少年轻人也很反感这种做法。婚礼都图个乐呵,不能反倒添堵。结婚是人生大事,礼金也是仪式感重要的一部分,你觉得不重要,但家人觉得很重要,这种情况下,还是顾全大局更合理。

新郎的舍友晓东知道小两口的矛盾后,十分内疚,已经给新娘子道了歉,对方也接受了。

代表观点:不是什么事都能用科技手段代替

代表人物:张义军,45岁,民政局工作人员

对于年轻人来说,使用二维码支付来完成日常衣食住行的消费已经渗透到生活习惯中,用何种方式给礼金,只是形式问题,并不关乎道德伦理。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把原本作为祝福的形式改成纯粹收钱,少了人的情谊和礼仪。在民政局工作了20年的张义军感觉,这二维码收的是钱不是红包, 没有了原来的寓意和喜气。如果什么都图方便,那还扫什么,直接提前转账,然后酒桌的菜打包快递出去,大家在家里看婚礼录像就好了。这么麻烦来参加什么婚礼?

这并不只是张义军个人的想法,而是遭到了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诟病。古人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过去说送礼,并不过分在乎礼品本身的价值。上世纪80年代,亲朋好友家里办婚事,送一段布料或两个暖瓶,就算是一个很不错的“表示”了。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希望社会能保留一丝人情味,能有一些传统存在。一些传统看起来会增加一点麻烦,但这种麻烦是社会温情的必要成本。这种传统心态,在一些老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从经济学上讲,“互免礼金”“二维码收礼金”或许是一种进步,从伦理学上讲,却让人不舒服。也许有一天,如同当初收礼金取代收礼品一样,“二维码”终会大行其道,但还是希望这种转变不要来得太容易,更希望人们在转变过程中能够静而思之,我们到底希望经营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不管如何,人际关系直接化、粗暴化、功利化,应该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责编/樊婷

E-mail: fantingbl@163.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