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枫桥经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

时间:2024-04-24

□ 马永定 戴大新 吴佳宝

今年是毛泽东批示推广“枫桥经验”50周年。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相信依靠群众,夯实基层基础,就地化解矛盾,实现和谐稳定。5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绍兴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枫桥经验”基本精神不动摇,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化群众工作,维护群众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全市呈现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市”。

一、五年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实践及启示

“枫桥经验”最鲜明的特征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群众得实惠。五年来,绍兴紧紧围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这一主题,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枫桥经验”在新时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一)立足守护群众,着力建设平安绍兴。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绍兴始终把提高群众安全感作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出发点,自觉运用“枫桥经验”基本精神指导平安建设。

1.突出源头预防。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精髓。坚持不断拓宽矛盾化解渠道,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矛盾化解网络,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其规范化水平。整合调解资源,建立以专业调解为特色,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协调联动的“大调解”体系。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过程与倾听民意、尊重民愿、化解民忧过程有机统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深化社会稳定“三色”预警机制,推动维稳关口前移。开展“数字化”防控工程建设,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突出打击整治。打击整治是“枫桥经验”的题中之义。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坚持专项整治不放松,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经常性组织开展“打黑除恶”、“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及打击抢劫、抢夺犯罪大会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组织开展非法出版活动、“黑网吧”、电子游戏机房与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秩序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治安乱点挂牌督办和市、县、乡三级巡查制度,从机制上解决“一阵风”、“死灰复燃”等“运动式整治”痼疾。

3.突出基层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扎实,坚如磐石”。坚持把固本强基作为常态工作来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基层党建“一把手工程”,全面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组织建设,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完善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开通运行率达99.3%。加强基层政法组织建设,开展“枫桥式派出所”、“模范五好法庭”创建,9个基层检察室建成运行,乡镇(街道)司法所实现全覆盖。深化基层平安创建,以“小平安”保“大平安”,“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创建率分别达95%、90%、100%。①绍兴市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五年(2008—2012)年来平安综治工作资料汇编》,绍兴:内部印刷,2013年7月,第48、45页。

(二)立足尊重群众,着力建设法治绍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绍兴始终把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稳步推进基层民主作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立足点,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群众权益。

1.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坚持把基层民主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层党建,探索在“两新组织”、农村合作社、专业协会和流动人口中建立基层党组织;推行“四不出村”工作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广“夏履程序”②“夏履程序”是指绍兴县的夏履镇从2004年以来总结推广了村级民主管理的程序化模式,以制度治村,按程序办事,逐步形成的制度规范。、“乡村典章”③浙江省首部“乡村典章”是指浙江新昌县儒岙镇石磁村在2004年根据自身村治发展的特点,制定通过的《石磁村典章》。、“八郑规程”④“八郑规程”是指2006年浙江嵊州市八郑村探索和完善的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而制定实施的八项重点制度和相应的八个工作操作流程。等“以制度治村、按程序办事”的民主治村模式,到2012底,全市部、省、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分别达5个、50个和265个,村和社区创建达标面均在80%以上⑤绍兴市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五年(2008—2012)年来平安综治工作资料汇编》,绍兴:内部印刷,2013年7月,第48、45页。;创新“民情微群”网络问政,扩大普通群众有序参与民主。推行以“契约化共建”为重点的服务机制、以“三上三下”为核心的议事机制、以“四不承诺”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关键。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一律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探索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深化政务公开,落实部门工作职责、行政事业收费、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完善政府信息网络建设,建设电子政务和微政府,推进统一招投标平台建设,最大限度便民;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推行公开执法、阳光执法,建立亮证执法、过错追究等配套制度,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确保执法严肃性、规范性。

3.扎实推进司法公正。把公平正义作为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坚持执法为民,深入开展法治理念、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实践活动;建立群众评判司法机制,规范、提高办案程序和水平。坚持用法便民,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民意咨询等活动,拓宽民意沟通渠道;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构建城乡“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加快乡镇(街道)法律援助窗口建设,推动法律援助向基层延伸。坚持普法强民,实施“六五”普法,开展“法律六进”等法治文化活动,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律常识,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三)立足服务群众,着力建设民生绍兴。“民生问题无小事”,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稳定。绍兴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作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着力点,加强和保障民生。

1.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着力破解群众反应强烈的教育、就业、安居、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问题。推进“阳光招生”,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70.49%,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入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星光老年之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城乡医保实现统筹,在全省率先实施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核心的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加快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五年来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744亿元,占总支出的69.7%。①绍兴市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五年(2008—2012)年来平安综治工作资料汇编》,绍兴:内部印刷,2013年7月,第47、46、46、49页。

2.注重优化公共服务。整合行政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服务组织,以及村网格自治服务团队组成的“四公一自”公共服务模式,彻底改变群众办事“楼上楼下反复跑,问来问去到处问”现象,使群众办事能够“一目了然”、“一问便知”、“一步到位”。五年共实施7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事项166项,下放96项。②绍兴市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五年(2008—2012)年来平安综治工作资料汇编》,绍兴:内部印刷,2013年7月,第47、46、46、49页。组建村(居)网格服务团队1.4万余个,参与服务9.7万余人③绍兴市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五年(2008—2012)年来平安综治工作资料汇编》,绍兴:内部印刷,2013年7月,第47、46、46、49页。,实现“上面千条线”和“基层一张网”无缝对接,把服务延伸到社会末梢。借助民情通、民情微群、“96345”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和热线,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和公共服务,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3.注重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服务优先,以管理促服务。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既坚持“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管理模式,更注重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等实际问题,从源头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辩证应对网络管理,既严格实行网络实名制,更注重友善对待、认真审视网民质疑和批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疏导群众情绪,最大限度增加舆论“正能量”。强化社区矫正、归正人员安置帮扶,开展“牵手工程”和“导航工程”,做到“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帮一时帮一世”,做到帮心帮扶帮富,全市归正人员安置率达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3%以下。④绍兴市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五年(2008—2012)年来平安综治工作资料汇编》,绍兴:内部印刷,2013年7月,第47、46、46、49页。

(四)立足惠及群众,着力建设富裕绍兴。稳定为了发展,发展促进稳定。绍兴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1.全力稳经济增长。坚持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出台产业振兴规划,启动“三年建设计划”,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优化信贷结构和社会融资规模,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市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2230.2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654.03亿元,年均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47105元增加到2012年的73901元,年均增长8.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的24646元增加到2012年的369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10950元增加到2012年的17706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2.7%。⑤根据《2008—2012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http://www.sxstats.gov.cn。在稳增长的同时实现保稳定、保民生目的。

2.全力推城乡统筹。坚持把建设新农村与城镇化相结合,推进小城市、中心镇培育试点和新农村建设,推开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强县扩权和扩权强镇改革,132项事权下放到县级,“中心镇权力规制”荣获地方政府创新奖。引导财政向农村倾斜,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建设,实现行政村公交“村村到”,有线电视“村村通”,连锁超市、食品安全放心店“村村有”。坚持把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出台系列政策,吸纳更多农民到城镇就业。五年来,全市共培训农民55万人次,转移就业18万人。⑥根据《2008—2012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http://www.sxstats.gov.cn。

3.全力促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环境,对转型企业在办证办事、政策适用、资源投放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风险大等难题;立足减负解困,用足用好税收减免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设立每年20亿元的专项资金;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化要素集聚,打造多个省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编制全城游发展规划,出台旅游业大发展政策,实施全城游战略;规划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倡导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网络经济。

(五)立足陶冶群众,着力建设和美绍兴。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是社会凝聚的粘合剂,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绍兴始终把基层群众性文化建设作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创新点,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人文关怀,努力营造身心和谐的人文环境。

1.致力于倡导新风尚。注重人文建设,培育乡风文明,打造风尚之城。普及文明礼仪,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以绍兴建城2500年、第六届世合赛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引导广大市民讲礼守礼。宣传先进典型,每年组织“绍兴市道德模范”评选,集中报道、宣传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事迹;创设绍兴市网上爱心博物馆,借助网络宣传道德典型,得到新华社等媒体肯定。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弘扬传统文化,突出群众参与,示范作用显著。

2.致力于建设新文化。注重文化建设,培育精神文明,打造文化之城。推进文化设施建设,绍兴美术馆,诸暨市“三贤纪念馆”、上虞“市民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文化活动中心,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开展公益讲座,树立“风则江大讲堂”、“绍兴市直机关夜学讲座”、“诸暨人文大讲堂”、“越州讲坛”等公益讲座品牌。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基层服务,形成“文化图书大巴”、“越乡莲歌大舞台”、“文艺惠民进万家”等一批文化惠民品牌;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3.致力于营造新环境。注重环境建设,培育生态文明,打造生态之城。切实优化生态环境,实施“811”环境保护工程,开展工业点源、农村面源、流域水源污染治理。推进“清水工程三年计划”,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蓝天工程”和“清洁空气行动”,建成省级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54%。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中心村、精品村和文化特色村,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实施“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扎实开展洁化、绿化、美化活动,打造美丽风景线。

从五年来绍兴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实践来看,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始终把握党的领导这一前提。党的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枫桥经验”从最初的诞生、推广,到后来的坚持、发展,每一个发展阶段和关键节点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毛泽东曾亲自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中央、省委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来绍兴、诸暨、枫桥开展调研、指导,有力地推动“枫桥经验”总结、提升和推广。绍兴广大干部群众在长期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扎根乡土、勇于探索,促进“枫桥经验”深化、发展和创新。“枫桥经验”之所以长盛不衰,靠的是基层干部群众的努力实践,更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始终是“枫桥经验”坚持、发展和创新的政治优势和主要推动力量。

2.始终把握依靠群众这一主线。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也是实践的主体。“枫桥经验”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深深扎根于群众这片沃土,具有广泛的群众性。50年前,毛泽东批示推广“枫桥经验”,最看重的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枫桥经验”发展历程表明,群众既是“枫桥经验”的受益者,更是“枫桥经验”的实践者。没有广大群众的实践和创造,离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枫桥经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因为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才使“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3.始终把握化解矛盾这一精髓。预防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是精髓。毛泽东最早听取“枫桥经验”汇报时,就肯定“这叫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化解矛盾的经验。无论是诞生阶段作为调和阶级矛盾的经验,发展阶段作为化解社会治安领域矛盾的经验,还是新时期作为化解社会管理领域矛盾的经验,“枫桥经验”的实质和功用就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枫桥经验”诞生于化解矛盾,服务于化解矛盾,又在化解矛盾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战斗力和生命力,蕴藏于“化解矛盾”之中。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必须围绕着化解矛盾这个“精髓”,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4.始终把握基层基础这一关键。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平安建设的基础。“枫桥经验”追本溯源,就是一个如何加强基层基础的经验,它发端在基层,作用发挥在基层,反过来又指导基层的工作,并在基层得到坚持发展。基层强则工作强,基础实则基层稳。近年来,绍兴始终坚持基层基础不动摇,不断健全基层工作机制,不断探索筑牢基础之举,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紧紧依托村、社区等基层单元,组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等基础平台,健全群防群治网络,达到资源、力量、信息、功能整合,实现各方联动、群策群力,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发展。

5.始终把握助推发展这一目标。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阶段所有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都干不成”。“枫桥经验”是化解矛盾的典范。通过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不同群体或群体之间因利益诉求不同所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必须依靠调和或化解来解决,在化解矛盾中保稳定、促和谐。新时期“枫桥经验”不仅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经验,更是助推经济发展的经验。

二、新时期“枫桥经验”的新内涵和新特征

“枫桥经验”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脚点是让群众得实惠。这与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与建设“平安中国”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概括提炼新时期“枫桥经验”的新内涵,有两点必须提及。一是“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是灵魂,是主线,无论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还是建设平安、促进发展,其目的都是为了群众。二是“化解矛盾”。“化解矛盾”是精髓,更是本质。“枫桥经验”是化解矛盾的经验,初始时期是化解阶级矛盾,发展时期是调和人民内部矛盾,现阶段则主要是化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枫桥经验”的每一次发展历程,都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一次发展创新,都紧扣不同时期的发展主题,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群众主体、以人为本,彰显民本化。“枫桥经验”是以人为本的经验,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0年发展历程表明,“枫桥经验”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其基本精神和基本做法,蕴涵的是古代民本思想的精髓①金伯中:《论“枫桥经验”的时代特征和人本思想》,《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5期。,体现的是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本质。“枫桥经验”自诞生起,始终坚持“教育人、改造人、提高人”;新时期“枫桥经验”更是以稳定安民、发展富民为目标,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着力营造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二)源自基层、化解矛盾,彰显社会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领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枫桥经验”诞生于农村,发源于公安,肇始于化解矛盾,并在化解矛盾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其源于公安工作却跨越到综合治理、维护稳定,源于农村却拓展到城市、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源于化解阶级矛盾却发展成为正确处理社会各领域矛盾的经验。预防化解矛盾,这个“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始终没有改变,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彰显时代化。任何经验的产生都是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客观条件。经验如不因时代背景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将随着客观条件的丧失而消失。“枫桥经验”历经50年而不衰,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其具有“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两大品质。正因为“与时俱进”,才使“枫桥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正因为“实事求是”,才使其迅速适应新环境,吸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新鲜“养分”,从而不断得到创新、丰富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时代性来自与时俱进,“枫桥经验”的普适性来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枫桥经验”永不褪色的灵魂,是其历久弥新的力量之源。②中共绍兴市委政法委课题组:《“枫桥经验”是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法宝》,《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四)科技引领、信息支撑,彰显信息化。信息化是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信息已成为极重要的资源,在诸多领域都体现出强劲的推动作用并深刻改变着该领域的发展面貌③孟建柱:《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苏州,2013年5月31日。,对“枫桥经验”来说也是如此。随着基层治理要素增多和治理难度增加,单靠传统手段和方法已经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的社会治理,必须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大数据民情通”信息平台,96345呼叫平台及网上服务中心等科技信息化载体,构建信息网络,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综合信息系统,集中社会资源信息要素,提高信息共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化、动态化和精细化。

(五)法律至上、依法治理,彰显法治化。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枫桥经验”的历史沿革、组织建设、工作机制等,客观展示了我国基层法治建设的过程。法治建设则为“枫桥经验”发展提供保障、指明方向,用法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理性的社会秩序。新时期党和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始终贯彻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依法出台制度规则、依法参与民主管理、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依法维护社会稳定,把“枫桥经验”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

三、进一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思考

10月9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这为下一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要进一步贯彻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贯彻群众路线,最主要的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主动搭建平台,做到常抓常新,使群众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带着真感情和使命感去做群众工作,情、理、法并用,把政策、法律、道理向群众讲清楚;要畅通民意表达和民情收集渠道,坚持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约访等制度,力争第一时间掌握舆情、第一时间处理矛盾、第一时间疏导情绪;要强化对干部走访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等实绩的量化考核,使群众工作由虚变实,责任由软变硬。

(二)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平安不是单纯的社会治安,而是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平安”。要认真贯彻落实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围绕发展抓平安,把平安建设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坚持一手抓平安社会建设,一手抓经济转型发展;围绕民生抓平安,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平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围绕创新抓平安,创新思路、手段和机制体制,保持常创常新,焕发创建活力,把平安建设持续向前推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三)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要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要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治的手段规范和推进平安建设;要依法规范公权力行使,推动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谋划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严格公正文明司法,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要深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要增强法治建设的合力,善于整合相关法律资源,用好用足已有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依法严管、依法严究违法犯罪者责任。

(四)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枫桥经验”源自基层,坚持发展的生命力也在基层。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村、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村(居民)广泛参与的管理体系,把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要以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抓手,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成为推进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学校等“细胞工程”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工作队伍、“两所一庭一室”等基层政法组织和队伍建设,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五)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要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的讲话》,绍兴市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领导同志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绍兴:内部印刷,2013年6月,第31页。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手,使预防化解矛盾、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等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要建立健全源头预防矛盾机制,推广“村级民主程序”,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和完善社会稳定“三色”预警机制,从源头遏制矛盾的发生;要建立健全矛盾摸排机制,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定期排查矛盾隐患,深化“大调解”体系,健全完善专业调解、行业调解,实现矛盾化解全覆盖;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预案,加强演练,有效预防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