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近年来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研究综述

时间:2024-04-24

□ 常 胜 闫婉荣 杜 涛

目前,我国非公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和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0%和90%以上。在非公企业强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诸如劳工就业保障、劳资利益分配、劳工环境条件等问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在这一经济组织中扩大“双覆盖”,加强引导、监督、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关于非公企业党建的实践调查与理论研究日益增多。

一、非公企业党建研究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非公企业党建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胡林辉撰写的《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此书比较早的反映了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王河主编的《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林炎志的《笑迎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等三部具有代表性著作。他们都对非公企业党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这些探讨都是初步的,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更多的学者以学术性论文阐明自己立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1991-2012),主题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有273篇;主题为“新经济组织党建”的有79篇;主题为“非公企业劳资关系党建”的有26篇;主题为“新经济组织劳资关系党建”的有24篇。在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代表性的为肖剑忠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性经验及发展对策——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杨学忠的《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王世谊、方世南的《苏南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运行机制研究》,等等。从上可以看出,论及非公企业党建的文章以及书目并不是很多,可喜的是每年都在增加,数量和质量都有比较大的提高,这充分说明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要性已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二、非公企业党建研究的主要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一项宏大艰巨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性工程。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认真地对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为此,学者们就非公企业党建进行了如下内容的探讨:

(一)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缘起与现时任务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就没有放弃如何探索在自己国情里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党、支部建立在连上、党指挥枪等一整套适合自己的建党建军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对于巩固、发展、建设中国共产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关于工商业政策》、《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等著作,都围绕着在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公开党员身份,以及怎样教育改造党组织、党员,还有革命时期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论述。毛泽东提出:“在一切大的和中等的私营企业的工人、店员中建立党的支部,加强党的工作。”①《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页。这一思想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有力地配合了当时党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的完成。这一思想也是当今我党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的理论渊源。②管恩琦、俞试:《论毛泽东私营企业党建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第1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发展非公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单独建党到联合建党、从组织覆盖到组织和工作的“双覆盖”。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非公企业党建不断突破难关,取得新的成就。

如今,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仍然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深刻领会和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这离不开中央领导所作的相关报告、讲话。《党建研究》于2012年同期刊登了***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要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引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创先争优推动企业发展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③***:《以更大力度扎实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党建研究》,2012年第4期。李源潮同志专门提出了“两个覆盖”,具体要求应是“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坚持党群共建”④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党建研究》,2012年第4期。。这些讲话的发表有利于各级党员干部更好地领会党的方针政策,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指南。

(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虽然不与非公企业成立同步,但是其过程与它的成立具有相似性。邵建光撰文指出,30年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步探索、大力发展和全面加强三个阶段:1979——1997年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起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实现了从破题到有组织地积极探索;1997——2002年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大力发展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在组织发展的基础上,非公企业党建取得了明显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全面加强期,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有效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在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用发挥、党员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非公企业党建开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⑤邵建光:《改革开放以来非公企业党建的发展历程和创新实践》,《探索》,2008年第6期。学者们对这三个阶段党建探索进行了理论归纳,认为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必须在企业内部按照党章规定建立党组织,以加强党组织在企业中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

(三)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非公企业党建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难的因素主要有:少数非公企业主对党建心存疑虑,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选配难,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建活动开展不够正常。肖剑忠、史及伟指出,当前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由于资金雄厚、党员数量多、工团组织健全等因素,往往容易吸引优秀党务工作者加盟。但许多规模以下的中小型非公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待遇不够高、党员数量也不多,因而很难吸引优秀党务工作者加盟企业,其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较低,存在优秀党务工作者人才荒问题。调查显示,非公企业党组织中,10%作用发挥较好,30%作用发挥一般,其余较差。目前在非公企业存在有组织无活动、有组织无作用、有活动无效果的“三无”现象。①肖剑忠、史及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性经验及发展对策——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浙江学刊》,2010年第4期。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而进一步引导和凝聚业主的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因素,减少和化解不利因素,仍是今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需要继续努力的重要方面。当然,在对非公企业党建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之时,有一个容易引起人们或者各级党委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只注重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建立,只关注数量,而没有考虑建立后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生存状况如何,质量如何。事实上,如果一味地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其后果的严重性不亚于没有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因此,有学者认为:“如果说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成立是其生存的必要前提,那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发展质量如何,则是对党建工作效果的最大考验。”②李莉:《非公企业党组织生存质量探析》,《岭南学刊》,2009年第6期。

(四)非公企业党员建设

提高党员素质是党的建设重要目标和要求。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没有党员的存在,也就无所谓党的组织。党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组织队伍水平高低,影响到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影响到党的影响力、号召力、战斗力。因此,始终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做好优秀分子入党工作既是各级党组织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现实性紧迫的日常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探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之方法及途径,主要有:选优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这是做好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根本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在思想上建党,这是做好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的有效措施;创新党员管理教育方式,这是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这是做好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根本保障,以防止“三怕”和“三重三轻”现象:即“一怕失权、二怕分权、三怕争权”和“重农村轻企业、重公有轻私有、重建厂轻建党”。③冯飞龙:《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方法途径之探析》,《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年第4期。

(五)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策略

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组建方式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切忌生搬硬套、急于求成、有名无实,而应稳步求进,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真正发挥党组织的功能作用。④张占辉:《以“助企业发展、促劳资和谐”为着力点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中外企业家》,2012第1期。所以,专家们认为对于非公企业党组织应该实行“组建方式的区域化、功能定位的社会化、组织活动的合作化”等“三化”新思路。⑤易戈平:《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1期。具体做法就是在组建方式上由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逐步延伸为楼宇党建、商圈党建等区域性党建;在领导和组织层面则设立社工委等专门机构进行宏观协调和技术指导;在功能定位上强调服务功能,即非公企业党组织以实现和维护员工的利益为己任,在利益调整中做好解释工作,在利益冲突中,调整群体利益、化解利益纠纷;生活在员工中,了解员工的意愿,反映员工的诉求;活动在各种组织中,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组织,协调社会关系,沟通相关环节。学者们在提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构建的基本原则与合理边界时,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采取“能覆盖”原则和“有效性”原则。⑥冯小敏:《中国共产党基层建设新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六)非公企业党建功能定位与作用

有人从“政治”、“政治核心”、“政治核心的作用”三个概念的不同内涵,分别论述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定位和主要职责,最后得出“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应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一样“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结论;⑦张占辉:《以“助企业发展、促劳资和谐”为着力点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1期。有人则认为,对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定位,要跳出“核心”之争、地位之争的桎梏,以党组织的“有为”实现在新经济组织的“有位”,把落脚点放到明晰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上。⑧杨学忠:《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党建研究》,2010年第4期。笔者认为后者观点具有创新性,值得理论与实践者在工作中借鉴。

应特别指出的是,在研究非公企业中有学者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都很宽广,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跨学科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给人耳目一新,更有说服力,值得借鉴应用,但也有难度。比如:有专家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探讨非公企业党建作用。根据非公企业党建现状,作者提出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大体经历两个阶段:阵地建设、获取认同和发挥作用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更应该以企业为中心,以获取认同感为保障,党组织作用发挥应紧紧围绕“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个向度而开展工作,使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发展相融合。①张金亮:《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的非公企业党建研究——一种理论研究路径的分析与评价》,《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第4期。

(七)非公企业党建体制机制建设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只有建立完备成熟的规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王世谊、方世南等认为:“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存在的一大难题就是缺乏有力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支撑,而党组织不在新经济组织的权力框架之中,作用发挥受到制约。”②王世谊、方世南:《苏南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运行机制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为此,应尽早出台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从宏观制度层面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经费保障等提出具体要求,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员权利保障、党政工作信息沟通、党建工作考核奖惩等制度,从微观机制上确保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也有学者提出非公企业党建体制应参照地方政府的“一主两辅”领导体制,业务部门和行业部门的党组织不再负有领导责任,主要发挥其职能优势,起到指导和协调的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可设置“多头推进,集中管理”的体制框架。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各地一些非公企业已经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探索了单独组建、条块组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促建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非公企业中党的组织体制建设,提出了党建工作全覆盖应该是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两方面,实行 “体内”建党与“体外”建党并举;为防止私营企业党组织“家族化”倾向,应严把企业党组织设置关,企业主不能兼任党支部书记,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工作。③邱观建、文道贵:《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

(八)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着党员数量少、党员管理难、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党组织对企业监督作用难以实施等问题,直接削弱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影响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有学者针对在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党组织在政治上“正在逐步丧失”领导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一严重现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又有企业领导体制上的原因,也有企业党务干部素质方面的原因,加强党对企业政治上的领导权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原则问题,这点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同样适用。因此,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是搞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原则。④李淑华主编:《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版。只有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政治上的领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就能充分发挥其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三、非公企业党建研究存在的不足与趋势

近年来,非公企业党建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大多数以基层组织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为主,给人的感觉只是由材料说理论或从经验到经验,理论深度与拓宽度都不够,实践的效果很不理想。

(一)存在的不足

1.“炒冷饭”重复研究。研究者大多围绕前面所综述的研究内容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观点雷同较多。许多研究未能紧跟现实需要,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尤其是缺少开拓创新研究的思维与方法。例如,对非公企业党建中存在的困境提出的对策流于表面化,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拓展与研究。

2.理论与现实脱节。目前研究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两张皮”现象,缺乏行之有效的平台。党委组织部门的研究者大多关注本地非公企业党建的具体做法,成果以工作总结居多,就事论事的比较多,从学理上深入思考的比较少,而理论研究者都是一些专家学者,他们只对非公企业党建的整体架构和系统性开展研究,至于这些框架与体系能否在实际中建立与发挥作用则缺少调查与实证。

3.研究的视角单一,就党建说党建,缺乏能够把非公企业党建问题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研究的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将社会主义劳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非公企业党建问题研究在当前尚属空白,现实的发展却急需要理论给与解答。目前研究成果为破解非公企业党建难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但理论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上升到政党政治发展、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的高度去审视非公企业党建问题的重要意义。这些研究视野的短视行为直接导致非公企业党建问题很难有重大突破。同时,在一些领域里存在着非学术化的研究倾向,把理应学术探究当做政策解读,未能科学规范地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二)未来的趋势

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非公企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非公企业党建是将来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重心,未来非公企业党建研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拓展社会主义劳资关系与非公企业党建研究视野,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挖掘社会主义劳资关系、非公企业党建问题的深层次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劳资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党建学说提供理论分析框架。资本全球化为中国造就了新的产业大军,给我国劳资关系带来了结构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劳资双方创立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利益格局的剧烈变动、社会转型引发人们观念的深刻变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致劳资对抗和矛盾,社会主义劳资关系自然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是我党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而作出的重大工作调整,对于非公企业党组织来说能否正确处理企业中劳资双方关系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正常经营生产,而且关系到我党执政基础、执政能力、社会和谐稳定。我党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资源优势,健全劳资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因此,正确处理非公企业劳资关系应是未来党建工作的重点和研究的热点。

2.要有敢于正视问题的科学态度。敢于正视问题,才能科学解决问题,这是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不敢正视问题,不仅是工作态度,也是工作作风问题。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得到真正解决,这与一些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们缺少面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关,他们要么就知道空谈,仅从理性思维来提出解决之道;要么就事论事,先把问题化解了就了事,缺乏从深层次、从根本之处寻找解决之道。这导致理论界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一直争论不休,实践中党组织作用发挥面临尴尬局面。

3.要掌握跨学科研究方法。将跨学科方法引入研究,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劳资关系问题还是对于非公企业党建问题都能带来“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的作用。在现实过程中,非公企业劳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尖锐问题,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劳资关系问题,不能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或是党的历史文献里找答案,党组织要在非公企业里立足,获得企业主、职工的接受、欢迎、拥护、认可,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解决好劳资双方合理合法的权益诉求,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所以,将劳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非公企业党建研究值得期待。

4.要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眼光。对非公有制党建问题,我们需要从更宽广视野和更长远的角度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探寻和探讨,既要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各个革命时期所获得的历史经验中吸取营养,提炼有益的元素;也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非公企业方针政策中取舍正反经验教训,以此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