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温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做法、成效与经验*

时间:2024-04-24

□ 胡剑谨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温州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胆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温州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在瓯越大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巨大魅力。

一、温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做法

以讲平常话、议身边事、贴百姓心为特征的理论传播,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们着重从选内容、搭平台、建队伍、重普及、强机制等五个方面,通过讲坛、论坛、博客播客、微型党课等大众化理论普及讲座,利用广播影视、广场文化、市民宣讲等寓教于乐的理论宣传形式,有效增强了理论大众化的效果。

(一)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选对选好内容对推动理论大众化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在内容选定上主要坚持了两大原则:一是因人而异的层次性;二是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首先,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属性和特征确定不同的选学内容。对党政领导干部,我们通过市委中心组学习带动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并影响和推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定期编印理论学习参阅资料;对广大党员干部,我们以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着重选择那些结合他们工作实际,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理论知识,定期提供党员学习读本和实际操作手册;对普通百姓大众,我们采取理论灌输、理论普及等方式方法,通过组建市民宣讲团,让广大市民宣讲员进村进户进社区,用群众的语言向百姓大众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身边人身边事相结合的典型案例,重点宣传市委、市政府推出惠民政策的具体举措。

其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选择不同的主题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主题,我们从邓小平总设计师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到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到***同志的中国梦,不同时期选择不同主题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几年来,我们结合温州实际,分别开展了以“三个温州”、“第三次跨越”、“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会议精神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把党的理论重点向广大干部群众讲清楚讲明白。接下来,我们将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二)搭平台

搭平台、创载体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重要途径。温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努力搭建各种平台,创建了丰富多样的大众化载体。

1.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及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学习型家庭等牵头单位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的学习活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得以宣传贯彻。如面向机关干部开展“夜学”活动、“求知创新、服务创优”主题实践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十佳学习型社区”和“百佳学习阵地”评选活动、“打造学习型企业”大型讲座、“午间讲坛”、 理论手机报、“母亲学堂”、“公交车载电视”等理论宣传品牌。

2.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在电视上,设有理论品牌专栏——《求是论坛》节目,通过策划专家讲座、权威访谈、政策解读等方式传播中央及省、市委主要精神;在报纸上,设有理论专版——温州日报《求索》版面,及时刊登或转载一些理论文章;在网络上,设有理论专区——《开卷有益》学习窗口,及时更新理论创新成果,供广大网民学习参考。

3.积极开设网上党校和网上学堂。开设机关公务员学习平台——“温州网络学堂”,党员学习平台——“温州市党员教育网”,利用温州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及时把市委市政府的主要精神传达到基层党员。

4.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载体。在非公企业,推进掌上书、车间党课、企业文化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评估、学习型企业创建等活动;在街道社区,通过创建和谐社区、学习型社区、社区大学、百姓大讲坛等活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社区进家庭;在乡镇村居,通过开展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和驻村指导员宣讲形势政策理论课,传播党的理论;在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在中小学,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政治理念通过通俗读本、画册、儿歌创作,进行通俗化宣传。

(三)建队伍

建设一支积极传播、努力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宣传队伍,是推动理论大众化的有力举措。一是挖掘、整合现有人才资源,构建理论师资库。通过招募市民宣讲员、组建兼职讲师团等形式吸收优秀的宣讲人才。目前,我市所辖的县(市、区)、市级功能区、乡镇(街道)、社区、企业等各层级都建立了相应的市民宣讲团,形成了人员众多、界别广泛、素质过硬的基层优秀宣讲队伍,以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师资需求。二是加强对宣讲人员的培训。根据宣讲的实际需要,组织师资队伍到省内外参加各种培训。三是组建各种大众化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兼职讲师团。如温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温州市委兼职讲师团、温州大学讲师团、温州市女性素质提升讲师团、温州法律援助讲师团、鹿城“村居百忙官”理论宣讲队等,努力为推进大众化提供更多服务。四是组建以高校学生为主的理论小分队。比如由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组成的小分队,就通过联谊、演出、谈心、帮扶等形式,在基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四)重普及

通过朴实和蔼的熟悉“面孔”、亲切自然的百姓风格,市民宣讲员在理论与群众之间架起了方便快捷的“连心桥”,使科学理论变得可亲可感、家喻户晓。在领导干部层面,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带头宣讲理论,各级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到联系点作一场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报告。在非公企业,定期举办大型民营企业主培训班,在培训中加强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大力培养红色“CEO”。在农民工群体,建立民工学校和文化俱乐部,免费配置有线电视、上网电脑,在电视上创设民工讲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上开设农民工QQ群,定期发送通俗理论宣讲内容;在手机上免费开通思想道德公益短信发送和接收平台,定期发送格言警句。在城乡基层,组建由党员干部和群众组成的业余宣讲团和市民宣讲团,把讲台建在田坎上、建在农家里、建在社区广场上。宣讲员在与城乡居民拉家常中使党的理论潜移默化到群众心田。

(五)强机制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上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各项理论宣教工作的扎实推进和创新发展。

1.建立领导带学、促学机制。我们先后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领导班子等战略部署,着重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把每年4月确立为“书香四月——全民阅读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市委审时度势,提出以市委常委会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为引领,带动全市各级党委常委会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以党委的自觉学习来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并增强理论自觉。

2.构建层次分明的学习机制。在领导干部层面,主要是抓好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讲学、述学、评学制度,在线访谈制度等;在党员干部层面,主要是抓好党员干部轮训制度、党员个人自学制度、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制度、以“轮流讲学制”、“业务研学制”、“个人夜学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学”制度等。同时推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旁听制度,形成上下互动的良性机制。

3.建立学用考核激励机制。将机关干部学习能力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情况列入干部提升任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推出了“捆绑式”试用干部、挂牌招才、赛场相马等考绩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干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干部学习培训电子档案”,把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列为工作人员年终评优评先进的重要依据。每年评选30个“勤学善谋、团结实干”的学习型领导班子、300个“全员学习、创新进取”的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3000名“乐学勤思、爱岗敬业”的学习型党员标兵,以市委的名义予以通报表彰。

二、温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成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各阶层认同

社会各阶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过程,就是真正的大众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一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情况;二是新社会阶层接受政策、决策,形成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三是普通百姓接受社会道德准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

1.温州历届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温州是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改革开放后,温州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全国的高度关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给温州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的,先服从实践,坚持实践不争论。奉行“新事有争论、探索有风险、初始不完善、负面总难免、究竟怎么办、关键看发展”的原则,采取“放政、放手、放权、放胆、放限”的态度,初步完成了市场经济初期的基本积累,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子。

新世纪以来,温州全面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加上温州模式主要依靠民间力量推动,政府转型滞后于社会和经济转型,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公共品供给不足,导致发展环境和要素支撑不足,延缓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去年下半年,因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和温州部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局部金融风波,使温州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出了“扶工兴贸政策大宣讲”、“服务企业、助推开门红”等活动,与企业共渡难关,为企业发展不断地注入信心和动力。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运行正常。

2.温州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支持者和践行者。新社会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分化出来的群体,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温州是新社会阶层人士比较集中和活跃的地区。他们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者,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感同身受。绝大多数人能做到遵纪守法、合法经营、艰苦创业、回报社会,为温州、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3.温州老百姓创业创新行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生动的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在温州的实践历史,实际上就是温州人民创业创新的历史。温州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指引下,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的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温州路子、温州模式、温州精神、温州经验,发展了温州,富裕了人民,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无比伟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理论深度与平民风格有机结合,把通俗解读与现实关切相互统一,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统筹推进政府、社会、经济三大转型,形成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热潮。去年,温州的GDP总量达到了3650.06亿元,人均GDP达到了45667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4820元、14719元,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政府转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全面完成行政体制改革。撤并整合副处级以上单位52个,市级下放事权222项,县级下放事权287项,其中80项直接下放到社区服务中心。推进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环节从30多个简化为20个,审批时限从107天缩短为30天,做到“凡是老百姓要办的事都在社区办理、凡是企业要办的事都在功能区(中心镇)办理、凡是社区和功能区(中心镇)没有权限办理的全部由社区和功能区(中心镇)代办、凡是哪一级政府出资的就由哪一级政府审批”。完善财政预决算体系及公开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政府各类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公共平台建设。组建19家国资投资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国资平台。撤销指挥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市区财政体制和土地分成体制,完善功能区、中心镇和街道财政创收分成体制,促进基层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率先启动全国民办教育改革试点,积极申报全国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统筹推进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2.社会转型以统筹城乡为途径,大都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修编完善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大都市区城镇体系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设立38个功能区,乡镇(街道)总数从290个调整为131个,其中镇从118个减少到65个,街道从30个增加到60个,乡从142个减少到6个,初步构建了1个主中心、6个副中心、50个区域性中心镇的“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发展新格局。把原来5405个村整合为892个新型社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居委会、议监会和相关配套组织,组建823个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平台上整合各项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公共服务功能。实行“三分三改”(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目前有837个村完成股改,计划在两年内全面完成。全市有160万户农民,按照每年完成5%农户的改造集聚任务,引导农民进镇入城安居乐业。

3.经济转型以优化环境为载体,产业发展大平台大建设扎实推进。抓住建设海西区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契机,加快推进各类开发区、园区和特色功能区建设,着力建设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大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建设围垦面积43万亩的瓯飞工程。瓯飞工程一期18万亩高滩围垦已经开工,可望从根本上解决温州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加快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制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整合重组政策,突出“以亩产论英雄”,分类落实扶优汰劣措施,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三保”倒逼,激发企业转型内生动力,解决产业和企业低小散问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改革,在稳定规范经济金融秩序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国务院“十二条”的整体框架下,梳理了包括50多个项目的一揽子计划,力争在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建立与民营经济相适应的地方金融体系,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4.“美丽温州”建设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幸福家园打造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教育人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信心。大力弘扬新时期温州人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信用温州”建设,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提升温州和温州人的美誉度。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推进经济生态化、城市生态化、生活生态化,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深入开展“六城九市联创”,依法推进拆违绿化美化工作,去年市区拆违1000多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500多公顷,市区人均公共绿地已达17.8平方米。激活文化发展动力,加快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全覆盖、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大幅提升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和服务能力。发展以文化创意、时尚会展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加快温州报业集团文化创意城、广电传媒集团创意园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提高文化发展水平。深化温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制定完善保护规划,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加强重点文物和名胜古迹的保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把先进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区域特色和国际气魄,努力使当代建设成为传世精品。扎实推进戏曲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等文化品牌创建,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挖掘提升传统民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

5.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集体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探索开展了党代会代表询问制。推动思想大解放,组织开展“学赶杭甬”全省领先、“比追青厦”全国一流活动,深入开展县(市、区)“互看互学”和市直部门“互学互比”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出台实施考绩法,完善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功能区、中心镇和街道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定。出台实施绩擢法,实行“考绩择才、赛场挑才、挂牌招才”,通过考绩提名,让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干部脱颖而出。开展领导干部预备人选公开选拔,面向全国公开选聘金融人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推动公开选拔常态化、规范化。完善职位空缺预告提名制度,试行“开门约荐、差额遴选”市直部门一把手,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以“基层组织活力提升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强化县乡两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坚持开展后进村集中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面向全国公开招选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人选,组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推进非公企业党建标准化建设。基本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开展“五型机关”(效率型、责任型、服务型、廉洁型、学习型)创建,全面实施即办制,形成“每日事每日毕”的良好风气。建立“六督联查”机制(党内效能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府行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民意监督),促进机关和基层工作提速提效。深化“四公”消费改革,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形成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局面。

三、温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经验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温州各级党委、政府推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有力武器

温州发展最为宝贵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的创新理论与温州实际相结合。温州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就是对解放思想的最好诠释。温州用自己的发展实践,印证和诠释了解放思想对于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基础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但温州人聪慧勤劳,商品意识浓,经营能力强,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正是从这一实情出发,温州人善于把党的理论与区域实际相结合,选择了走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子,赢得了改革的先发性优势。正是由于温州敢于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原有的认识局限和思想禁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因而才可能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找到了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创造出温州“奇迹”。

(二)自主创业,自力更生始终是温州人民推动理论大众化生动实践的必然选择

温州人民是忠实践行理论大从化的推动者,他们掌握和运用党的方针政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温州发展的速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迅速而健康地发展,首先是得益于温州民营经济能够灵活运用党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温州实际,创造性地发挥了民间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自发性、坚韧性和广大民众创业的自主性的特点,大胆试大胆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以前,温州广大民众受山多地少、资源贫乏所迫,但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求生欲望,有浓厚的务工经商传统和商品经济意识,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精神,始终为改变命运而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开放以后,温州人灵活运用党的理论政策,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抓住机遇,趁势而上,从“点状经济”到“块状经济”,再到“网状经济”;从粗制仿造到技术创新,再到“质量立市”;从温州到全国,再到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低到高的自我创业、自主发展、自由交换、平等竞争的过程,使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了国内名牌、世界一流。这就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温州的真情表述。

(三)政府定位准确,放手放权始终是温州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实施理论大众化的坚强后盾

温州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民营经济创造性地运用党的方针政策,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民营经济发展与政府在不同时期的职能定位准确密不可分,温州政府艺术性地掌握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展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政治智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政府的鼓励、支持、引导和服务密不可分。然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时也会有艰难曲折,甚至会遇到惊涛骇浪。但是,每每在这种关键时刻,温州政府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顶住某些压力极力保护民营企业,大胆支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致力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这是温州民营经济得以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政府职能定位准确,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温州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培育市场,发展市场始终是温州推进理论大众化实践的主战场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说到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之所以最终被认同,是因为经过实践,人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发展市场经济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对促使人们转变观念,接受市场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人们从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看到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市场经济使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就业的途径拓宽了,民众迅速地富起来了。因此,讲温州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讲市场经济的培育与发展。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是温州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给我们的又一个重要经验和启示。温州的发展实践再次告诉我们,不搞市场经济,就没有民营经济;市场经济不发展,就不可能有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密不可分。中国民营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诞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衰亡中成长,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壮大,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开拓进取,突破创新始终是温州推进理论大众化实践的动力源泉

开拓创新是温州改革和发展的不竭源泉。温州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州民营经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品创新提高竞争力,以市场创新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了新的飞跃。一是制度创新。逐步由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向私人合伙、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集团公司等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转变,实现了温州民营经济在规模档次上的飞跃,在制度结构上从非规范制约向规范制约转化创新。二是管理创新。从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科学管理模式转换的质的飞跃。如美特斯·邦威集团突破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创造并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全新的虚拟经营管理模式。三是科技创新。涌现出一大批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和名牌产品。四是产品创新。截止2012年,温州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2个(国家工商总局行政认定),国家免验企业3家,浙江名牌产品27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拥有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五是市场创新。进入新世纪,温州许多民营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自营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外贸出口,开创了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可以说,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温州生动实践的创新史。打开温州改革发展大门的金钥匙在于创新;温州持续不断前进的动力在于创新;温州未来发展的源泉还在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坚持创新,形成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改革发展的“创新链条”,是温州发展所得出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德荣在调研温州国家高新区时强调,推进温州转型发展,一定要把创新驱动作为主动力和主战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作用,高起点定位,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温州创新发展的龙头。唯有创新,温州才会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