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推动唐山市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时间:2024-05-11

李明 吴志军 穆维丽 张红蕊

唐山市食品加工产业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533家,涵盖了食品工业3大门类25个细分行业。在统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14家,按照主要门类划分,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88家,食品制造业企业15家,酒、饮料制造业企业11家。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24家。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量级的加工型龙头企业6个,分别是伊利乳业(滦县)18.9亿、蒙牛乳业(丰润)18.2亿、双汇16.02亿、蒙牛乳业(滦南)13.8亿、蓝猫12.4亿、美客多食品10.5亿。销售额排名前4的均为全国性品牌在唐子公司。

产业发展“喜忧参半”

(1)培育了具有唐山特点的品牌集群,但缺少行业领先、业界知名的品牌。一方面,得益于质量与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品牌数量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官方授信的品牌价值与市场认可程度不对等,且出现了边际递减效应。辐射范围小、渗透能力差,尚未形成跨省跨区域乃至国际知名的品牌。随着数量的增多,官方授信品牌对产品价格溢价的能力日渐式微。由于缺乏整合营销的理念,很少利用媒体尤其是新媒体推动品牌增值。出口产品以贴牌生产为主,自主品牌出口量不到总出口量的10%。(2)进入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但初级加工、低端生产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方面,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如生物工程技术、气调保鲜技术、超高温瞬时灭菌等工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食品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一批创新型食品企业。另一方面,多数企业还处于初加工的阶段。生产和加工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产业链短的问题依旧存在,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坊式企业,质量控制水平低,更谈不上研发新产品。

短板亟待破解

(1)食品产业的结构“短板”。一是低端化。初级产品加工多,深加工、精加工少,新产品研发能力弱。研发实力弱,限制了企业長远发展。二是同质化。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相似、产品结构、目标市场定位雷同,区域企业之间内耗严重,相互掣肘,无法形成合力。(2)企业经营的素质“短板”。一是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90%的食品企业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缺乏高端职业管理者,弊端越来越突出,进入了发展瓶颈。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个别企业扩张速度过快,涉足民间借贷,已陷入财务危机。二是品牌意识和运营能力亟待提高。首先在观念上有误区,即把争创了多少“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同于有了“金字招牌”。

“三个突出”全面发力

(1)突出龙头带动与创新驱动,在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上实现突破。一是推动现有龙头“登台阶”,崛起一批行业知名的“尖兵”企业。鼓励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集团,打造一批知名的终端食品品牌和“行业小巨人”。二是推动特色产业“求创新”,打造唐山自己的品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相互参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损失补偿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意愿。三是推动企业家团队“提素质”,崛起一批“知名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2)突出品牌增值与营销整合,在打造一批耳熟能详的本土品牌上实现突破。一方面,以品牌为助推器,实现从“卖区域”向“卖全国”“卖全球”的跨越。鼓励优质企业探索“品牌共建,抱团发展”的合作模式,鼓励定位相似的产品共建、合用一个品牌,通过资源整合,改变现在品牌分散杂乱的局面。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将电商、手机APP作为品牌推介的重点平台。在我国,线上平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3)突出政府重视与政策引导,在营造“产业洼地”吸聚京津外溢产业上实现突破。食品加工业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而且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一是解决产业发展融资瓶颈,助推企业发展壮大。开展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对有实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进行定向资金帮扶。引导民间资金、工商资本参与农产品加工。进一步落实国家各项财政贴息补助措施,改善和扩大对食品精深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推动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应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经营业绩好、科技含量高、扩张愿望强的优质食品企业。三是净化生产秩序,严格小作坊监管。

综上所述,唐山市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狠抓落实,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并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大力强化唐山市食品加工产业建设,有效地促进并推动了食品加工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总结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宝贵经验。

课题项目:2018年度唐山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推动唐山市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