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徐兴利 张钧
1964年,周恩来同志亲手种下第一棵油橄榄。时至今日,当初的希望火种历经几十年的传递,点亮了中华大地。我国油橄榄种植面积曾达到2300万株、遍布全国16个省区。
油橄榄枝繁叶茂中阿友谊地久天长
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周恩来,字翔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资料显示,“周恩来同志的字应该是在5岁入家塾馆读书时由家塾馆老师所起,老师期望他这只‘神鸟能翱翔宇宙,所以给他取字‘翔宇。”周恩来同志不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还推动了我国各项产业的发展。
据相关资料记载,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周恩来同志在陈毅同志等的陪同下,对非洲、欧洲和亚洲14国进行友好访问。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树和悠久的油橄榄文化给周恩来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1963年12月31日,周恩来同志第一次来到被称为“山鹰之国”的阿尔巴尼亚,开始了为期9天的友好访问,在我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为周恩来同志举行的元旦欢迎晚会上,周恩来同志问前去参加晚会的徐纬英教授来阿尔巴尼亚做什么?徐纬英教授向周恩来同志汇报了来阿尔巴尼亚考察油橄榄栽植、加工等技术的情况,这再次加深了周恩来同志对油橄榄的印象。与此同时,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霍查和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在与周恩来同志会见时也谈及油橄榄的有关事宜,阿尔巴尼亚政府为回报中方长期对阿尔巴尼亚的无私援助之情,决定以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的名义赠送周恩来同志5个品种1万株油橄榄树苗,作为团结与和平的象征带入我国进行试验栽培。
1964年1月9日,正值阿尔巴尼亚的冬季,降水较多、气温较低、土壤湿度大,给苗木的起运造成了很大困难,阿尔巴尼亚政府为保质保量尽快将苗木运抵中国想尽了各种办法。当时,他们动员了发罗拉、爱尔巴桑、贝拉特三大农场的职工及农场所在区的党、政、军、机关干部齐动手投入到苗木的组织和装运工作中,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1万多株4年生苗木的剪枝、起苗、包装、运输、装船等全部工作。1964年1月19日裝上“发罗拉”号轮船,1月26日轮船驶离“发罗拉”港口,在遇到红海、印度洋和赤道附近的高温天气时,船长、政委,全体船员以及船上的中国同志,都齐心协力帮助专家给苗木浇水。经过22天的长途跋涉,轮船于1964年2月17日到达广东湛江港,2月18日在湛江港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苗木交接仪式。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是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油橄榄的引种对我国食用油产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油橄榄引种之后,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支助的油橄榄考察项目引进50多个品种,各出国考察团也带回引种材料,并在15个省、市、区的39个点上进行了引种试验,但都未能取得成功。
徐纬英教授牢记周恩来同志的嘱托,跋山涉水,不畏千辛万苦,在神州大地开展大规模油橄榄引种栽培试验,经过不懈努力,在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后,终于一举成功证明了中国亚热带西部地区是油橄榄的适宜生长地区,为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资料显示,1988年,徐纬英、邓明全等专家教授在陕西汉中考察油橄榄时,发现了武都生产的油橄榄果是在汉中榨油,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他们组织专家多次深入陇南实地考察论证,确定武都白龙江沿岸海拔1300米以下川坝河谷区及半山地带为全国油橄榄适生区。经考察论证,武都白龙江沿岸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结构等与地中海沿岸很相似,呈现出“雨热同季”的特点,对油橄榄夏梢生长极为有利。冬季比较温暖,土壤具有多孔性、多钙性、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能良好,挂果早,且稳产、高产,其挂果率、出油率都与原产地相差无几。自此,陇南油橄榄开始崭露头角。
据了解,陇南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与地中海沿岸油橄榄主产区极为相似,是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被列入国际油橄榄理事会绘制的《世界油橄榄分布图》,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油橄榄之乡”。
陇南油橄榄一枝独秀
1989年,在国家计委原主任宋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批准立项投资150万元用于《发展甘肃省武都县油橄榄生产项目》,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力推动了陇南市的引种成功,陇南还被国家列为全国四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2000年以后,陇南的油橄榄开发步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阶段。2010年成立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2016年成立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标志着陇南油橄榄产业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通过40多年的艰辛努力,在全国12个引种点未成气候的情况下,陇南一枝独秀、异军突起,创造了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多个第一。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陇南市油橄榄面积60万亩,占全国的48%;年产油橄榄鲜果3.8万吨,占全国的81%;年产初榨油5700吨,占全国的85%;综合产值达18.2亿元。
近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甘肃省林业厅、省扶贫办、省商务厅、省政府新闻办协办的“2018甘肃·陇南油橄榄产业助推脱贫新产品推介会”在北京召开。
甘肃省委副书记孙伟,国家农业农村部首席兽医师张仲秋,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洪天云,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杨柳,国家林业草原局林改司司长刘家顺,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文步高,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司长张绍军,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廖恳;陇南市委書记孙雪涛,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等领导出席了推介会。
甘肃省委副书记孙伟表示,陇南油橄榄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造就了陇南一大新兴、高效的脱贫捷径,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在会上作推介时介绍,陇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市9县区整体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性相对贫困与区域性绝对贫困并存,条件性贫困与素质性贫困交织,是甘肃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油橄榄是陇南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不断扩大油橄榄种植面积,积极搭建油橄榄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网络,使陇南油橄榄驶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如今,陇南已成为全国第一、国际有影响力的油橄榄产业基地。
陇南市武都区区委书记田广慈调研油橄榄鲜果收购加工工作时表示,油橄榄是武都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群众发展油橄榄产业的信心十足。各相关乡镇、部门和油橄榄企业要加强沟通配合,努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绝不辜负广大群众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实现合作共赢目标。
陇南油橄榄产业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将优质的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2018年陇南田园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橄榄油在国际油橄榄理事会橄榄油官方评比中荣获一等奖——马里奥·索利纳斯奖,陇南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以色列获得最高荣誉金奖。
祥宇油橄榄: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时心系绿水青山
不忘初心,追忆伟人风范,牢记使命,继承周恩来同志遗志,加之陇南得天独厚的油橄榄资源,陇南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宇公司)应运而生。1997年,祥宇公司在陇南武都佛堂沟开辟占地1万亩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年产鲜果1700吨。2009年,在政府支持下,祥宇公司投资1300多万人民币,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德国福乐伟橄榄冷榨二套,形成了日处理油橄榄鲜果400吨的生产能力,这既解决了陇南果农发展油橄榄种植的后顾之忧,也使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为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祥宇公司与国内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按国际标准建立完善了一批产品生产检查标准,并通过标准化管理取得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等八种国家级认证。
为了让农民能在油橄榄产业发展中多得实惠,祥宇公司每年都在政府指导价的基础上,又适当提高油橄榄鲜果收购价,切实保障种植户的收益。近几年来,随着甘肃省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落实,油橄榄产业在陇南武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了把油橄榄产业做大做强,祥宇公司通过油橄榄产业协会与白龙江沿岸10多个乡镇、6000多户油橄榄种植大户签订了油橄榄鲜果永久收购协议,实行订单生产。该公司的这一举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祥宇公司董事长刘玉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最大的成功在于把握机遇,依靠产业特色优势,加工精深化和品牌化推广。自2010年在北京开设首家橄榄油专卖店以来,祥宇公司在陕西、四川、重庆、青海等省份发展30余家专卖店及代理商,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2012年,祥宇公司在兰州开设了一家橄榄油文化体验馆,集中展示橄榄油文化的起源及油橄榄引入中国并在陇南生根发展的历程,突出宣传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成果,向消费者普及橄榄油的营养及使用知识。如今,祥宇公司带动的橄榄油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白龙江畔风生水起,并以“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企业经营理念,以争做中国原产橄榄油领导品牌为宗旨,开启发现价值之旅,感受其成长的力量。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时表示,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近年来,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进联合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世界多国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均十分认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专家李薇认为,中国在环境保护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水土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等都反映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正逐步得到重视和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展现了中国政府提倡绿色发展的使命感,对指导生产方式,带动社会生活观念改变起到关键作用。
韩国环境部国立环境科学院院长朴辰远表示,中国政府宣布投入超过1.7万亿人民币的资金开展土地整治,环保部门从全国抽调环境执法人员在京津冀等主要城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这些举措都表明了中国对治理环境的坚定决心。***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要求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不仅可以切实保障中国百姓的身体健康,还能福泽韩国等东北亚地区国家。
绿水青山对于陇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陇南市生态脆弱,是全国四大泥石流高发区之一。近年来,陇南市以油橄榄产业开发与发展私有林业经济相结合、与荒山荒坡治理相结合、与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与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相结合,规模建园与地埂栽植相结合,在白龙江、白水江沿岸种植油橄榄52万多亩,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对人居环境美化和生态环境修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随着人们对生态的重视和退耕还林的进一步实施,陇南市油橄榄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陇南市将以“十河流域”为重点,建设20万亩生态——经济型油橄榄种植基地。以白龙江、白水江两条干流的十大流域为重点,在武都区境内的拱坝河、苟坝河、姚寨河、福津河、北峪河流域和文县境内的洋汤河、中寨河、丹堡河、范坝河、团鱼河流域建设生态——经济型油橄榄基地。
这些年来,在祥宇公司发展过程中,劉玉红始终将生态环保放在第一位,“企业发展固然重要,但生态环境更加重要。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应是相辅相成,而非背道而行。一个好的企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时,也会做到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这既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刘玉红说,在这近20年里,有两代人对做中国人自己的橄榄油的坚守,有对陇南青山绿水的维护,有带富一方群众的责任。
时至今日,祥宇公司的“订单农业”已覆盖了陇南市武都区14个乡镇18.6万亩的油橄榄种植区,带动种植户24520户、约12万人。通过“订单农业”模式,2016年直接支付给农户的收购款已超过1亿元,累计支付果农收购款9亿多元。
多举措带动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一家心系人民、心系生态的良心企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维护着陇南的绿水青山。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责任心、人民的勤劳以及政府的正确引导。陇南油橄榄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引导与支持。陇南市确立了“在白龙江流域海拔1500m以下的区域,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的思路,制定了“努力创建全国最大的油橄榄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的战略,为又好又快发展油橄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大力发展基地的同时,陇南市配套建成了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15家18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950吨。研制开发出橄榄油、保健橄榄油丸、系列化妆品、油橄榄茶、橄榄酒、橄榄罐头、橄榄叶有效成份提出物、橄榄果食品、橄榄菜等10大类、80多个产品,油橄榄系列产品在各类展会上荣获72个奖项。
在一系列措施的带动下,陇南的油橄榄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全国第一。截至2017年,陇南已发展油橄榄基地60万亩,占全国126万亩的47.6%;年产油橄榄鲜果3.8万吨,占全国4.7万吨的80.8%;年产初榨油5700吨,占全国6677吨的85.4%;综合产值达18.2亿元。
二是良种引进及试验示范走在全国前列。陇南市已收集引进油橄榄品种126个,建成了亚洲收集油橄榄品种最多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大湾沟、将军石、大堡等示范园成为国内其他省市油橄榄发展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案例。建成了甘肃省油橄榄良种繁育基地,年繁育良种苗木1200多万株,出圃500多万株,不但满足了市内需求,而且还供应全国27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
三是初榨油生产能力全国最大。陇南市现有油橄榄加工企业16家,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初榨油生产线21条(国产生产线5条、意大利生产线12条、土耳其生产线3条、德国生产线1条),占全国25条生产线的72%。其中:武都区有14家16条生产线、文县2家2条生产线。全市每小时处理油橄榄鲜果能力38吨,一个榨季全市可加工处理6.5万吨油橄榄鲜果。未来三年全市油橄榄鲜果产量按年20%递增估算,近三年油橄榄鲜果产量将达到2018年的4.56万吨、2019年的5.47万吨、2020年的6.57万吨。从现有设备生产能力看基本满足2018年、2019的油橄榄鲜果加工需求。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油橄榄研究所,陇南市政府发起成立了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集聚国内外发展要素,加强与国际专家的学术交流,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3个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重大科技项目10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陇南市科技进步奖6项。研发出了食用橄榄油、橄榄油系列化妆品等10大类80多种产品,获得国际国内各类奖项60多项。2018年1月,祥宇公司申报的油橄榄单品种压榨及恒温充氮隔氧储藏技术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殊荣。
五是陇南橄榄油得到国内外普遍认可。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陇南市油橄榄系列产品一举摘取“畅销产品奖”桂冠。在第十五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上,陇南市“田园物语”橄榄油、“丰海”国宾金橄榄酒获取了“后稷”奖,“祥宇牌”食用橄榄油获取了农高会最高奖项“后稷特别”奖。“御圣康”和“田园品位”橄榄油荣获2017年中国橄榄油十大品牌。祥宇橄榄油在“洛杉矶橄榄油大赛”上摘得一银一铜,在纽约国际橄榄油大赛上“祥宇”特级初榨橄榄油荣获大赛金奖,在日本大阪国际橄榄油鉴评会上“祥宇”特级初榨橄榄油荣获金奖。这也是中国引种油橄榄53年以来,首次获得国际大奖。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原产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品质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的认可,更向世人证明了高品质的特级初榨橄榄油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
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分会会长张建国曾表示,陇南市油橄榄生产示范的成功,为全国树立了样板,坚定了引种区四川、云南等省重新开发种植油橄榄的信心。武都生产的苗木销售到四川、云南、广东、浙江、湖北,不仅带动了全国油橄榄发展,也有力促进了武都油橄榄产业发展。
联合国食物安全委员会高级指导委员、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梅方权也曾指出,陇南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生动实践,为发展陇南经济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出路,也为改善我国人民食用油结构,拓展多样化食药同源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深加工产品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目前,陇南市武都区已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乡”、被国家质检认定为“全国油橄榄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都基地”,武都区的油橄榄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审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陇南市武都区已经成为国内有产量、有品牌、有市场的主产区。
先脱贫再兴业 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分别从乡村的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構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各个方面和层次的部署。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而陇南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恰恰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定位,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加快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
2013年11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总书记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理念。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是对原有扶贫体制机制的修补和完善,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表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国内外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近一段时期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扶贫思想,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探索创新运作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夯实了到2020年实现稳定脱贫的产业基础。
林铎在陇南市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林铎先后到礼县崖城乡木树村、西和县石峡镇高河村、成县淘宝“特色中国·陇南馆”、康县花桥村和大水沟村、文县铁楼乡、尚德镇丰元山村和临江镇东风新村,调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富民产业培育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随机入户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林铎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重点群体的精准帮扶,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把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实施精准培训,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稳定脱贫。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与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努力培育地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真正做到留住乡愁、美化乡容、开发乡宝、富裕乡民,走出一条农村脱贫致富的路子。要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破解山大沟深的地理条件瓶颈,扩大特色农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销路,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做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他还鼓励电商从业人员要不断创新、不断创意,加强整体策划,以创新带动扶贫、促进致富。
陇南油橄榄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造就了陇南一大新兴特色农林产业,还为陇南脱贫攻坚开辟了一条全新高效的脱贫途径,惠及40个乡镇、40多万群众,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油橄榄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能够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带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能够达到长期稳定脱贫不返贫的目的,能够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陇南整体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2011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47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贫困发生率53%,居全省第一,长期以来,没有支撑产业成为陇南多数贫困乡村脱贫难的主要原因。
陇南市根据本地区贫困的特殊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深入实施“433”发展战略,以干克难、砥砺前行,发挥优势、顺势而为,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陇南市减贫12.47万人,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31.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4%。陇南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多次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半月谈官网等权威媒体深度报道,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中央政治局39次集体学习把陇南电商扶贫作为一个典型案例编入参考资料。
摆脱贫困、兴旺产业、实现乡村振兴,陇南市的相关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聚焦补齐发展突出短板,扎实推进片区扶贫;二是紧盯脱贫攻坚核心任务,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三是围绕解决农特产品“卖难”,强力推进电商扶贫;四是着眼提升资金保障能力,稳步推进金融扶贫;五是立足拓展群众增收路子,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六是注重调动各方扶贫力量,深入推进社会扶贫;七是精心制定完善“一户一策”,落实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八是开展扶贫领域作风治理,保障脱贫攻坚举措高效落实。
文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7月17日-19日,由中国文联、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和陇南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扶贫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甘肃省文联以及武都区委、区政府具体承办的“武都椒红筑梦小康”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慰问演出、文艺培训和文艺扶贫及调研活动举行。
活动期间,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文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聚焦“脱贫攻坚”,着眼“全面小康”目标,动员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深入贫困地区,广泛开展文艺扶贫志愿服务,发挥文艺在扶贫工作中的助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艺志愿服务要整合各类文艺资源,拓宽工作思路,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文艺志愿服务的洗礼中找到事业追求,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切实为基层群众脱贫解困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受到了陇南市武都区各界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有群众表示,中国文联对口帮扶武都已经整整20年,20年来,中国文联这个帮扶之手一直和武都贫困群众紧紧牵在一起,传递着关怀、传递着温暖、传递着力量。中国文联多方协调落实项目,多次为武都贫困群众送资金、送物资、建学校、修公路,多次开展志愿服务、义卖捐赠、文艺培训等活动,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促进了武都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战胜贫困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这次慰问演出,给刚刚遭受了暴雨洪水灾害侵袭的陇南送来了温暖,对奋战在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产业扶贫、文艺扶贫都为精准扶贫工作贡献着力量,而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的哈达铺则作为“长征精神”的象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陇南人。
哈达铺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哈达铺。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9月23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过腊子口后占领哈达铺;25日红二方面军六军进驻哈达铺。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到达哈达铺。到10月4日,相继北上。
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它以其特殊的地位,名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乡村振兴 电商先行
如今,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各地畅通产销对接的途径之一。“农产品+互联网”打开了农产品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农业经营之路,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农业”的践行。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远高于全社会网络零售的增速。其中,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发展农村电商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此,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16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于是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平台,陇南市也不例外。
2013年12月,立足陇南实际情况,陇南市委、市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把电子商务作为“三大集中突破”(电子商务、金融支撑、非公经济)之首,拉开了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的序幕。之后,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实现集中突破的意见》、《电子商务扶持奖励办法》、《电子商务培训工作方案》和《电子商务宣传营销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確立了“平台支撑、产业整合、重点突破、保障有力”的电子商务发展顶层设计框架。
陇南市大胆创新,建成了全省唯一的电商职业学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培训电商人员12万余人次,其中1100余名贫困家庭“两后生”开办了网店,部分学员销售额已达数十万元。推动“网吧变网店、网民变网商”,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农村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残疾人带头开办网店,带动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大户和农产品经销商开办网店。特别是确定49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开办网店735家,通过帮带机制,带动贫困户96897人,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代购生产生活资料,探索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和“一店带多村”等电商扶贫模式。
在电商扶贫方面,陇南市探索出带动群众增收的“六种模式”,创新带贫机制。
一是电商网店带动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店”建设,探索出了贫困农户创业型、能人大户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乡村干部服务型等建设形式,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村”的网店带动模式。目前,全市电商扶贫试点贫困村开办网店800多家,带动贫困户18万余人。
二是电商产业带动模式。通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贫困户”的方式,将电商扶贫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将贫困户直接作为电商企业的供货商,贫困户按标准生产可供网商销售的产品,电商企业以保护价保底收购,确保贫困群众利益不受损。
三是电商创业带动模式。通过鼓励、引导、扶持具有一定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残疾人带头进行电商创业就业,带动其他贫困户就业增收。全市利用电商开展“双创”的人数达到18000余人,其中贫困户直接开办网店285个。
四是电商就业带动模式。通过打造电子商务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全产业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目前,全市电商企业、物流快递企业、网货供应企业等经营主体,为全市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其中吸纳贫困户就业2万多人。
五是电商入股带动模式。积极引导动员没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土地等入股到电商企业,享受不低于银行利息的分红。如礼县良源电商公司吸纳40户贫困户每户5万的精准扶贫贷款入股,按10%分红,每年每户可增收5000元。
六是众筹扶贫模式。陇南市通过举办两届众筹扶贫大赛活动,累计带动贫困户发起400多个项目,实现网上销售额800多万元,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消费扶贫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也激发了贫困户参与电商扶贫的积极性。
油橄榄的引进,不仅拉开了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序幕,更是中阿两国友谊的象征。从周恩来同志种下第一棵油橄榄开始,友谊之花便盛开在两国人民心中。油橄榄本身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是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补充,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选择。
***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及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的重要内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要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必须自觉、全面坚守生态红线,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有效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色发展的理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观,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