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安徽铜陵 张森林
群众认可的幸福才是真幸福
安徽铜陵 张森林
为何一提到“幸福”,许多地方的群众立马就“幸福”了,到底是“真幸福”,还是“被幸福”?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南方》杂志上发表新春寄语《敢想会干为人民谋幸福》。文章指出,老百姓看待幸福与否的标准并不复杂,一是看跟过去相比生活是不是改善了,二是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在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而努力。只有老百姓从心底真正认可的幸福感,才会是最给力和最长久的幸福感。
近来,“幸福”一词迅速流行,一边是各地政府“建设幸福××”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是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调查统计下屡创新高,一个比一个“幸福”,这种现象让人既高兴,又困惑。高兴的是,群众的“幸福”越来越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将其确立为施政目标;困惑的是,究竟什么才叫“幸福”?为何一提到“幸福”,许多地方的群众立马就“幸福”了,到底是“真幸福”,还是“被幸福”?
众所周知,“幸福”作为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个体乃至不同的时期,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幸福指数”只能是一种宏观概念,这势必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指标体系怎样建立才科学?二是“幸福”与否谁来评价才合理?
很显然,“幸福”是群众的“幸福”,而不是政府的“幸福”,更不是某些官员的“幸福”,相关指标必须围绕群众所需、所愿确定,必须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反观一些地方得出的“幸福指数”之所以与群众的切身感受不相吻合,根子恰恰也正在与此。譬如在设计指标时,有的地方仍将GDP摆在突出位置,占有较大比重,轻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忽视群众收入与GDP增长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有的地方为了“幸福”而“幸福”,只看群众收入提高了多少,不看物价飞涨,群众购买力下降了多少;还有的地方为了追赶“幸福”潮流,把不沾边的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引导群众在填写问卷时向着“幸福”
前进……
毫无疑问,按照上述方式统计“幸福”不是为了群众的“幸福”,结果也不代表群众确实就“幸福”了,其实质是某些官员将“幸福”当成了一只时髦的“筐”,只要能够获得所谓的“政绩”,该装的可以不装,不该装的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往里装。某些官员觉得“幸福”了,但群众恐怕充其量也就是“被幸福”罢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的主体是群众,群众认可的幸福才是真幸福!各地政府和官员理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凡事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将解决好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建设幸福××”的首要任务。唯有让群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大家才会感受到“幸福”,也唯有这样的“幸福”,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