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过度输液可加重肝肾负担

时间:2024-05-11

王维娜

近年来,过度输液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很多人认为生病了输液会好得快,却忽略了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下面介绍有关输液的几大误区,帮助大家科学对待输液。

输液就能好得快?错!

“输液好得快”的观念使得输液成为很多人的首选给药方式。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快,但目前研究不能证实其疗效优于其他给药方式。口服给药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过程缓慢,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杂质在消化道就被“处理掉了”,因此不良反应也较轻,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还可以洗胃。皮下、肌内注射的药物吸收也需要一段时间,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急救创造了条件。输液时没有吸收过程,因此发生不良反应也会更快、更猛。

大病小病都输液?错!

“有病就输液”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就医习惯。尤其儿科门诊,成了输液的“重灾区”。感冒绝大多数是病毒引起的,病程一般是1周,患者只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即使不用药,1周左右也能恢复。而滥用抗菌药物治療感冒的现象非常常见,这会使人体内正常菌群被破坏,导致菌群失调,免疫力降低;还会导致细菌耐药,造成无药可用。

输液可没病防病?错!

很多老年患者主动要求输注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来疏通血管,保养身体,预防脑血栓等疾病。但这种治疗缺乏科学依据。老年患者,尤其是平时服药种类多的慢性病患者,大量输液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对本身就有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老年人,大量输液会加重心脏负荷,对健康有害无益。还有些家长,为了给考生快速补充营养而要求输注葡萄糖,这种“治疗”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输液绝对安全?错!

如果你认为输液是绝对安全可靠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输液是公认风险最大的给药方式,在有些国家被视为一次小型手术。据报道,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中,约60%是静脉给药引起的。输液常可引起发热、红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输入药品种类越多、疗程越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会成倍增加。同时,注射剂在配置和使用的过程中也较其他剂型更易出现差错,后果也更严重。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取消了门诊输液。患者应充分知晓输液的风险,就诊时遵医嘱进行治疗,切不可为了治小病而过度输液,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