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要穴解析 筑宾 太溪 肩贞 足三里 伏兔 归来

时间:2024-05-11

北京中医院主任医师 陈飞松

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研究员 赵 鹏

筑宾穴

《素问·刺腰痛论》中写道:“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这个穴位指的是人体的筑宾穴。筑宾穴是人体解毒大穴,具有保护肝、肾的重要作用。按揉筑宾穴对肾炎、尿酸过高的人有帮助。

◆命名

“筑宾”的意思是足三阴经气血混合重组后的凉湿水气在这个穴位交于肾经。

◆部位

此穴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在小腿内侧,太溪穴和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处,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取穴技巧

正坐,垂足,将一足抬起,翘放于另一条腿的膝盖上。再以另一只手轻握此足,四指放脚背,拇指指腹所压之处即是。(图①)

◆祛病疗疾

肾炎、膀胱炎、睾丸炎、盆腔炎、水肿、呕吐涎沫、疝气、癫痫。

◆自我按摩

用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推揉穴位,有酸痛感。左右穴位,每天早晚各推揉1~3分钟。

功效:调理下焦,散热降温。

太溪穴

太溪穴是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决生死,处百病”的作用。《经穴解》中也说:“穴名太溪者,肾为人身之水,自涌泉发源;尚未见动之形,溜于然谷,亦未见动之形,至此而有动脉可见。溪乃水流之处,有动脉则水之形见,故曰太溪。”

◆命名

太,大的意思;溪,溪流的意思。“太溪”的意思是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部位

此穴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技巧

抬一足置于另一条腿膝盖上。用同侧手轻握此足,四指置放脚背,弯曲拇指按压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足跟骨筋腿之间的凹陷处。(图②)

◆祛病疗疾

肾炎、尿道炎、月经不调、小儿遗尿、遗精、神经衰弱、腰痛、脚踝疼痛、咽喉肿痛、耳鸣、失眠。

◆自我按摩

四指放在脚背上,拇指弯曲,从上往下刮按。左右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1~3分钟。

功效:清热滋阴,益肾强腰。

肩贞穴

现代人由于长期在电脑前久坐不动,或者长时间伏案工作,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运动,久而久之,就极有可能导致双肩血脉运行不畅,促使肌肉僵硬,并导致肩膀疼痛难忍。此时,如果不注意运动、休息、调理,时间久了会患上肩周炎等疾病。平时坚持按压肩贞穴,可以使肩膀疼痛的症状得到缓解。

◆命名

“肩贞”的意思是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至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

◆部位

此穴在肩关节的后下方,手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处。

◆取穴技巧

双臂互抱,双手伸向腋后,中指指腹所在的腋后纹头上的穴位即是该穴。(图③)

◆祛病疗疾

肩胛疼痛、手臂不举、上肢麻木、耳鸣、耳聋、齿痛、脑血管病后遗症。

◆自我按摩

用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有酸痛感。分别按揉左右肩贞穴,每次揉按1~3分钟。

功效:清头聪耳,通经活络。

足三里穴

如有胃部抽搐或者胃腹闷胀、吐酸、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只要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就能够达到保健效果。

◆命名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也就是胃脏精气功能的聚集点,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为“三里”。

◆部位

此穴属足阳明胃经经脉的穴道,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取穴技巧

正坐,屈膝90°,手心对髌骨(左手对左腿,右手对右腿),手指朝向下,无名指指端下方与中指平行处即是该穴。(图④)

◆祛病疗疾

胃肠虚弱、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肠雷鸣、腹泻、便秘、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下垂。

◆自我按摩

用中指的指腹垂直用力按压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钟。

功效:祛风通窍,理气止痛。

伏兔穴

现代都市生活中,由于缺乏运动等方面的原因,中老年人膝关节和脚部非常容易患各种各样的毛病,如双脚酸软无力、膝关节冰冷等。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能够每天坚持按摩伏兔穴,就能够促进下肢及双脚的气血循环,并使膝关节和双脚的病患得到改善。

◆命名

“伏兔”的意思就是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部位

此穴属足胃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髂骨上6寸处。

◆取穴技巧

正坐,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放于大腿的前外侧,从膝关节上线再向上1/3处,中指所在位置即是该穴。(图⑤)

◆祛病疗疾

腰痛、膝冷、下肢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膝关节炎、荨麻疹、疝气、脚气。

◆自我按摩

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垂直揉按,或者可轻握拳,用手背指节突起处揉按。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揉按1~3分钟。

功效:散寒化湿,疏通经络。

归来穴

对男性来说,常困扰他们的是疝气;对女性来说,痛经常困扰她们。如果能够坚持长期按摩归来穴,不仅可以治疗疝气和痛经,而且对因肾虚导致的男性卵缩(睾丸内收)和女性子宫脱垂等各种疾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命名

从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到达本穴后,受冲脉外散之热的影响,经水气化,逆胃经上行,就像流去之水复又归来,所以此穴名“归来穴”。

◆部位

此穴属足胃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下腹部,在脐中下面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穴技巧

仰卧,左手五指并拢,拇指贴于肚脐处,其余四指位于肚脐下,找到肚脐正下方小指所在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点,跷起拇指,并拢其余四指,手指朝下,把食指贴于此基点,则小指所在的位置即是左穴。以同样方法找到右穴。(图⑥)

◆祛病疗疾

疝气、月经不调、不孕、带下、子宫内膜炎、腹痛、虚弱、畏寒、阳痿。

◆自我按摩

举双手,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垂直下按小腹部两侧穴位处。中指最为用力,由内而外揉按,每日早晚各揉按1~3分钟。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