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枯燥的音符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简单说——中老年声乐教学方法谈

时间:2024-05-11

声乐是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在老年大学从事声乐教学11年,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中老年人声乐教学。现将个人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整理出来,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导和老年学员的建议,共同促进老年声乐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中老年人声乐教学方法

根据中老年人声乐学习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要逐步完善区别于正规院校声乐教学的方法。

一、加强学员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学员对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表面看来不是声乐老师的授课内容,其实不然。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员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我曾经在上第一节课时,不讲如何发声、如何运用气息、如何识曲谱,只是让大家聆听《梁祝》协奏曲。从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凄美故事入手,引导学员去感受音乐的无形魅力。我不跟学员阐述《梁祝》音乐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也不需要学员明白什么是协奏曲、回旋曲、变奏曲。我仅是在音乐展开的过程中用最朴实的语言去描述《梁祝》里面同窗共读、英台拒婚、化蝶团圆的故事。让大家在视听中感受画面的变幻。我最后问大家,《梁祝》的音乐好听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非常好听!”“好听”就够了,说明大家听懂了,至于为什么好听并不重要。

提高学员音乐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让他们经常听音乐,积极参与歌唱实践等,都可以让大家走进音乐。作为一名老年大学的声乐教师,还要对学员充满爱心,走进他们的心里,如此才能积极引导他们开启声乐的大门。

二、科学发声的练习。我国著名嗓音专家冯葆富说:“科学、正确的发声是运用最节能的发声能源,发挥发声器官最大的声学作用,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由于中老年人声带老化,建议发声多做轻声哼唱练习。开始练习时用自然发声练习,慢慢地增加气息量,使声带的张力加大,同时调动共鸣腔体有效共振,扩大美化声音。建议每一次练习20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在身体不适或状态不佳时不要勉强练习。

不少老年学员唱了几首歌曲后老觉得嗓子痛,甚至哑嗓,除了没有掌握科学发声外,也还有某些个人不良习惯的影响,比如平时说话习惯大声喊叫,K歌时无节制,剧烈运动后立即演唱,过多吃辣椒、芥末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这些都要提醒学员注意。

三、气息控制的练习。气息是发声的源泉。中老年人唱歌时往往觉得气息不够用,在一个乐句未完成时气息就支持不住了。这除了横膈肌控制力度不够外,与气息吸入不足也有关系。为了体验吸入气息的感觉,我利用户外上课机会,在野外广袤的油菜花海里,让学员们做“闻花”吸气一大片的练习。在做呼气一条线的“吹蜡烛”练习时,强调体验吸气后腰腹之间的膨胀以及吐气时的收缩感。我还告诉学员,可以晚上睡觉平躺在床上做自然呼吸之放大的歌唱呼吸训练,还可以结合语言训练,大声朗读诗文练习呼吸。歌唱呼吸的练习不需要特别的环境与条件,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气息的运用基本上可以达到歌唱的要求。

四、共鸣练习。中老年人的声音无论在力量还是光泽上都比不上年轻人,必须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明亮有弹性、有张力。我们人体歌唱共鸣有三大腔体,即胸腔、口腔、头腔。以上三个腔体构成低、中、高三个声区,从而构成整体的声音共鸣。中老年人在练习共鸣的时候,要因人而异,先巩固好中、低声共鸣练习。不要盲目地去追求高声区的练习。共鸣位置理论上好找,但实际练习时一下子不易找到。声音的高位置某些程度上是一种感觉。在歌唱共鸣学习上要求循序渐进,一般从中声区开始,把训练的目标放在声音的美化上,力求做到饱满、好听。科学的共鸣训练,要注意歌唱腔体的打开。腔体打开是一种状态,可以引导学员通过“打哈欠”吸气状态的保持与想象意念的相互配合来做到。多做“o.v”母音哼鸣练习。V母音宽,哼唱V时喉咙自然会开得较大,发声本声比较靠后,容易体会到通道畅通的感觉。

五、咬文吐字的练习。“字”是歌唱中的语言,是传递歌曲内容的重要手段。中老年人普通话不标准也是歌唱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咬字吐字的训练最好从基础做起。按照中国汉语声母、韵母、四声要求做到咬紧字头归字尾。字头是指声母,发音时所占时值短,要求清晰有力,干净利落。在做字头训练时,根据南方中老年人的说话习惯,将练习的重点放在翘舌音与平舌音的练习上。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南方人比较容易掌握。韵母(韵头、韵腹、韵尾)的发声位置与喉咙、口腔的状态都会对音色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歌唱吐字中,韵母是行腔主要部分,时值长,一定要注意韵母口型的准确性。将字腹归韵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其中的一种。字尾要求归音到位。送气到家,尾音轻短,完整自如。

歌唱咬字吐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与声的结合。不能因为强调字的清晰忽略了声音的统一性、圆润性,从而失去声音的美感。

六、情感表达练习。情感是音乐表达的本源。《乐记》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中老年人由于社会阅历广,理解能力强,在歌曲情感的表达方面具有优势。有些学员,他们本身嗓音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唱出来的歌却能打动观众,为什么呢?通俗的解释就是“用心去唱”“会唱”。中老年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去唱,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唱表现并不是要在声音技巧达到很完美的时候才去实践,而是在学唱歌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我在教学中,经常请学员做示范演唱,大家都非常乐意在一片热烈融洽的歌唱气氛下展现自我,互教互学。一方面,我会肯定大家用情唱歌;另一方面,我会引导大家哪些音要掌握,哪些声要连贯,哪些声要渐强渐弱,以及如何运用唱歌技巧让歌声更好听,学员每每很乐意接受。

七、乐理学习的方法。中老年人乐理的学习是一个难点。乐理学习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我经常告诉学员“不识乐谱凭听音模仿可以唱歌,但识谱可以唱好歌”。在我十多年的教学中,我坚持“复杂的乐理简单说、枯燥的音符形象说、常用的乐理反复说”的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在教学音符时,我会采取做游戏的方法,让七个高低不同的学员依次排队,再调整两人之间的距离来解释音符的高低长短,让学员直观地熟悉半音与全音,以及大小纯增减音程的关系。

乐理的学习还要注重做到三多,即多听、多抄、多记。多听,在听歌时看谱;多抄,亲自动手抄写熟悉歌曲的曲谱;多记,自己唱简单的歌曲,边唱边记下曲谱。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在不经意中就学会了简谱,拿到一首歌就能自己唱出来了。

中老年人声乐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建议按学员年龄段分班。老年大学声乐教学模式可以在院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适当改变。目前声乐班学制一般分为2至3年。学员不分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声乐基础好差均报名进入基础班,次年改成提高班。2至3年后如继续学习,又从基础班开始。这种班级设置为教师在教材组织上增添了困难,基础班起点水平悬殊过大,学员重复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为此,笔者建议是否可以按中老年三个年龄段来分班教学。第一年龄段为45~55岁,第二年龄段为56~65岁,第三年龄段为65岁以上。这样分班的好处是,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学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并掌握教学进度;而相应年龄段的学员声乐基础与声乐兴趣会更为接近,在一个班共同语言也会更多、更融洽。

二、建议开设合唱班。合唱是越来越多中老年声乐爱好者的歌唱形式。现在老年大学声乐教学只有声乐班和校合唱团,远远满足不了大家对合唱的要求。

合唱班可以按声乐班总班数的20%设置。合唱班的学员可以在声乐提高班上选择,也可以在基础班学员中挑选。但必须经过任课教师的考试考核。合唱班学制可与声乐班同步,这样既可以让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实现合唱实践的愿望,又能为校合唱团输送合格的合唱团员,从整体上提高老年学员的演唱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