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山 人
王世群老师近照
王世群老师是重庆市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特约教育专家。作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他从事语文教学和教育研究已57年,并出版编著作品逾1000万字。
接触过王世群老师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他热情洋溢、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思想前卫,完全不像一个七八十岁的人,很多人称他为“王小伙儿”,一点儿都不为过。
他的故事,既不惊天动地,也不离奇曲折,平如镜、淡如水。但其展现出来的“三个不改”,却是一道特殊亮丽的风景。
王老师从教57年,教语文是他的专业,搞教育研究是他的特长。2009年,他荣获求精中学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奖杯。2013年,中共渝中区教育工委、渝中区教委向他颁发了“终身从教奖”奖杯,以表彰他为渝中教育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2017年的一天下午,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包海燕来到王老师家中,就渝中老年教育发展和他展开了热切的讨论,希望可以聘任他为学校的特邀研究员,力邀他从事老年教育研究工作。
包校长语重心长地向王老师介绍了开展老年教育的意义及党和国家的重视。她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老年教育,颁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首次由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老年教育工作的长期规划,把老年教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渝中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非常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我们迫切希望您能加入我们的队伍,与山城老年大学共同担起老年教育使命,办好新时代的老年大学。”
出身于教育世家,致力于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包海燕校长和投身教育事业几十年的王老师话语投机,一聊就是整整6个小时。包校长的殷切期盼和热忱担当深深打动了王老师。他坚定地点头,爽快地接受了邀请。
在加入老年大学后,王老师按下了“疯狂补课”的“快捷键”,他找准了3个突破口,迅速进入这个崭新的领域:一是尽快熟悉学校的现状和特点;二是了解党和国家关于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三是阅读《老年教育学》《老年教育心理学》等10余本关于老年教育的专著。他着手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科学论证,逐渐提高了对老年教育地位、作用和任务的认识,慢慢把握了学校的办学模式、教育目标、教学特点。王老师逐步在老年教育中看准方向、驾驭规律,他“教育人生”的第二个春天由此开启。
虽然初涉老年教育,但由于王老师勤奋好学,喜欢思考,善于依靠和团结年轻教师,很快就交出了一张张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他在践行学校办学理念、大力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深入开展了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王老师高度重视研究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带领青年教师撰写相关理研文章,集结成《行走在探索的大道上》文集,并在“川渝老年大学协作会”作交流发言,受到与会者好评。他总结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十大亮点”,充分挖掘山城老年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指导开展了“树长者风范”活动,让学校永远成为老年朋友钟情向往的终身学习天地、逐梦圆梦的理想摇篮、教学质量上乘、享誉市内外的品牌名校。
王老师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他曾为“梦想课堂”的孩子们上过作文辅导课,为人和街社区、归元寺社区党员上过党课……
2019年,学校设立了以王世群命名的“名师工作坊”,极大鼓舞了王老师献身老年教育事业的热情。
目前,他同学校理研部的人员正编制山城老年大学的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有人问王老师:“您不觉得累吗?”
“累!”王老师说,“怎么会不累呢?不过……”他停了停说,“我热爱教育,能为老年教育事业多做奉献,我高兴!”
教师,国之瑰宝。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最根本的保障。王世群经常说:“老教师如果不把年轻人带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失职!”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身体力行,投入了巨大热情和精力培养青年教师。在从事基础教育时如此,在山城老年大学任职期间也是如此。
王老师说:“老年教育事业要代代相传,必须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山城老年大学改变了“老年人办学,老年人管理,老年人教学”的传统模式,高瞻远瞩地引进80后、90后年轻人,组成了学科配套、年龄分布科学合理的学校行政管理和教学队伍。
这些年轻人,热情高、干劲足、思想敏锐、可塑性强,但同时也存在缺乏历练、功底不够深厚、经验不足等缺点。王老师就给青年教师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专业发展之路,向他们推荐阅读《路遥传》《人生》《平凡的世界》,鼓励他们加强学习,不断积累,厚积薄发。
针对青年教师缺乏系统知识的情况,王老师为他们作“老年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素养”“老年人的学习心理和老年大学教学”的讲座,帮助他们提升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和修养。
年轻教师们具有实干精神,但不善于思考、写文章、作总结,王老师就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给他们讲写作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意义。他说:“写文章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途径。只有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人的思想才能发生质的飞跃!”
为了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王老师给他们讲“优质课的评价标准”、讲“教学设计的技能技巧”。他耐心细致地帮助青年钢琴教师上好全市公开课,从标题的拟定到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和PPT的制作,都给出了详细而具体的建议。一名青年烘焙教师刚到学校时,不知道怎样撰写教案,王老师就详细给她讲解方法;待她写出教案后,又帮她逐字逐句修改。
今年学校要出版《山城老年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汇集,数十门专业课程大纲都需要王老师审读。他克服困难,遍查资料,一一作了精心修改,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则提出修改建议,请专业教师思考定夺。王老师提出的“课程考核建议”,被各门课程采纳。一位青年教师说:“不管周末,还是夜晚,只要我们这些年轻人需要帮助,王老师总是有求必应。这对于一个年迈的老人,实属不易!”
王世群说:“我一生追求八个字:买书、读书、教书、写书。”他的书房、客厅、卧室确实堆满了书,真可谓博览群书,百读不倦。他协助渝中区关工委开展“青少年共育规律研究”,帮助一所中学进行课题研究,花费大量精力修改专著初稿和结题报告,其中,90%以上的文献引用都是他添加的,而这些文献资料都来自他的藏书。
王老师编撰的著述超过1000万字,主要作品结集为《王世群文集》三卷,共120万字,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退休后,繁重的教学任务减轻了,时间相对充裕了,他却加大了对词学和填词的研究。他写出了《词艺探微与词的写作》14万字,填词300余首,《老同志生活》和《雁之声》杂志均发表过他的词作。抗击疫情期间,王老师响应山城老年大学的号召,写了20多首抗疫内容的词。
他看到4名女护士赴鄂抗疫、削发迎战的讯息,感慨万分,写下双调《天仙子》:“秀发古来人尽爱,螺髻鬓鬟金凤戴。轻云松翠看鸣蝉,青似黛,蓬如岱,窈窕款行多异彩。荆楚忽传魔疫害,奉命直驱千里外。长丝时尚岂能留,心不怠,情豪迈,削去誓保家国泰。”
他为钟南山、李兰娟等八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强国康民为己任,亲赴抗疫第一线而激动,赋《太常引》以颂之;为依依惜别的夫妻、推迟婚期的情侣逆行抗疫的事迹而震动,作《浣溪沙》以歌之;为山城老年大学的师生居家抗疫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而感动,撰《念奴娇》以赞之……
这就是王世群老师,一位一生“钟情教育痴心不改、培育青年热忱不变、著书填词执著不辍”的好教师,无愧为德之典范、师之楷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