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文 勇
清冷的早晨入厨,把各色米淘净泡水入锅,在大小火的轮番助推下,食材尽情交欢,慢慢地产生糊化反应,咕嘟咕嘟地冒着气泡,就像浓妆淡抹的美女抛出了媚眼。一碗杂粮粥,一碟榨菜丝,秀色可餐,粥粒唇齿留香,菜肴清脆绵爽,屋里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给人最熨帖的幸福。
喝粥,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70年代,家里分的粗粮不足以顿顿做干粮,母亲用大铁锅煮稀粥,一家人喝地瓜粥就着咸菜度日。90年代,我每天早晚都有大米粥喝,可那“一盆米,三桶水”的做法,粥稀得都能照出人影来。即便如此,我每顿也少不了两三碗。
后来,早晨有了充足的时间做早餐,我就想着自己来煮粥。小时候,看到母亲煮粥好像很简单。可真是自己动起手来才知道,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容易。要抓几把米,加多少水,浸泡、烹煮多长时间,火势何时转换,都要细致有数,不可马虎。唯此煮出的粥才能不会“稀得汤打浪,稠得直糊嘴”。
刚开始煮粥时,由于我掌握不好分量和火候,常把粥煮成了干饭,只能对点热水才能喝,有一次还把一锅粥煮糊了。妻子说可以用电饭煲的煮粥功能,一键搞定。我却不想那么做,坚持用小沙锅放在灶上煮。轻轻地搅着锅里的粥,看着那些红的绿的黄的小精灵,就会想起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诗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心中顿生满满的成就感。
日子久了,我觉得生活就是像煮粥。我和妻子刚结婚时,就像最初的米和豆,热情地将生活用大火点燃至沸腾,然后有了爱情的结晶。有了孩子后的生活,锅碗瓢盆,鸡毛蒜皮,趋于平淡,也难免有矛盾、有争吵,虽然面临要“糊锅”的压力,但毕竟还要过下去,于是就互相包容、互相关爱,就像大火后的粥,改成文火慢煨。经过十几年的磕磕碰碰和不断磨合,才迎来真正水乳交融的日子。人生百年可谓五味陈杂,世间之事,无不是酸、甜、苦、辣、咸所左右。为事为人之道,尽于炉火之上,锅碗之间。想想煮粥竟如过日子,挺有禅意。
为了把粥煮好,我可是下了一番功夫。母亲年纪比较大了,消化吸收功能较弱,我就用小米、大黄米,把粥煮得软烂黏糊些。妻子做泳装,儿子正读高中,他们体力脑力都要有补充,我会加花生、核桃仁、瓜子仁等,让粥达到食用药用兼备的标准。经我创意煮出来的粥,或百合白果粥、或枸杞红枣粥,既美味又养生,常常被家人喝得锅底朝天。这些粥就像色彩斑斓的花朵一样,盛开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带来了别样的幸福。看着妻儿心满意足的神态,我心里比粥还要热乎。
粥中乾坤大,锅里日月长。细嚼慢咽间,想到了这五谷等食材,从田间地头走上百姓人家餐桌,其间饱尝了几多汗水和辛酸。手端一碗粥饭,既要感恩大地无私的馈赠,也要感激人民辛勤的劳作。想想连年大丰收,农业发展不断强大,就会为新时代感到由衷自豪。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生活如粥,浓稠里尽显人情冷暖,清淡间不失食之本色。有粥相伴的日子,实在是一种“清福”。而要煮好这锅朴素清淡,稠粘绵密,和谐交融的粥,既要经得住岁月的煎熬,又要有恒心和耐心,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这样的粥才能既温暖肠胃身心,又能激荡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