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诗中自有 妙 药 在

时间:2024-05-11

◎赵德贵

研究发现,吟诗犹如健身体操。因为它要求朗读者发音准确,精神集中,同时要保持伸臂引颈的站立姿势,尤其是当吟诵者进入诗人带给我们的空灵境界时,就会获得如痴如醉的美的感受。有试验证明,反复吟诵诗歌可使人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体内有益激素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分泌增多,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的调节也处于良好状态。吟诗可使病人的情绪放松,从而有利于排除病人的顾虑、烦恼和痛苦,通过美妙的意境,言景、言物、言情、言义的联想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效应,达到荡涤肺腑、激励情操、悦性宁神的目的,使生活增加不少乐趣。

《尚书》中指出“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为古诗词的四大要素。因此,诗词创作是情志冲动状态的产物,是经过心灵纯化和韵律化的语言表达。

诗圣杜甫《江村》诗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对今人养生颇有启迪。杜甫处于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年月里,体衰神伤,所幸家中有夫人体贴,小儿亲昵,这在他诗中得到印证:“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中活泼泼勾勒出一幅立体山水画卷,温馨的家庭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使他晚年过得安闲自在。

诗坛寿星陆放翁一生与诗为伴、吟诗为乐,从诗中获取无穷精神营养和乐趣,年寿85岁高龄。写一手好诗,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尽抒胸臆,排解愁怀,吐尽胸中块垒,释放心灵负荷,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达到宁神益智的良好效果。他的养生诗写道:“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他常小劳,以活跃身心,抵御衰老,诗云:“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溪风吹短褐,村雨暗衡门。眼正魔军怖,心安疾竖奔。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

养神,是祛病延年的良方,东晋陶渊明《饮酒》一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诗是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北宋著名思想家邵雍,他写了不少哲理诗,对养生颇有启迪。其诗云:“爽口物多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相防。”警示人们贪图美味口福难免使人罹患疾病,享受太过必至祸殃。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提醒人们,只要“养怡”有道,就可以尽享天年。

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的清代诗人袁枚,处事乐观,直到晚年仍笔耕不辍,其诗曰:“我年六十四,今春犹聪强。上山不嫌高,坐夜不厌长。有时逸性发,跳跃如生獐。”“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面不甘休。”从此两首诗作不难看出他喜爱远游、登山等活动,从运动中求得身心健康和乐趣。

宋代女道姑的《悟道》诗曰:“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此诗写得富有禅意,外求不得反而求己,最后悟得“春”原来就在自己身边,“道”就在自己心中。寻春不过是修炼的过程,最后才会有“百艺不如一艺,精一则可立身”的返璞归真的禅味。

宋代大儒苏东坡因刚直不阿,屡遭贬谪,身心交瘁,未老先衰,为此,他倾力于养生之道,有一首《六月十二日酒醒步月,理发而寝》的诗曰:“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起舞三人漫相属,停杯一问终无言。曲肱薤簟有佳处,梦觉瑶楼空断魂。”他的健身术是游乐多行走,闲步发常梳。正如他说的“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这样不仅促进睡眠,而且能够疏通血脉、醒脑提神。另外还有一首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这也是他养生方法的介绍。

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顾名思义,他主张快乐养生,又主张养生应该从青年时期开始。他本人也从青年时期就读养生书、叩齿及注意饮食,他在《永崇里观居》一诗中写道:“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真隐岂长远,至道在冥搜。身虽世界住,心与虚无游。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古今许多名人的养生诗歌,对自己的长寿都有总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