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时间:2024-05-11

◎任宏丽

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为闷热潮湿的日子。古人规定,初伏开始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时长十天;末伏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时长也为十天。而中伏始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时长由立秋及其后两天是否出现庚日决定,十天或者二十天不等,因此“三伏”有30天和40天两种情况,后者比较多见,通常集中在阳历七八月份。

三伏名称出现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史记·秦本纪》曰:“秦德公二年初伏。”《汉书·郊祀志》注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这是较早对“三伏”中“伏”之得名由来的解释。唐代学者张守节云:“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这里的“避盛暑”不仅是指庚日,同时也暗示人应避其锋芒。那么,民间为什么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民俗谚语呢?

首先,“三九”和“三伏”分别对应着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间段,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字面上是指即使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也应该坚持锻炼,意指平日更要积极锻炼。

其次,在寒冬、酷暑中锻炼其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比如,进行冬季长跑等锻炼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抵御严寒,从而防治支气管炎、关节炎等冬季常见疾病。夏季锻炼的好处就更多了。一方面,夏季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选择夏季锻炼能更有效地进行减肥减脂;另一方面,锻炼能够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解决食欲不振等季节性的胃肠疾患。

传统医学认为,夏季是人体阳气鼎盛之时,夏季过度降温,如长时间开冷空调、过食寒凉等行为会诱发阳气损耗,造成湿浊内停等疾病。因此,为了达到“养阳”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少食寒凉,更要进行适当的夏季运动,即“夏练”。

同时,由于夏季在五行中对应于“心”,因此中医学认为“春养肝,夏护心,秋养肺,冬补肾,四季养脾胃”。夏季锻炼对“护心”同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夏练可提高心脏的供血功能,以满足夏季高消耗的需求,夏练还可以降低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心率减慢,从而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这里,我们还要谈谈夏练的原则和要求:第一,夏练的目的是为了“养阳”,因此夏练的原则应是选取温和且出汗较少的运动,以免由于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反而损耗阳气。这方面,刚柔相济的中医传统保健运动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在“养阳”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病的作用,笔者特别推荐太极拳和八段锦两项运动,前者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心肺功能,减压降脂;后者可以补肾强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非常适合中老年朋友在夏季保健施行。

第二,夏练时机要选择好,最好放在饭后1小时左右。同时具体的时间也有讲究,晨练可促使阳气升发,但时间不宜早于6点;下午5点到7点,比较凉爽的傍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太极拳、八段锦、快走、游泳,等等。

第三,锻炼后适当补水。大量出汗容易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诱发肌肉痉挛、脉搏加快等症状,特别是中老年人尤其要当心。因此“夏练”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饮水量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水温以20℃为宜,不宜过冰以防刺激肠胃。运动后也不要洗冷水澡,以防风寒入侵,诱发感冒。总的来说,制定夏练计划应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量力而行,适当坚持,以愉快舒适为度。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古人既强调锻炼的重要性,又强调意志的坚持。读者朋友们,“三伏”即将来到,希望大家能从本文中有所收获,快快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充实、愉快地度过这段夏日时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