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文/金慰群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两年前,李女士一向规律的月经突然乱了套,经期时而拖长时而缩短,经量时多时少。近一年来,她与“大姨妈”渐行渐远,还不到40 岁,月经就没了踪影。性格大大咧咧的她,也没放在心上,觉得没了月事反倒干净利索。家人得知李女士过早绝经,就催促她到医院妇科检查一下。经详细问诊、妇科检查及性激素六项、妇科B 超等多项检查后,医生在病历上写下“卵巢早衰”的诊断。李女士看后十分惊诧,问道:“医生,啥叫卵巢早衰呀?”
医生表示:“卵巢早衰又称做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由于卵巢产卵区的卵泡功能障碍,导致卵巢的生殖和激素功能衰退的一种较常见的妇科临床综合征。”
坊间流传“卵巢老一岁,女人老十岁”之说,虽是夸张说法,但也不无道理。卵巢大小宛如剥去壳的杏仁,以韧带与子宫角相连。卵巢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产生生殖细胞即卵子;其二是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卵巢内的卵子数自女婴呱呱坠地前已被确定,出生后不再增加。青春期后卵巢发育成熟,每个月来“大姨妈”时就会消耗掉一批卵子,成年女性每月排出一个成熟的卵子,一生中排卵约400 枚。雌激素是女性极其重要的生殖内分泌激素,它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调控,演绎着女人一生花开花落。其实女性从25 岁开始,卵巢分泌的荷尔蒙就开始减少,步入30 岁后,体内的荷尔蒙易发生紊乱,迈进40 岁这道坎,荷尔蒙就减少得厉害,女性就会悄然感受到衰老来临的匆匆脚步声。
卵巢早衰可能会导致围绝经期提前到来。一般说来,正常女性50 岁左右方才绝经,而卵巢早衰的人40 岁之前就可能绝经,这是卵巢早衰发出的重要信号。当卵巢功能逐渐走向衰退,体内雌、孕激素分泌水平也会跌落,荷尔蒙衰减失衡,一系列恼人的月经不调、情绪波动大、肤色黯淡、长斑长疮、头发脱落、胸胀腰痛、忧郁失眠、情欲减退及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症状会接踵而至。
女人的一生是卵巢内分泌的一生,关乎女人容颜、皮肤状况、精气神、情欲、幸福、生殖乃至骨骼、心脏、大脑的认知功能等。一旦女性内分泌出了问题,性激素分泌失衡,除了围绝经期症状外,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炎症等妇科病也会纷至沓来。此外,性欲减退及骨质疏松症、心脏病、早亡的风险会增加。卵巢过早老了,雌激素降低,女人的脸庞开始暗淡长斑,不再白里透红,也失去柔美窈窕的青春体态。因此,“卵巢老一岁,女人老十岁”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卵巢早衰?
●染色体和基因缺陷:如脆性X 智力低下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
●自身免疫性卵巢损伤:如艾迪森氏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感染因素: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艾滋病等。
●医源性因素:放、化疗或手术对卵巢造成的损伤。
此外,有专家指出,现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造成卵巢早衰发病率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除环境毒素和化学物质如烟草烟雾、雾霾、染发剂、清洁剂、阻燃剂、杀虫剂、甲醛、苯等都可对卵巢造成伤害外,高糖高脂肪、精加工种子植物油、含反式脂肪酸的曲奇、饼干、蛋糕、酥皮点心等也可能是卵巢早衰的助推器。
迄今为止,尚没有灵丹妙药能把已衰竭的卵巢功能拉回来,当然有少数人卵巢内还残存着极少量卵子,用药后可能出现自然月经,甚至意外怀孕,但这种概率非常低。目前,通过激素替代、中医药调理、营养补充、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方法对缓解卵巢早衰及更年期症状仍是有一定帮助的。
●激素替代疗法(HRT)
对于绝经早,并且有骨质疏松或心血管病风险的大龄卵巢早衰患者,经乳腺、子宫B 超、肝肾功能、血脂等多项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用适当剂量的天然雌、孕激素替代疗法,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来月经的用药方法,以减少对乳腺、心血管、代谢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中医药治疗
从中医角度来说,卵巢早衰的病因是肾精亏虚,可源自肾阴虚、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肾主生殖,闭经是卵巢功能低下的标志。可个体化辨证施治,以扶正培本,补肾填精、疏肝健脾治之。
●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
脂肪和胆固醇是雌激素合成的原料。不少女性年轻时不爱吃肥肉,年龄大了却爱吃了。这也许是身体给你发出的信号,需要脂肪帮忙合成雌激素。所以适当吃些富脂鱼、坚果、牛羊肉等健康脂肪食物是有益的。
补充富含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如亚麻籽、奇亚籽、大豆及制品、毛豆、大蒜、十字花科蔬菜(西蓝花、卷心菜等)、燕麦、桃子及当归、五味子等。
●营养补充剂
补充维生素D3、维生素K2和钙、镁剂有助预防骨质疏松,平时也要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优质豆制品、海带等。
使用肌醇营养补充剂。肌醇进入细胞内经多次转化为胰岛素、卵巢刺激素、甲状腺刺激素等第二信使,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形成成骨细胞、改善糖代谢及生殖系统都有帮助。卵巢早衰者肌醇水平低,而卵巢中肌醇可以促进卵母细胞成熟。
应用线粒体营养补充剂。补充辅酶Q10、α-硫辛酸、谷胱甘肽、左旋肉碱等有助减缓卵巢早衰的进程。
●调整生活方式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平衡膳食,饮食多样,营养均衡。心态平和,保持心情愉快。坚持锻炼,维持适当体重。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久坐、熬夜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