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盲目健身 小心横纹肌溶解症

时间:2024-05-11

战晓丽 潘阳彬

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健身热潮当中。动感单车、“举铁”、“刘畊宏毽子操”、划船机、高温瑜伽、马拉松……各种各样的健身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健身爱好者晒步数、曬健身照片,强势霸占着朋友圈,“相约健身房”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然而,许多人缺乏运动相关知识,短时间内盲目进行大量的高强度运动,不仅容易带来各种运动损伤,还极易引起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给身体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人体的肌肉分为三大类: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的肌纤维在显微镜下表现为明暗相间的条纹,所以称为横纹肌。通常所说的横纹肌,主要是指骨骼肌,而我们人体中大约有600 多块骨骼肌。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损伤,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以及离子等)进入循环系统,引起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临床表现为肌痛、乏力、深色尿。目前尚无统一的横纹肌溶解症诊断标准,但临床工作中常可依据以下几点做出判断:存在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相关临床表现如肌痛、乏力、深色尿等;尿隐血阳性而镜下未见红细胞;血、尿肌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血清肌酸激酶(CK)超过正常峰值5倍以上。

哪些原因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繁杂,包括肌肉挤压伤(地震、车祸造成的创伤,以及长期制动等)、过量运动、电击、极端体温(体温过低或高热)等物理性原因;药物(他汀类药物、抗精神类药物、成瘾类物质等)、毒物(蛇毒、毒虫咬伤等)、感染(脓毒症、病毒感染等)、代谢紊乱(低钾、非酮症高渗状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内分泌(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以及遗传相关因素等非物理性因素。其中,过量运动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过量运动而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称之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xertionalRhabdomyo-lysis,ER)。

什么是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因短时间内大量、高强度的肌肉运动所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1970年由国外学者Schrier 等首先报道。近年来,关于此类报道随处可见。比如:20 岁小李为了健身增肌,连续做了100 个深蹲、50 米来回蛙跳,还跑步半小时。第二天,小李双腿酸胀明显,出现了茶色尿,结果一查血肌酸激酶,竟高达23031 酶单位(U)/升,是正常值的100多倍。

32 岁的王先生为了拥有8 块腹肌,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地高强度运动后竟患上横纹肌溶解症。所幸王先生经过碱化尿液、大量补液等治疗后,各种指标下降,病情好转。

13 岁男孩小陈因短时间内夜跑、深蹲后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甚至出现急性肾衰竭,到了血液净化的地步。

通过这些报道,不难发现,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典型表现有“三联征”:肌痛、乏力、深色尿。当然,其他症状还可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心悸、恶心、呕吐、少尿、无尿等,严重者可有意识改变。但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导致严重后果。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好发于举重、健美、马拉松等运动员及参加高强度军训的军人,此外,平时不经常锻炼而突然过量运动的人员,也易发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如何避免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运动时,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合理的运动量及强度,是每个参与运动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预防,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概率。

●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是重中之重。许多“健身达人”在运动时一味追求自己的极限,“健身小白”因一时兴起而进行“补课式”运动,殊不知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运动中要时刻注意身体给出的信号,给自己一个相对宽松的状态来倾听自己身体的反馈,及时调整运动量及强度。

●尽量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剧烈运动后机体的肌肉过度收缩,体温升高而又散热困难,会造成肌细胞膜损伤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导致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建议在凉爽的清晨或傍晚运动,这样更有利于身体散热。

●科学健身,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牢记过犹不及。加强适应性运动,让机体有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在运动前简单制作一个“运动菜单”,包括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可以参考以下公式来制定相对安全的菜单:靶心率=(220 - 年龄)×(60%~80%);运动量=3~5 次/ 周×20~30 分钟/ 次×靶心率。

●避免过度训练同一项目,建议多项目交叉进行,以避免同一肌肉/ 肌肉群过度运动。同一肌肉/肌肉群的过度训练,会导致相应肌肉/ 肌肉群的三磷酸腺苷(ATP)耗竭,造成细胞膜完整性破坏、横纹肌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果你是一名“健身小白”,刚开始更不能跟自己较劲,可以选择一些自己身体承受范围内的项目,进行广泛的肌肉群锻炼,避免单一部位的重复训练,量力而行。

●注意劳逸结合,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不要勉强坚持运动。运动的前、中、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等,避免脱水。

一旦怀疑患上横纹肌溶解症,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编辑/罗烨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