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感冒后谨防中耳炎

时间:2024-05-11

柯嘉

在耳鼻喉科门诊,时常会接诊一些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会有一部分人合并出现耳部的闷堵感和听力下降的症状。

通过专科检查可以发现,这部分患者的鼓膜变得向内凹陷,颜色也由原来的珍珠灰色变成了琥珀色或是橘红色,这说明在我们的中耳腔内充满了液体,这种情况叫做分泌性中耳炎。

为什么感冒后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感冒以后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与耳朵中的重要结构———咽鼓管有关系。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一个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吞咽的时候,将气体输送到中耳部,保持我们中耳气压的平衡。

感冒的时候,咽鼓管这个地方的炎症会造成黏膜的水肿,导致气体的运输出现障碍,久而久之,中耳就会出现负压,进而产生渗出的现象,我们管它叫做分泌性中耳炎。

在分泌性中耳炎出现的早期,通常要用喷鼻子的药物或者是黏膜收缩的药物,使鼻腔炎症消退,保持鼻腔黏膜通畅,咽鼓管的黏膜水肿消退,中耳的压力就会恢复了。

如果用药后仍未好转该怎么办

如果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程持續3~4 周,依然没有好转,就需要采取措施,将这部分积水排出。

大家在生活中都有经验,如果一个瓶子或者是一个罐子密封过紧,我们需要把瓶口撬开一点,让外界的气体进去,这样瓶盖才能打开。

而针对分泌性中耳炎,其实原理也是一样的。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时候,医生通过鼓膜穿刺的方法,把鼓膜扎一个小洞,将里面的液体抽出来。同时,外界的空气也可以通过这个小孔进去,中耳压力就可以得到平衡。

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康复

分泌性中耳炎积水排出以后,可以用捏鼻鼓气的方法。

捏住鼻子,将气体向耳朵“顶”出去,来帮助中耳气体压力恢复。同时,还需要预防感冒,及时去除鼻咽口咽相关阻塞因素。

大家还要注意,如果是顽固性且反复多次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一定要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完善鼻咽部的检查,以排除鼻咽部肿瘤继发导致的情况。

编辑/胡轶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