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疫情之下愉快开启健康2021

时间:2024-05-11

叶云

时光荏苒,转眼新冠疫情从2020年跟着人类来到2021年。对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势,钟南山、张文宏等专家做了分析,认为全球范围的疫情在未来的1~2年内都将继续。我们看到,一方面,全球面临的疫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国内疫情虽然总体稳定可控,一些零星病例和小范围疫情爆发还是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放松警惕,摘下了口罩,不再洗手,随意去人多的地方……

2021的新年假期越来越近,去年的特殊春节我们还记忆犹新,那今年我们能不能愉快出游、聚会,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积极防护新冠病毒呢?本刊特地采访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专家,围绕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安全出游、能否放心吃冷冻食品等热点问题,给大家送上一份全方位的防护宝典。

日常个人防护做到位

个人健康防护是整个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之一,也事关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在最近的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媒体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桢表示,希望大家不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通过共同努力,持续地巩固疫情防控取得的战略性成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规范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保持“一米线”、用公筷、打喷嚏和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发挥“社会疫苗”的作用。

●鼓励市民自愿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减少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叠加的效应。

●在选购冷冻食品时,要避免手直接触碰冷冻食品及其包装袋,接触和处理完冷冻食品、入境物资后,应该立即进行洗手消毒。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主动做好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工作,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状,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附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近期旅行史,和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或者相关疑似症状人员接触史。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工作。

出行有情况随时停

元旦、春节假日,很多人会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全国各地的疫情都会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出行前,一定要提前关注目的地是否有疫情,一旦发现疫情警告信息,就应马上取消、改变行程。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凌锋所长建议,出行前要对自己和一起出游的亲朋好友做自我健康的评估,如果有感冒发热、腹泻等症状,就要考虑取消旅行安排,或者缩短行程改成近距离出行,不做跨省安排。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出行时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建议有条件的旅客尽可能地错峰出行,避开春节前后的高峰期。航空出行的应提前关注航班信息,在旅途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非必要情况不要随便摘下口罩。尽量使用手机App自助值机和扫码登机,减少接触。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机场公共区域、登机口等场所都会提供手部清洁消毒产品。如果在飞机或火车上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向乘务员寻求帮助。另外,使用洗手间冲水时,注意先关闭马桶盖后再冲水,避免污水外溅。

自驾出游进入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时,应戴好口罩,配合服务区做好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等工作。在一些通风不好或人员密集的场所,如购物和上厕所时,要特别注意戴好口罩,加强手部卫生。

●参观旅游景点时

优先选择通风良好的室外景点,参观前提前查阅景点开放情况和参观注意事项等,并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免洗手消毒液和湿巾等。建议提前预定好门票,并按约定的时间到景点取票参观,避免购票时人员聚集买票。如需排队买票,排队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露天景点参观可根据景区规定选择是否佩戴口罩,室内景点参观时建议全程佩戴口罩。如果参观景点人员密集,或使用卫生间时要注意戴好口罩。参观时要注意呼吸卫生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要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需用纸巾包好后弃置垃圾桶内。

在景点用餐休息时避免扎堆聚集,条件允许可自带食物。用餐时,间距应保持1米及以上,如不能满足间隔就餐条件,建议打包后到人员不密集场所用餐。用餐前做好手卫生,最好用流动水洗手。

节假日或外出旅行期间,要对自己和家人进行健康监测。凌锋表示,出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感冒等症状,应暂停行程计划,必要时就医,其他同行人员要戴好口罩并做好手卫生,避免与出现症状人员乘坐同一辆车。旅行结束以后,建议14天内继续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味觉消失、嗅觉消失、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近就医。就医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另外,节假日期间,建议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于劳累,注意合理的营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尤其是65岁以上且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不建议长途劳累奔波。

饮食如何放心吃冷冻食品

冷冻食品一直是很多家庭食物清单上的“常客”。冷冻是在生产、传输和经营过程中,利用极端低温条件阻止食物腐败,因为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所以不需要添加防腐剂,也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和口感。因此,不管是日常还是逢年过节,大家常常会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冷冻食品烹饪成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陆续出现和接触冷链食品包装有关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时之间,大家都纷纷关注冷冻食品是否安全,还能不能吃。

冷冻食品也就是冷链食品,分为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前者是指将食品的温度降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的食品,如蔬果类和冰鲜类肉食;后者是指冻结后在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的食品,如冷冻禽肉类。

新冠病毒为啥会“粘”上冷冻食品?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健所副所长陆烨表示,就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来看,它的物理特性表现为“粘”,尤其是能吸附在塑料和纸板一类的材质上并能持续生存很久,而常用冰冻食品的外包装正是此类材质。在低温环境下,病毒虽然无法复制,但是其生物结构没有破坏,只要换个环境,它就可能“兴风作浪”。而冷冻食品的源头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场所的环境往往存在密闭、低温潮湿等情况,利于病毒存活。此外,密闭场所中工作人员的走动、大声交谈等也会加速病毒传播。

那冷链食品包装上检测出病毒是否一定会感染人?陆烨为大家解释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剂量,病毒感染人类需要一个“量”,要能感染人、能致病,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病毒量。其次是活性方面的要求,要让人致病,病毒必须是活的。就目前为止,我们国内并没有因为吃冷冻食品而导致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这也能说明,新冠病毒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只要在源头上加强准入,把好流通环节关,消费者做好防护措施,大可不必拒绝冷链食品。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对进口物品,包括冷链食品进行了严格管控工作。

一是“防物”方面。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进口冷链食品和物品的管理措施,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的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由国际货运航班或经过港口运输至国内的进口货物,对运输工具和产品外包装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对于入境旅客托运的行李外表面,在入境通过传送带前,原则上也需要经过统一消毒。

二是“防人”方面。制定了浙江省入境物品及相关工作人员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指引,明确将涉及进口冷链食品查验、装卸、运输、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工作人员,其他生活用品进口货物、入境旅客行李等物品查验、装卸等环节工作人员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并开展紧急疫苗接种,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强化健康监测管理。目前,我省已经在组织航空、海港口岸场所对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集中核酸检测工作,降低疫情输入风险。

三是建立可追踪系统。持续优化完善“浙冷链”系统,扩大“冷链食品溯源码”应用覆盖面,强化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严格“浙冷链”追溯。持续关注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高风险企业产品,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随附外包装核酸检测和消毒处置证明制度,严防新冠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和物品输入的风险。

也就是说,在浙江省,冷链食品在进入经营环节前,检测员只需扫描商品“浙冷链”二维码后,就能看到产品输出国家或地区、生产或进口批号、进口产品检验检疫等信息,从食品进入市场供应链首站到末端都实现了闭环管理。在这些防护措施之下,市场上的冷链食品安全得以保证。

那大家如何放心地选购和加工冷链食物呢?陆烨给了以下建议。

●选购

要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因为这类食品都是有“浙冷链””码安全把关。当然去超市或者市场采购时记得戴好口罩。装完菜、付完钱,及时清洗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使用手机支付后,回家后不要忘记擦拭消毒手机屏幕。

●加工

如果需要对新鲜或冷冻的畜禽肉或水产品进行清洗解冻,可在一盆水中加一勺盐,再放入欲解冻的食物。这样的解冻方式既安全又可快速解冻,还能防止食物营养成分外溢,一举三得。如果不立即食用,建议放入冰箱冷冻之前最好分割成小块,并按一次食用量分别包装,包装袋要完整无破损。

要注意的是冰箱一定要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因为冰箱不止有病毒存在的风险,随外来食物进入冰箱内长期存活的还可能有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菌等。这些病菌轻则引起腹痛腹泻、发热,重则会导致中毒。因此建议每周对冰箱进行一次清理消毒。

●烹饪

保持厨房加工台面、餐具容器的清洁,做到生熟分开。常态下,砧板刀具不推荐使用化学消毒剂,用硬刷和清水洗刷干净,然后再用100℃的开水冲洗一遍,干净抹布擦干即可。

尽量避免吃生或半生的海鲜产品。呼吸道病毒对热的抵抗力非常弱,水沸騰一分钟以上就能全部杀灭,所以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就安全。还有,一定要记得食物制作完毕后及时清洗消毒双手。

小贴士坚持戴口罩、勤洗手

“勤洗手、戴口罩”这两个远离新冠病毒,保护自身的必备法宝,坚持了一多的好习惯你还在做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下吧。

戴口罩

元旦、春节假期是寒冷季节,即便不是新冠,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戴口罩也能有很好的防护作用,所以倡导大家坚持戴口罩。特别强调需要规范佩戴口罩的重点场所和人员,概括起来,主要是公共服务场所幼托机构、学校、养老院等九个重点场所人员必须佩戴一次性的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到医疗机构就诊、探视、陪护人员,或者其他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

●水产品、冷冻食品和农副产品仓库、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还有运输、选购上述产品的司乘人员。

●養老院、敬老院、福利院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

●火车站、汽车站、水运站、机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飞机、列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网约车、水上巴士等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员。

●商场、超市、酒店、宾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工作人员及顾客。

●银行、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各类办事大厅等场所工作人员和进入人员。

●药店、理发店、美容院、影剧院、游艺厅、网吧、体育场馆(运动时除外)、KTV等密闭场所工作人员及顾客。

●进入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的外来人员及校园内值守人员、清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

●其他处于通风不良(如箱式电梯、公共厕所)或人员密集场所(如旅游景区售票处、出入口等人群聚集场所)活动的人员,按照行业管理规范要求必须佩戴口罩的人员。

另外,以下三种情况也建议戴口罩:

●年老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

●去户外、公园、夜间集市等公共场所,与他人难以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时。

●无人员聚集的室内密闭公共场所。

勤洗手

研究表明,人们每小时会无意识地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二十多次,手上许多病原体、微生物很容易就趁机进入身体。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能够预防病从口入。

科学的洗手方法是打湿手后,涂上洗手液、肥皂等,揉搓每个部位,再用流水充分冲洗,彻底清洁双手。那外出时候可以用免洗洗手液的“干洗法”替代洗手吗?

平时,酒精类免洗洗手液最常见,原理是通过75%浓度的酒精吸收细菌、病毒外壳蛋白的水分,使细菌、病毒无法正常代谢,灭杀细菌。由此可见,免洗洗手液的主打功能是消毒,它的去污能力比较弱。因此,旅途期间不方便洗手时可以用免洗洗手液,等到了有流水条件的地方,就要用洗手液或肥皂,再冲洗干净。

写在最后:

走进2021年,新冠疫情虽然还在,但我们每个人对预防新冠都有了实战经验。只要我们每个人努力从日常个人防护的点滴做起,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等,一定能快乐健康地拥抱崭新的一年。坚信,我们最终将战胜新冠病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