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曹艺耀 赵湘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从接到浙江省第一例确诊病例报告起,浙江省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现场处置专家组副组长、传防所所长陈恩富主任医师就没有睡过一晚好觉。腰椎间盘严重突出,走路都蹒跚的他,本应在家里卧床休息,但他二话不说,撑着身子扶着腰,焦急而又艰难而的回到了工作岗位。在这次与新型冠状病毒赛跑的战斗中,他带着流调小组的成员再一次冲在了前面。作为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的他,需要准确把握实际情况,及时地提出防控策略,审核分钟防控方案,为上级决策提供专家建议。
陈恩富主任医师介绍说,流调就是通过到流行病发生的现场,用抽丝剥茧式的调查询问,透过纷繁复杂的生活轨迹,探索传染病的来龙去脉,将一个个看似毫不关联的片段,串成一条条紧密连接的传染链条,然后通过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流调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调查病例的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暴露史;二是及时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三是及时掌握疫情的特点,为研判疫情发生发展趋势提供数据支持。也就是说,疾病控制专家们需要在短时间内追踪疫情真相,解答病例为什么会感染?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病毒还可能传染给了谁?
疾控专家们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的第一时间前往病例所在医院、住所(或工作单位)、集中隔离点开展调查,通过严密专业的询问,掌握病例发病前后去过的场所、接触的人员、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并将与之接触过的人员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完成流调报告。这个过程就像警察破案一样,要快、准、狠!
浙江省温州市定点医院感染科的感染病房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人在病床上努力地呼吸着,在他焦急的等待中,浙江省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组副组长、传防所副所长凌锋带队来了,一时间所有医护人员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没有丝毫迟疑,“我一个人进去,你们在外面等”,他熟练快速地穿上隔离服踏进了隔离病房,成功采集到咽拭子样本。刚脱下防护服,又接到两名发烧的密切接触者的报告,他们又迅速套上防护服,开始详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这是省内最早发生的病例,一定要仔细再仔细,全面防控,不能留下后患”,他叮嘱队员。实地查看,调取监控,反复核实,撰写调查报告结束时,已是到凌晨2点。
凌锋说,“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大原则。在还没有针对性疫苗的情况下,需要尽快找到传染病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隔离措施,这是防止疾病传播、扩散最重要的手段。然而,患者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作为一个自然人,其生活轨迹零乱而多变,其社会交集纷杂且突发,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生活片段,根据蛛丝马迹精准查找传染的源头和关联,需要福尔摩斯般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奋战在第一线的各级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就是这样一群精锐的“侦探”,他们有扎实的流行病学专业功底,有丰富的现场调查经验,采取抽丝剥茧式的调查方式,将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片段,串成一条条紧密相连的传染链条,然后迅速将其斩断。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疾病就像一棵野蛮生长的邪恶之树,不断将魔爪伸向人群,千方百计地扩张着病毒侵蚀领地,无情地侵害着人类的健康。通过流调,我们才能认识疾病,实现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是所有防控疫情工作的基础。流调所获得的资料是各相关部门开展疫情处置、医疗救治、隔离管控、人群预防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搜索到密切接触者并尽早隔离,能及时发现潜在传染源,阻断疫情扩散蔓延。
流调进行时,调查对象的信息是否真实、全面反馈直接影响到防控效果的好坏。但是近期在部分城市,有患者因隐瞒接触史导致多人被感染的报道频频出现。信息的隐瞒使被遗漏的密切接触者成为一个个“地雷”埋在了老百姓的身边。为了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轨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应尽的责任。
因此,当您看到流调人员出现在您的家门口,或者接听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请不要害怕,疾控的“排雷兵”需要您的积极配合,和我们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