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闵青
有些高血压老患者发现,降压药使用多年后,疗效慢慢“变差”了,不仅血压开始变得不稳定,还开始出现肝肾等器官并发症。
降压药需终身服用吗?
方教授说,高血压患者一般须终身治疗,若自行停药,其血压迟早将回复到治疗前水平。但患者的血压若长期得到控制,可以小心、逐步地减少服药次数或剂量,但患者在这样做时应十分仔细地监测血压。少数轻度高血压患者经认真的非药物治疗如限盐、运动、减肥后,血压可维持在正常水平,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需药物治疗。一些继发于某种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去除原发病后可能得到治愈。
降压药何时吃?
多数患者可以在早晨起床后立即服第一次降压药,如需要服用第二次,则应在下午5~6点之前,人体在睡眠后血压会生理性的下降,如果晚上服降压药过晚容易加重血压下降,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少数患者血压节律发生变化,以夜间血压偏高或凌晨血压升高为特点,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血压的波动。因此必要时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知晓血压的自身调节规律,然后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利尿类降压药,如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等以早晨服药为佳,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夜间排尿的次数。
降压方案能一用到底吗?
有的高血压患者首次就诊后一直服用医生处方的降压药,剂量不变,不监测血压,也不复诊,这样做法不科学,也存在风险,如血压控制不佳,可能诱发脑出血等;血压过低又会导致心绞痛和脑血栓等。在冬季,高血压患者因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可能发生血压的升高,有些患者需要增加降压药剂量;相反夏天人体血管扩张,血压水平也会相应降低,可能需要减少药量,但不可突然停服降压药。
血压一高就服降压药对吗?
有些患者平时血压不增高,但在疲劳、紧张、或某些应激情况下,血压可升高。对这种血压升高,首先以非药物治疗为主,积极避免相关诱因,并密切观察血压,根据观察情况决定是否应用降压药或增加药物剂量或调整方案。
患者可以自行停药吗?
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服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值也不能自行停药,否则血压易回到治疗前的水平。正确的做法是,待血压有效控制在目标水平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争取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此外也不能断续用药,这样会引起血压的明显波动,达不到有效降压目的,并可能引起心血管意外。
血压会降过头吗?
有些患者担心血压会不会降过头,那么如何合理服药才能避免过度降压呢?
有些患者担心血压会不会降过头而盲目减药或停药,使血压再次升高。方教授说,其实这种担心没有根据,只要合理用药,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一方面人体自身对维持血压的稳定有自我调整功能,另一方面各种降压药物单药治疗时降压幅度有限,只有轻至中度降压效果,血压可降低10-20mmHg,而且需4周左右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在需要联合用药时,医生加用第2种甚至第3种药时,一般用药原则都是从中小剂量开始,这样降压幅度有较大的安全范围,避免过度降压。因此只要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选择药物种类、数量和剂量,遵医嘱正确服药,而不自行增加种类和剂量,不会发生过度降压问题。
降压药效果“变差”是为何
有些高血压老患者发现,降压药使用多年后,疗效慢慢“变差”了,不仅血压开始变得不稳定,还开始出现肝肾等器官并发症。降压药效果“变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方教授解释说,这可能因多方面原因引起。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重增加、活动量减少、动脉硬化加重,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并且容易波动。有些患者出现新的疾病或高血压相关的继发性疾病未被发现,如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肾动脉狭窄、睡眠呼吸暂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均可使血压升高。此外因其他疾病应用其他药物(如激素)或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削弱了降压药左右。也有些患者未能很好地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使血压不能良好控制,如恢复烟酒,未限制盐的摄入等。因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患者如能定期复查,血压明显波动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就可能稳定血压。
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药治疗同时须重视非药物治疗(避免紧张、饮食冶疗、运动、戒烟戒酒等),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平稳地控制血压。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为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血压“晨峰”现象增多,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者增多。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应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在能耐受降压治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应避免过快降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