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百年之史启世纪新篇

时间:2024-05-11

文/ 本刊编辑 赵玉娟

站在新百年的节点,重新认识、发现、发展自己,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动起来,是老院旧貌换新颜的一剂良方。

100年前,它们由教会,抑或外国人,抑或中国人自己创建,经历了政局动荡、经济危机、自然灾害,最终都存活了下来。100年,值得继承的是什么?需要革新的是什么?需要另辟新路的又是什么?面对新的历史环境,或囿于地理位置,或囿于人才短缺,更或囿于思维和行为固化,百年老院不同程度面临发展困境,它们该如何焕发新的活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2018年12月2日,第十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分论坛“革自己的命!——百年老院专场”举行,论坛由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方、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何小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唐锦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办副主任曹红梅六位百年老院的领导者、专家,一言一语间,诉说着医院发展创新的每一个细节。

刘新民:北大医院载厚道前行

1915年,中国第一家国立西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诞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国内首创了很多专业,包括小儿科、泌尿外科、肾脏病专业等;同时,在国内首创了很多技术,包括改进静脉麻醉、开展先心手术及肾移植手术等。医院始终全心全意为贫苦百姓看病服务,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北大医院”。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各家医院都在迅速扩张。而身处皇城根下的北大医院,受制于部分科室独立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床位只能维持在1400多张。面对床位少,科室规模、发展空间有限,以及领军人才少、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的状况,医院该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

在坚持公益性不变的情况下,医院提出了“五年基础建设计划、十年学科人才规划、十五年实现‘北京前三,中国前五,世界一流’梦想”的目标,并坚持“集中资源优化结构、优势学科率先突破、协同创新带动整体”的发展思路,从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医疗服务等五方面发力,推动医院整体可持续发展。

人才建设方面:通过国外引进、国内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和加快引进培养四种途径,优化人才队伍,打造学术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及临床医学大家。

学科建设方面:主动布局学科发展,优势学科做强做大,潜力学科做优做特,补齐学科短板。

医学教育:作为教学医院,医学教育是强项,无论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还是住院医规培,北大医院都走在前列。医院将继承老一辈学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继续为医疗事业培养杰出人才。

医疗服务方面:依托医院转型、学科布局转型,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研方面:切实推进科研发展五年规划——完善科研平台建设、强抓学科与人才培养。

回首百年,北大医院以“努力践行医学‘原点’愿景,最佳诠释北大‘厚道’精神”为初心,以打造“学术型世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为发展战略,从而开启下一个百年的新征程。

陈方:历史优势助力未来发展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六院”)的前身是1904年建立在租界的“西人隔离医院”,是一家专门给外国人看传染病的医院。

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医院成就了许多医学人才,同时,医学人才又推进了医院新技术的发展。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在上海六院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首创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1978年,于仲嘉教授等研究成功“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

114年的成长中,医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在质量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第一,设置药物动态监测系统,促进合理用药。每个月对全院所有的处方进行一次抽样点评,若有超尺寸用药、超范围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医院将严肃处理。

第二,医用耗材管理。成立采购中心,研究制定《医用耗材使用点评工作方案》,完成基于OA的新增医用耗材申请及审批,对骨科神经修复耗材项目开展医院卫生技术评估,优化设计心内科植介入耗材供应、验收、追溯流程。

第三,一站式入院服务。通过设立院前检查绿色通道,在门诊优先安排完成术前检查,以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日及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

第四,医疗质量每月联合督查。全院各职能部门实施联合督查;每月定期例会汇报沟通情况,作出决策;每月定期通报结果,坚持10余年。

第五,管理驾驶舱。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它像一架飞机的驾驶舱一样,有很多仪表,上面显示很多数据,可对医生的工作量、出诊量、开具处方、检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另外,这套管理软件还可直接进行相应的经济核算。

新时代,医院将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引领下,在学科、制度、人才、科研各方面加大改进力度,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何小舟:一代真儒传承百年

1918年,由美国医学博士芮真儒创办的武进医院,就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芮真儒就是医院的首任院长,虽然芮真儒在常州只短短生活了7年,却开了常州严谨治学、扶公济世的风气。2018年,正值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100周年。百年院史,医院职工始终秉承“真儒精神”和“敬畏生命、德技双馨”的核心价值观,一直走在建设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和为每一个人健康服务的伟大征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将重点放在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两方面。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受益者和践行者,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何小舟见证了医院发展的历史。

在文化方面,首先制作院徽,提炼医院精神“厚仁、博术、精勤”,综合甄选了62字院训,甚至还自编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歌”。其次,建院史陈列馆、办《常州一院报》。再次,举办各种文化讲座。以此提升员工的思想觉悟和素养,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在对外交流方面,选择与世界经济、科技发达的三大地区(欧洲、北美、东南亚)合作,近年来取得了可观的成绩。2015年11月,英国埃塞克斯郡政府常务副郡长、议员凯文本特雷率团来访;2016年2月,医院成为英国剑桥大学医院UKeMED项目中国第一个成员;2016年12月,与常州市卫生计生委、英国剑桥大学医院联合举办医院管理国际交流会,英国NHS首席临床信息执行官等应邀参加;每年接收很多英国、美国学生到院实习,同时,每年会派几十位医生护士到这三大地区进修学习;等等。

唐锦辉:在管理创新中谋发展

1900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成为一家创新型现代化医院。

一百多年来,同济人始终坚持“格物穷理,同舟共济”的精神和理念,在吸收和保持了一切优秀的医学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成果和新的理念。近十几年来,医院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同济特色的管理成果。

成果一:核心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同济医院利用二八理论和绩效管理方法,于2004年起,率先开展了医院核心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应用。医院科学地界定了“大型公立医院核心人力资源”的范围,把核心人力资源分为A类、B类、C类。对三类人才采用不同的适用方法,一流人才要稳住,二流人才要激励,三流人才要继续培养。该制度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和内部分配制度,避免了单纯的成本效益考核,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开创了新途径。

成果二:“精准化、信息化、系统化”三位一体的医疗管理与安全管理体系。“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同济医院管理的生命线和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济医院通过多年的医院管理实践,创新性地从病人、员工、安全、信息与交流、领导能力和质量管理六大方面实施精准化、信息化、系统化三位一体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该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推动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成果三:同品质一体化的多院区管理。借鉴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来学习多院区管理的经验,医院开发了“同品质一体化的多院区管理”模式,即三个院区同一品牌、同一法人、同一管理制度、同一管理流程,统一管理三院区所有工作人员,财务、信息、后勤三院区统一管理。医院整体管理更为科学高效,优化了当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并辐射至周边地区,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广受关注和赞誉。

百年同济,沉淀着物茂风华,沐浴着新时代的曙光,将绽放无尽的风采。

马昕:自我革命涅槃重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的前身为1907年创建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由中国红十字会发起人沈敦和先生筹资建造。自建院以来,华山医院始终高举红十字旗帜,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铭刻在百年的发展轨迹上。

一百多年的光阴,从“沪上之冠”到“全国著名综合性医院”,华山医院这座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医院,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

医院位于上海市中心,本部面积56亩,核定床位数1292张,面对如此狭小的空间,该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华山医院提出的战略是“顺应、改革、创新、开放”。

第一,顺应:凝聚特色、突出优势。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华山医院的学科建设非常有特色。“头大、皮厚、手长、抗感染能力强”是强势学科的顺口溜,头大指神经内外科,皮厚指皮肤科,手长指手外科,世界上第一例把第二个脚趾放在大拇指就是由华山医院完成的。这些学科对其他医院来说属于偏小的学科,华山医院却把它们做到了精细化。

第二,改革:重新自审、自我蜕变。2007年,医院正式宣布接受JCI评审,将百年老院管理的薄弱环节“兜底翻”,以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批评与整改,2010年成为内地首家通过JCI认证的大型公立医院。改革,革掉了既有习惯的羁绊,给百年华山带来了新的面貌。

第三,创新:敢为人先、拥抱改革。突破时空的医疗服务,扩大服务范围,2002年初次建立远程会诊中心,2017年起建立自营平台,至今累计完成8000余例远程会诊和100余场远程培训。

心系患者、投身公益是华山医院永恒的主题,医院重点支援西部地区,覆盖全国28个省份、200多家医院,与20个中西部省份建立了远程连接,远程服务72.3%为中西部地区。

第四,开放:接轨国际、对标世界。1913年,华山医院成为哈佛医学院第一个远东教学基地;1989年设置了上海第一家外宾病房;2004年,与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院(MGH)缔结为姊妹医院;等等。

如今,华山医院积累了雄厚的学科,人才济济。相信华山人将一如既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曹红梅:打造优质研究型人文医院

1892年,由美国基督会资助的加拿大籍传教士威廉·爱德华·麦克林医学博士创建了一所“基督医院”,这就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下简称“鼓楼医院”)的前身。

从最初的“基督、仁爱”,到今天的“始终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始终贯穿关爱的理念、始终探索技术的真谛、始终倡导无损的品质、始终彰显高雅的气质”,文化的传承为鼓楼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鼓楼医院新大楼的正式启用,员工的发展需求加大,社会及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变高,鼓楼医院该如何提高服务能力、提升科研教学实力、规范行为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医院不断地寻找发展之路,2014年,在打造人文医院构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人文医院的目标升华,提出了建设最好的优质研究型人文医院的目标。

以建设优质研究型人文医院为目标,医院做了全方位调整安排。

一是提出了“一二三”战略,即“一个中心”——优质研究型人文医院,“二条线路”——学科建设(高峰)、内涵建设(底线),“三个重点”——人文医院、智慧医院和达标医院。

二是提出建成“八大基地”的目标,即区域疑难危重症疾病诊疗基地、医学科研创新研发基地、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基地、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高素质住院医师培养示范基地。

三是进一步改善环境。将人性化、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智能化及国际化的建设与设计理念落地在建筑设计、流程改造和各项工作中,让患者和社会直接感知到。

四是人性化服务模式更加创新。举办音乐会;设置馨园手术等待区;放置手术间引入恒温箱;等等。

五是全面深化人才强院战略。包括杰出人才培育工程、后备人才培育工程、科研的双轨制、科学研究PI制、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以及管理队伍建设。

六是实施人本管理。建现代化图书馆、科研教学实验室,为员工打造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126年的梦想,126年的希冀,因鼓楼医院仁爱的初心未改,发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诞生了很多很多的奇迹,也创造了中国医疗界的许多个第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