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变制变 县市医院再破局

时间:2024-05-11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打破发展困境,以变制变,开辟新蓝海,培育新的共融、共生、共赢长效发展机制,获取新的成长动力之源,正成为越来越多县市医院管理者的共识。

医改一再给予“红利”,县市医院宜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受益于医改红利,借势发力,县市医院曾拥有体量扩容、增长再增长的辉煌;但步入新时代,面对“以诊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顶层设计,县市医院正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在于近年来政策加大对县市医院的支持,挑战在于区域或省会城市超大体量医院同样危机感愈来愈强,加大创新力度,甚至“攻城略地”。

如何破解当下发展瓶颈,创新未来局面?

2018年12月2日上午,第12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县市医疗新局”分论坛上,来自苏州市卫生健康委、江阴市人民医院、兴化市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等医院的管理者,与在座近两百余位同道共论“破局”之道。

区域造势

《省会市属医院区域协同发展之路初探》,这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成都五院”)副院长汪俊的演讲题目。“资源共享、资源整合、资源下沉”,也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打造医院医学院联盟、设立区域急诊急救平台,以及创建特色城西医联体的主战略。

“成都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区过于集中,部分巨型三甲医院有明显优势。”汪俊举例,2012年时,成都五院人才流失严重,高职称和高学历人才较少,后备年轻人才储备尚不足,存在“夹层”困境,受控费影响巨大。为此,实现从以传统医疗为主的医院向科教研协同发展的学院型医院战略转型成为必然:向城西整合医疗资源,区域协同成为战略最优解。

如何协同?汪俊解释,其一为资源共享,打造医院与医学院联盟;其二为资源整合,创建区域急诊急救平台;其三为资源下沉,打造特色的城西医联体。

打造联盟,成都五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院的51名学科精英被川北医学院聘为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医教研同步推进。

近年来,先后建立了市妇幼健康西部区域指导西部分中心、心衰中心、胸痛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和综合卒中中心五大急诊急救平台,完美整合了区域医疗资源,实现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效率。

“打铁还须自身硬”,院内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是重中之重:急诊科,实现了胸痛专区的三次改造和流程优化;心内科,实现了双住院总模式+CCU设立胸痛专用床位的改造。此外,多个核心科室运行了前期培训+外送培训+专项培训+强化培训的系统人才能力提升机制,全院心电诊断网络也成功建立。

数据显示,借力相关机制,医院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明显:胸痛患者的梳理水平持续上升、患者平均诊治时长逐月下降、心内科等学科建设提速,区域周边申请“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的数量逐渐上升。

2014年,成都五院牵头成立的成都市首家“1+N+n”模式医联体,辐射人口达400多万,成员单位也从最初的35家,达到而今的101家。

“2019年,成都市即将启动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组分值付费改革。”汪俊表示,借这一东风,医院将进一步加大成本精益改革,同时加大“民建公管”特色医联体建设力度,以开创医院发展新局面。

信息引领

“近年来,在限制发展规模的政策要求下,提升内涵与质量控制成为各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演讲中,江阴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华着重分享了所在医院在智慧医疗背景下,基于县域“银医通”项目实现就诊流程优化的成功经验。

“以患者为中心,以信息为主线,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简而言之,江阴市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核心为“一中心、两网两卡、五道平台”。张华介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始于1997年,积淀深厚。2014年,医院被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评定为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医院;2018年5月,再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评定为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医院。至今,已打造了“万兆光纤为主干、千兆到桌面”的集成平台,以满足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和临床、医院管理需求。

2018年,根据人社部《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以及江阴市人社局和江阴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明确江阴市社会医疗保险线上支付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江阴市人民医院确立了“银医通项目方案与实施路径”,以期构建更为智慧的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实时互联互通,同时以移动支付为核心,缩短患者候诊时间为基础,实现有序就医的目标。

“银医通”实施的具体路径,是统一全市医疗服务平台、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全面公开,将患者服务的整个流程分为签约、预约挂号、签到取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支付七个步骤。

张华举例,在这一更为科学、诚信、和谐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上,患者在区域内任一医疗机构签约医保线上支付,即可享受全区域医疗机构基于信用机制的“先看病后付费”服务,可在移动端在线支付,得到全程的消息提醒。而在就诊结束后,接收到满意度测评短信后,患者可针对当次就诊服务作出相应评价。

2019年,江阴市人民医院力求实现的目标将体现在以下方面:简化医保线上支付签约流程,开通手机端签约;黑名单管理与个人信用征信挂钩;加强医院与政府相关部门数据互通;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延伸。“当然,保障医院和患者信息安全是第一位的。”

应急保障

“打造医院应急体系,助推医院安全保障。”这是兴化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彤和领导班子应对新时期任务,面对新挑战的全新战略之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创建,是医院安全体系建设的侧重点。只有全员树立‘居安思危’理念,才能在当下和未来增强抗打击能力。”

安全,是保障医院平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建立新的“大安全”理念,构建“一键式”的应急体系,更是聪明的医院管理者的当下之需。多年经验总结下来,现今的兴化市人民医院应急体系建设有了五个维度和方向的考量:计划与组织、演练与总结、培训与考核、设备与设施维护、全员知识与能力普及。

张彤介绍,兴化市人民医院的应急体系甚至可以简化为一系列数字代码:999、888、777、666、555和119,分别指代不同应急状态与事件。听到“999”呼叫,邻近楼层及麻醉科医务人员将立即奔赴现场参与救治,保安人员进行秩序维护;听到“888”呼叫,保安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维护治安;听到“777”呼声,全院医务人员将立即奔至急救中心参与抢救;听到“666”呼叫,后勤保障部人员应立即奔赴现场参与抢修;当听到“555”呼叫,信息科人员应快速赶到现场;听到“119”呼叫,火警预案启动,全院人员第一时间聚集,全程参与扑救,以期将损失降到最低。

自2014年至今,该医院先后更新了多次《应急预案汇编》手册,旨在安全规章和机制的实时完善与更新。

2018年,兴化市人民医院获得了年度“全民CPR案例亚洲医院管理奖(Community Involvement Project)”,以及全国急救技能大赛“特等奖”等奖项。

“应急体系是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急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张彤最后表示。

AI赋能

近年来,各级医院均加大了互联网布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在“云医院”建设方面,现今成果颇丰,为外界称道。

“将实体医院建于云端。”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从上至下,不断努力的愿景,也是该院副院长葛春林本次演讲的主题。在他看来,一家真正建在“云端”的医院,是实现医院管理和运营理念与线下医院“同质化”的医院。医疗健康无边界,互联网可连接一切;而AI,则赋能互联网连接的一切。

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执行院长朱福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无论线上线下,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安全经济、优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都是医院当下,以及未来的永恒宗旨。

朱福解释,徐汇云医院是基于数字化医院的智慧医院扩展应用平台,是开展慢性病随访与居民健康管理的有效工作载体,也是集约化IT技术应用平台。将实体医院的所有功能整体迁移到云端,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线下实体医院仅承接住院、手术、特殊检验及大型检查等。同时,随着云端数据的海量累积,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的逐步成熟,其决策体系将大大提高医护人员的效率和水平,也能为每个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全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和管理服务。

有评论认为,以上功能,其实也是多年来,在“互联网+”概念和政策推动下,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美好愿景,甚至是部分“心有所向,力所能及”的县市级医院破除当下困境的重要手段。

葛春林介绍,2017年至2018年,徐汇云医院加大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力度。截至2018年年底,已搭建出三大层面AI框架:基础AI层,基础支撑语言识别系统;全科AI层,全科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专科AI层,多项专科应用系统。

“如何共同参与,共同研发出对人类福祉及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的友好AI工具?如何将AI写入医疗健康全流程及生态链中?”葛春林最后论断:搭建平台、实现医疗健康场景应用、抵达医疗健康生态。借助政府支持、政策驱动和自身努力,未来,医院实现将智慧医疗融入历史发展的多维空间中这一目标的同时,医院也将步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普惠基层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助力医联体在基层顺利运行,是大型公立医院和县市医院当下的重要课题。

多年来,苏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谭伟良一直密切关注以上两个方面。他表示,“在合理布局医保制度和健康守门人制度的基础上,赋权区域医疗机构首诊权、分诊权、发展权和收益权,是苏州市卫生计生系统的新观念,也是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本次论坛上,谭伟良详细介绍了苏州健康模式的理念和内涵,并强调了“新时代的新目标”:构建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打造“急病要急、慢病要准、无病要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纵深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实施统筹解决市民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和工作路径,更加注重补短补缺、强化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提升服务水平。

他介绍,近年来,苏州在逐步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转型,将肿瘤、慢阻肺、哮喘、骨质疏松、代谢障碍、睡眠障碍、青少年健康等市民健康“焦点”,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发现和健康管理,并使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成专科专病医联体,上下联动,让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到居民身边。

“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公共管理政策,每个相对应的管理者和每个就医者也应自觉遵守,个体就医‘自由’造成的看病无序、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须进一步深思。”谭伟良表示,未来,医保制度完善、基层薪酬体系改革、基层家庭诊疗价格体系改革、家庭医生制度建设,都将是各级医疗机构须啃下的“硬骨头”。

区域经验

“高位嫁接,增质提效,以‘临空港速度’推进健康东西湖建设。”2017年,武汉协和医院托管了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增挂牌“协和东西湖医院”。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院长周国锋在本次论坛上表示,2017年,武汉协和医院托管后,东西湖区人民医院迎来历史机遇,也迎来医院发展的重要节点。他举例,“托管”一年间,医院门诊人数提升了16.78%;出院人数提升5.17%;手术人次也提升了9.57%。

“专科建设多点突破,学术引领带动发展,群众就医体验明显改善,这都是新的变化。”周国锋介绍,医院已开启立足武汉、辐射中部、学科齐全、特色突出、社会满意、员工幸福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设新征程。

改革后,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拟定并梳理了《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暂行)》《党政领导班子碰头会制度(暂行)》《公用支出管理制度》等40余项管理制度,以切实做到医院当下和未来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法可循、有章可依。

2018年,该医院成功引进了介入学科和重症医学科2名科主任,引进了10名专业技术骨干,公开招聘80余名医护人员,学科实力大增,创建了临空港骨科、康复、卒中、帕金森、糖尿病、妇产科、皮肤科、围产、泌尿外科九大医学联盟。在协和品牌影响下,医院陆续加入了中国出血中心联盟、湖北静脉血栓防治联盟和中国帕金森联盟等联合体。

未来,该医院将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积极、主动、有序推动人才战略,持续完善医院信息化以改善医疗服务,全力推进三级医院建设和评审,着力夯实医疗质量,最终开拓更为广阔的医疗市场。

“全面开启建设立足武汉,辐射中部,学科齐全,特色突出,社会满意,员工幸福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征程。”周国锋最后表示。

而这一点,也正是多家深怀梦想、砥砺前行的县市医院的未来目标。

本次论坛上、下半场,分别由江阴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华和兴化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彤主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