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文/余波 曾艺鹏 吴晓君 张汉
浦东医院形成以“平战结合、快速响应”为主线、综合“境内防疫”和“口岸防疫”为特色的医防融合的传染病防控常态化下的综合医院应对工作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经过全国上下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境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又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以下简称“浦东医院”)作为上海市首批建设的区域医疗中心之一,紧邻浦东国际机场,立足于浦东新区口岸防疫重点工作,从疫情防控的三个阶段,按照平战结合的相关要求,以“平战结合、快速响应”为主线,针对三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分时施策,探索了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基础、综合“境内防疫”和“口岸防疫”为特色的综合医院医防融合的传染病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应对工作机制。
“应急响应、内防输入”阶段。本阶段呈现突发性、紧迫性、未知性、两面性特点,从1月下旬开始,疫情信息复杂多变,根据危机干预特点,上海市联防联控文件中要求,须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集中”,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医院在管理层须建立“快速响应、积极应对、形成体系、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危机管理体系和干预机制。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阶段。从3月上旬开始,境外回国人员经空港入沪逐步攀升的态势,呈现出来源地、经转地、途经地多且杂,人员数量大且人口特征复杂,疫情防控等健康知识较低,目标地覆盖国内各地区等特点。此阶段对医院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严防境内疫情反弹的情况下,外防输入。根据上海市“入境隔离14天”等工作要求,医院在维持第一阶段“内防”工作的同时,着手“外防”工作。
“复工复产、常态管理”阶段。本阶段主要特点是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逐步开始,人口流动的频繁,内防反弹的压力大,“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零交叉感染”的底线要求,对医院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标准,此阶段医院须在严格防控疫情发生不松懈,服务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复产复医,充分发挥利用“去时空医疗”最大限度减少人流。
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逐步开始,人口流动的频繁,内防反弹的压力大,“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零交叉感染”的底线要求,对医院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标准,此阶段医院须严格防控疫情发生不松懈,服务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复产复医,充分发挥利用“去时空医疗”最大限度减少人流。
一是建立应急救治体系,形成快速响应与保障机制。疫情发生后,医院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防控机制,建立应急响应的组织保障体系,由院长、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成立医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医院总指挥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危重病例救治专家组、员工关爱与院感防护工作组、疫情管控工作组、后勤保障工作组、培训与宣教工作组、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组、舆情管理工作组和应急与医疗救援工作组10个工作组,分别由分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靠前指挥,实现扁平化管理,通过例会制度保障快速响应工作机制落地。在疫情防控第一阶段,以医院应急救援队队员为主,组成骨干队伍成为医院第一批进驻隔离点的医护队伍,与此同时,以发热门诊、隔离区、隔离点正常运行为目标,全院遴选医护人员,并建立人员库,轮流上岗,在保障一线人员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从第二、第三阶段开始,逐步建成平时练兵、战时隔离区实行独立运行的体系,并充分发挥防疫抗疫与复产复医两不误的作用。疫情初期的第一阶段,为保障防疫物资的供应,由院感科、耗材科、品质管理部、人力资源部、采购科等组成了物资保障供应小组,对防疫物资进行精准测算,按日发放,对不足3天的物资进行提前预警,以保障物资供应的精细化管理,为疫情防控的长期应对做好物资保障。
余波院长出席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二是建立制度管理体系,规范文件快速落地实施。为及时传达上级文件、诊疗规范,提高对疫情认识与应对水平,快速形成医院应对知识体系,医院OA网开设抗疫专栏,专栏内分设上级文件与院内制度,由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总指挥部定期发布有关疫情相关的重要文件及院内执行制度。为促进员工掌握新冠肺炎疫情的知识、防护能力及管理措施,通过医院卓越学院培训平台全员培训测试、现场管理监督,以问题点为导向,及时整改,并完善文件制度,形成PDCA的良性持续改进。围绕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风险点,通过风险评估,医院制订《隔离区十大安全目标》:高度关注员工安全,医务人员感染零发生;执行院内全员管理,院内交叉感染零发生;正确识别人员身份,着防护服人员零误判;建立有效沟通程序,转运交接过程全闭环;正确识别疾病诊断,确诊病例判断零遗漏;改进生物样品安全,高危样品管理零差错;关注旅客心理健康,网络舆情事件零发生;强化环境安全检查,火灾意外伤害零发生;完善突发事件管理,建立应急快响应通道;关注隔离儿童安全,隔离病毒永不隔离爱。根据十大安全目标,医院境外旅客隔离区建立并完善了管理制度和流程,围绕重点人群,因地制宜,以隔离人员需求为导向,规范人文关怀服务。
三是建立数据传报系统,构建全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疫情防控第二阶段开始,为应对境外入沪人员逐渐增多的形势,守好上海“东大门”,医院按照浦东新区工作部署,成立浦东医院境外旅客医学隔离观察区,具体承担经浦东机场入境检测有疑似症状旅客的医学隔离观察工作。针对新形势、新特点,医院成立24小时疫情防控指挥部。设立数据管理、快进快出组、入院组、出院组、专家组等五大工作组,保障与新区防控指挥部、浦东机场、各集中隔离点的无缝对接。为提高信息共享效率,缩短人员信息填报、检查等候时间等,医院根据入院流程、出院流程、生物样本转送流程、药品交接流程等开发信息数据平台,实行发热门诊就诊全流程时间管理追踪,保证发热门诊滞留时间≤6小时,留观隔离时间≤48小时。通过时间管理,不断优化院内隔离管理流程,提高医学隔离前就诊效率。
四是建立物理空间体系,构建平战结合空间转换机制。通过境内防疫和境外防输入的具体实践,医院不断调整建筑空间布局,以适应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医院原有发热门诊空间较小,平时预约隔离病房6张,应急时可增加至15张,在疫情防控初期能勉强应对,随着疫情防控第二阶段的开始,医院承担入境人员的医学隔离观察任务,现有空间难以满足需要,同时作为综合医院现有建筑布局大多难以满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别是经空气、飞沫传播疾病诊治的建筑分区要求,为此,医院第一时间协调,将院区内血站、120、医院体检站等区域进行整合,设置医学隔离观察区,与主体院区物理分隔,另设通道。其开设病房可达100间,可以满足“战时”床位的空间布局。医院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配置有专属CT,实现“挂号、诊断、收费、检查、取药、留观”全闭环管理,做到“六不”出门。在原有发热门诊功能转换为日常发热门诊的同时,单设医学隔离观察区的方式,使医院既能实现“平时”发热病人的管理,也能为在应急状态下批量人员的收治做好“战时”准备。
1 医院建立数据传报系统,构建全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2 医院初步构建成应急管理体系、制度管理体系、物资保障体系、数据传报体系和空间物理体系五大系统,在医院防疫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建立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疫情防控长效工作机制是本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境外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新命题。医院通过疫情防控三个阶段的管理实践,基于风险管理理念,通过系统分析和PDCA循环的方法,初步构建成应急管理体系、制度管理体系、物资保障体系、数据传报体系和空间物理体系等五大系统,在医院防疫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通过体系建设,2020年1月至11月中旬,医院发热门诊诊疗21496人次,3月至11月中旬境外返沪隔离旅客诊疗3246人次,筛查岀新冠核酸阳性患者143人次,有效实施了闭环 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需要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本次疫情防控实践过程证明,医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等应急救治水平直接影响到政府对事件的快速处理能力。通过联防联控机制能够充分实现医院与政府间的信息互通,第一时间掌握医院疫情防控现状、资源紧缺状态等,从而为政府在医院资源配备、防护物资调配、检查检验设备配置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本质属性,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医院疫情防控的工作突出了“早发现”“快响应”,加强门诊、住院患者“入口关”,及时调整、补充武汉、吉林、北京等“中高风险区域”,快速进行基础设施改建,落实传染病管理“三区两通道”流程,迅速扩大隔离点床位数量、应检尽检、预案制定、风险评估等多种手段,打好境内外防疫阻击战。
传染病救治长效工作机制建立须做好顶层设计。医院医务部、防保科、院内感染管理科等平时为医院职能科室,战时三体合一,由应急办统筹,成为医院应急响应指挥中心,构建平战结合医护工勤保安队伍、物资供应队伍、实施空间物理改造。通过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传染性疾病和公共突发疫情的预警机制和直接管理、直接报告机制,建立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集中收治、隔离机制。政策上,在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