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突发公卫事件临时病区质量管理之湘雅模式

时间:2024-05-11

文/喻丹 钱招昕 潘频华 李丽 张丽娜 刘龙飞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支援武汉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探索了一套临时救治病区的管理模式,以期为未来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2019年末,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迅速蔓延,为迅速控制疾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全国各地医院紧急组建医疗救援队前往湖北支援,在各定点医院建立临时病区,开展新冠肺炎的救治。在这种接近战时状态的情况下疫区医院临时病区如何有序运转,实现快速、有效救治患者的目标,是每支外来医疗队面临的共同 问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参与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探索并和构建了以提升治愈率和确保医护“零感染”两大目标为核心,以团队沟通、质量控制、职业防护、心理支持、后勤保障五个相互关联运行机制为支撑和保障的创新性临时病区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时病区的管理模式,为未来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临时病区的特点及管理目标

临时病区是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紧急组建的临时性医疗救治单元,与常规病区存在极大差异。一方面,病区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疾病,由不同专科、不同单位的人员临时组队,人员之间的专业差异、文化差异、理念差异不可避免,给病区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在物资紧张、人手不足的背景下,医疗队与进驻医院之间的沟通、医疗队与医疗队之间的协调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临时病区存在极大的无序风险。

这种情况下,医疗队必须因地制宜、迅速高效地建立合理、简明、便捷的流程、规范、制度,并快速落实。否则就难以避免混乱和疏漏,导致医务人员与患者均处于不安全状态。所以,快速有效地建立医疗队所运行的临时病区的小系统是快速实现救治功能的关键。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由30名医生与100名护士组成,医生主要来自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中西结合科、肾内科、急诊科、风湿免疫科、心血管内科、血液科、内分泌科,其中高级职称占60%。护理团队来自全院多个专科护理单元。医疗队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二是自身防护,实现零感染。这两个目标都必须靠质量管理来实现。医疗队紧紧围绕这两大目标进行了病区管理模式的探索。

临时病区质量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湘雅医疗队与驻地医院完成对接之后,迅速建章立制高效开展工作,成立核心管理团队,构建了以提升治愈率和确保“零感染”两大目标为核心,以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五大运行机制为核心内容和保障的临时病区管理模式,着重从团队沟通、后勤保障、质量控制、职业防护、心理支持五大方面,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要求,并在快速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和完善,从而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一,团队沟通机制:快速建立信任,开展团队协作。临时组建的医疗队成员来自不同专科,团队合作基础薄弱。因此,建立顺畅的团队沟通机制,快速建立信任是医疗队当务之急。面对新冠肺炎的高传染性,医疗队从建队伊始就组建微信群,帮助队员们快速熟悉伙伴融入集体。为避免群内成员过多、信息量大导致的重要信息遗漏,信息传达采取层级管理,重要通知由组长落实到个人,必要时一对一电话沟通,以确保信息准确快速高效传达。同时,医疗队中党员占大部分,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优势,成立临时党总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开展组织生活,进一步增进了解,凝聚力量、坚定信心。

第二,后勤保障机制:设置专人专岗,确保物资供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临时病区面临着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医护个人防控风险高等难题,资源消耗非常大,后勤保障工作难度大。医疗队出发前,医院应急管理部门与后勤保障部门根据前线实际情况列出详细清单配备了充足的物资随行。临时病区组建后,医疗队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职责包括物资库存盘点、物资申领与调度、防护物资与生活用品发放、用餐安排、通勤用车安排等职能,保障资源的及时供给与合理分配。医院全力支持一线支援医疗队的物资供应,医院应急管理部门设置专人专线对接医疗队,随时为医疗队提供物资补给。同时与所进驻的医院建立点对点的沟通渠道与协调机制,就临时病区运行中需要院方支持的问题保持顺畅沟通,获取有效支持。

第三,质量控制机制:制度保障规范,狠抓医疗质量。临时病区从无到有,医护团队紧急上阵,没有现成的诊疗方案指导,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遵循,医疗质量面临巨大的考验。因此,建立起创新性、规范化、精细化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临时病区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是职责明确的病区管理制度。医疗队制定《协和西院湘雅病房医疗管理制度》,实行病区主任领导下的诊疗组长负责制,设立四个医生组,每组分管固定床位数。制定具体查房与交接班制度,每4小时换班。除了聚焦肺炎抢救外,同时积极做好合并症的治疗,力求降低病死率,并在治愈率上有所突破。诊疗方案调整由病区主任与诊疗组长讨论决定。每周四进行联合查房,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与临时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二是统一规范的标准诊疗方案。鉴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在于病情的密切观察、病情进展的及时预警和综合治疗,标准诊疗方案经医疗队反复讨论确定,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隔离特殊情况实施生活护理、缺氧突发事件预防护理、心理应激护理、有创通气专项护理。

三是简便易行的隔离病房查房制度。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建立的临时病房均为隔离病房,所有物品均为污染物,医护人员穿着厚重不透气的防护服,查房过程体力消耗极大,为详细问诊带来极大不便。在隔离病房停留的时间相应延长,容易增加感染的机会。湘雅医疗队制定了简便易行的隔离病房查房制度,编制内容详尽的查房日志表格,运用专用公共手机和公共账号进行信息传送,分别设置病房内、外组并明确岗位职责,同时每日由教授查房确保医疗质量,该模式确保记录规范,避免信息遗漏,缩短查房时间,减少体力消耗和暴露风险,在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精准化的重症患者救治方案。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非常高,为了确保患者安全,降低死亡率,医疗队秉承“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成立重症患者临时ICU,来集中管理极急危重症患者。该临时ICU按照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流程和管理方式,集中组织重症和急诊专业的医务人员,做到精准化治疗和集中管理,更好地提高极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五是符合疾病特征的护理核心制度。围绕新冠肺炎疾病特点,护理团队制定了隔离病区优质护理方案,在临时病区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与值班交接班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如晨间护理四部曲“一问、二看、三做、四教”。定期召开护理方案优化讨论会,在临时病区如何优化气道管理、超声导引穿刺、肺康复、正念心理护理等方案。

六是持续改进的专项培训机制。病房根据疾病救治经验与特征制定培训计划,开展针对性专题培训,如重症患者管理、重症NCP患者预警体系等。培训强调实操性,采用现场模拟演练的方式,理论结合实践帮助队员快速掌握技巧和方法,专题培训所学到的内容可以马上应用于患者管理中。通过培训可以让医疗队更加规范、安全地管理重症患者,以确保有效地救治和护理。

第四,职业防护机制:规范职业防护,保障医护安全。为了保障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队制定了《湘雅新冠病毒肺炎职业安全防护策略》,涵盖了“三阶段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设立个人防护装备(PPE)专职岗位”“建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三个方面的内容。编制《湘雅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须知事项》,对个人防护规定、进出隔离舱流程规定、驻地卫生要求、健康日报告制度、预防用药纪律、用餐要求、日常行为纪律等进行详细说明规定。

第五,心理支持机制:全面支持鼓励,医患共克时艰。一方面制定员工关爱计划。一线人员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极易出现泄气、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医院迅速启动员工关爱计划(EAP),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热线、团体心理辅导、隔离员工心理支持及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员工一对一心理救助,做到早期预警、及时干预。在线上开展正念减压音频训练和疫情相关的心理科普讲座,同时制作了针对不同人群在疫情期间心理服务手册。医院宣传部门在医院官网开设“众志成城抗疫情”栏目,由专人与一线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电话专访、战地日记、家属来信等形式,宣传正能量,给予一线队员鼓励与关爱,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为了缓解医疗队对家人的思念,医院党委探望一线职工家属送去关怀与祝福,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实施患者“临时家属”陪护策略。针对隔离病区传染病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孤独、消极等心理状态特点,护理团队针对性地实施队员一对一跟患者结对子,做“临时家属”的人文关怀护理,从生活上、心理上对患者加强支持。

临时病区的管理模式思考与建议

截至3月5日24时,湘雅医疗队在两个病区累计收治确诊患者131例,其中重症患者131例(含危重症15例),累计出院及好转转出32例,死亡3例。医疗队员无一感染。湘雅医疗队制定的临时病区管理模式为有效治疗患者、严密保护队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其他医疗队的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给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经验。医疗队实为医院的缩影,为了确保医院未来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救治水平,应当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固化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救治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的特点是突然发生以及对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包括重大传染病、自然灾害、食物中毒等。应急状态下的疾病诊治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务必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线,常态化严抓质量管理,制定明确的医疗核心制度与质量管理制度,使质量管理理念深入每一位职工内心,确保医护人员具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和诊疗能力,在突发状态下能够有严密的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救治能力。

关键点二,强化卫生应急演练,提升卫生应急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卫生应急力量,既是大型公立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也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许多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应急医疗队或救治中心,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但是大多局限在医疗队成员,演练频率不高,应急能力建设未实现常态化和普及化,大部分职工应急理念不足。因此,医院应当进一步细化应急预案,强化卫生应急演练,扩大参与人群范围,将应急技能训练作为职工的常规培训计划,制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和培训计划,实行分级别、分场景、分类型的突发事件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技能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通过培训和演练,一方面能够评估医院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是否具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快速的反应机制、协调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发现并改善应急预案中的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广大职工均能掌握卫生应急各项技能,树立应急理念,在应对各种突发状态时可以迅速应对。

关键点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应急效能。稳定有效的信息系统是确保沟通、提升效率、减少感染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重大传染病处理时使用信息技术将有效地控制感染。应急状态下流程的改变将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需求,对系统的稳定性将带来冲击。医院应当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前考虑到应急状态下病房改造、流程改造、工作模式的改变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新的应急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关键点四,重视心理应急救援,体现医院人文关怀。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病情或重大灾难,每一个人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焦虑、恐慌甚至厌世的负面情绪,患者和医护人员更甚。在进行病情救治的过程中,医院同时要加强心理救援,追踪心理状态的变化,帮助人们缓解负面情绪,建立信心,体现医学人文关怀。应当及时建立心理救援机制,组织心理专家,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如科普漫画、解压书信、微信群聊、广播音频、面对面座谈等,传递正确正面信息,帮助人们了解事件真相,发现严重心理问题时及时重点干预,避免发生情绪引起的负面事件。

截至3月5日24时,湘雅医疗队在两个病区累计收治确诊患者131例,其中重症患者131例(含危重症15例),累计出院及好转转出32例,死亡3 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