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文/本刊记者 李强
用实际行动诠释白求恩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我报名参加,我还年轻,身体素质好。”“护士长,让我去吧,我有重症病人护理经验。”……1月25日,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以下简称“中日联谊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响应国家号召派出援鄂医疗队的通知》后,医院立即开始筹备援鄂医疗队,短短几个小时,就有300多名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驰援武汉。
1月26日,中日联谊医院举行援鄂医疗队出征仪式。党委书记高继成宣读了《关于成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决定》,并组建临时党总支。同时,医院党委向全院员工发出《践行白求恩精神,做新时代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致全院共产党员和医护人员的一封信》,要求全院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提高科学防范意识,争做优秀先锋模范。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不辱使命,努力担当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打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攻坚战!”院长崔树森带领首批来自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的26名援鄂医疗队员庄严宣誓。带着人民的期许和国家抗疫任务,这些最美“逆行者”勇于担当,承担起救死扶伤的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日联谊医院特别在中心院区、北湖院区开设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与此同时,作为吉林省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医院将南湖院区2号楼住院部进行整体改造,承担了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收治工作。
崔树森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介绍,中日联谊医院建立了疫情防控处置指挥调度中心,快速组建了以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专家组,并将成立的3支医疗小分队进驻到重症及危重症病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
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区的救治工作由中日联谊医院抽调的28名医护人员进行,并设置了16个抢救单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医院全面规范疑似病例筛查流程,明确防控期间门(急)诊患者诊治流程和入院患者收治流程,同时明确新冠肺炎急危重症、疑似病例抢救、手术流程,科学有效地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其中,为了保障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急诊手术的顺利开展,医院专门设置了一个手术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吉林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中日联谊医院通过发挥远程影像诊断优势,实现周边市县医院疑难病例的CT会诊工作,为患者早期确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经过远程会诊的病例数已超过200例。”崔树森说。
同时,为了更全面地对前线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救治,前方医疗队将危重症病例的诊疗情况,通过远程视频会诊、传输病历资料的方式,与后方MDT专家团队进行病例讨论,为危重症患者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指明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CT检查作为新冠肺炎筛查工作的一部分发挥积极作用。中日联谊医院要求,所有住院患者的常规检查和术前检查都必须先进行胸部CT筛查,在获得检查报告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检查与治疗。“胸部CT检查要在第一时间给出结果,并同时保证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影响诊断无差错。”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科主任柳林强调。
除了传统的院区办公,中日联谊医院还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开展远程诊疗工作,将放射科扩展到医生家中,让放射科医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接入并访问院内PACS/RIS系统完成远程诊断与会诊工作,实现24小时待命。
在VPN网络下,放射科室医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CT影像的阅片诊断、报告出具与审核、影像会诊等相关工作,保证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影像学诊断结论,为疑难重症患者的顺利诊断作出有力保障。
此外,通过网络模式办公,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放射科医生在院内的聚集度,减少了医生间交叉感染的概率,确保放射科能够长期坚守阵地,安全、高效地完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诊断工作。
“我是共产党员,我就该比别人辛苦点累点。”中日联谊医院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司道远如是说。
作为“双医”家庭,司道远是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妻子倪璐佳是超声科主治医师。从学校学习到医院工作,两人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医院发热门诊开通后,司道远作为党员,率先出诊24小时值班。
从接到通知入选第二批医疗队到出发,只有短短的18个小时。同为党员的妻子帮助他认真收拾行囊,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家里没有剪头发的工具,妻子就用剪刀帮他剪头发,尽可能地将准备工作做细。
司道远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得知儿子援助武汉的消息,尽管心中异常担心、不舍,但是除了鼓励,更多的是安慰,“孙子在家,我们老人会照顾好。你们不用担心,安心工作,注意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妻子倪璐佳一直和同事轮岗,值床头彩超班,需要全院到处走,呼吸、重症,哪里有重症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司道远到达武汉后,和其他同事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展开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虽然前线工作充满了艰辛和各种挑战,但身为党员的司道远埋头苦干、从无怨言,每当他想孩子了就和老人视频看一看、聊一聊,“我必须让自己坚强,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战斗。”
1 中日联谊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宣誓。
2 司道远医生。
3 医疗队员出征前进行剪发。
4 首批26名医疗队员出征前机场合影。
2月13日凌晨,司道远在中法新城院区创作了一首《家的距离》,以此献给无数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
家的距离,是中法新区到江北驻地,是六十四道事关生死的严苛程序。家的距离,是厚重迷彩到飒爽白衣,是十二件层层防护下的沉重呼吸。家的距离,是华中同济到中日联谊,是七十年来地处南北的惺惺相惜。家的距离,是心内介入到重症抗疫,是半个月来知识迭代的重新学习。家的距离,是武汉前线到长春故里,是横跨半个中国白求恩精神延续。家的距离,是层层口罩到自由呼吸,是映红一个春天逆行者奋斗不已。家,就在这里,家里有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袍泽兄弟。家,就在这里,家里有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疫情总会过去,不再有电梯四角背对的孤寂。春天终会来临,再去赏武大樱花盛开的绚丽!
还有一位医生,虽然没到武汉前线,但作为医疗专家,在每天吃着心脏病药物的情况下,依然带领医疗组的同事奋战在重症病房的第一线。他就是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姜亦忠。
姜亦忠已年近花甲,但他却主动要求值最累的前半夜班。在南湖院区工作的14天,他参与了吉林省各地市转往长春的重症患者救治,其中很多严重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心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留置支管等医疗操作都是姜亦忠亲自完成的。
经过第一批重症医疗队员的救治,很多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其他同事劝姜亦忠要多休息,但他却总是说,我是医生,我的病是慢性病,这些患者不同,他们都是重症,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危险,这里就是我的阵地,人在阵地在。
他们是儿子、是女儿、是爸爸、是妈妈、是丈夫、是妻子,但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医务人员。他们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时刻秉持中日联谊医院院训“仁心良术”。正因为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全院职工团结协力、迎难而上的作风,让我感受到这个集体既温暖又有战斗力。”崔树森对记者表示,他为有这样的团队而感动,同时坚信中国人民一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