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文/本刊记者 陈相龙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湖北,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的医务工作者携手连心奔赴江城,“亮剑”战“疫”一线试锋芒。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心。我定将出色完成此次援鄂任务,带着队员们平安凯旋。”这是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许春阳“出征”前的允诺。
2020年2月8日,元宵佳节,万家灯火时,援鄂集结号再响。
1 第二批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
2 苏州市援鄂医疗队出征。
“深夜接到上级下达的援鄂通知后,我们常熟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第一时间组建完毕,连夜收拾行囊,第二日中午奔赴武汉。”据许春阳介绍,此次,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出动12名医务人员,而后编入苏州一队,整建制接手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一线团队是应对严峻疫情挑战,完成救治使命的现实需要。据悉,这一支由30名医生和100名医疗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医资实力强大,均是苏州各个三级医院出动的医疗护理骨干,主要来自于感染科、急重症科、呼吸科。
“接到这样光荣的任务,就是要义不容辞地多诊治患者,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许春阳指出,该病区党支部领导根据医疗护理人员不同的专业,搭配成立了数个医疗小组,分管不同的床位,并实施6小时的高压轮班制。
整合后的前线人员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一台机车,各部分精密相连,任何环节“掉链子”都可能牵一发动全身。“提升团队凝聚力是对抗疫情的胜利砝码。”据了解,苏州一队的医务人员配合默契,群策群力。通过实施首诊负责制的收治措施,开展定期的队长例会和疑难病例讨论例会,实现了团队人员的优势互补。高度凝聚和统一的思想共识行动共识加快了团队融合速度。
抗疫的第一线,囿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和较高的工作强度,医务人员的身体和心理需要承受巨大压力。“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许春阳表示,为防止团队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意外暴露,保障他们诊疗环境的安全,他和各个医疗组的负责人注入巨大心力去做预防感染控制工作。而当医务人员出现较大的心理状态波动时,他及时实施预案,定期去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3-4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抗疫”进行时。
“我们目前医疗物资供给和生活物资供给相对还是有保障的,这对于前线战士来说是颗‘定心丸’。”许春阳这样说道。
高效的团队协作性保障了医务工作者的诊疗秩序,也为患者带来希望之光。
苏州一队入驻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后,马不停蹄地进驻病区开展收治任务。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该病区收治患者50人,圆满完成第一步收治任务。
“目前的感觉是,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很快,病情表现多样化,这给我们的评估和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除肺部以外其他脏器出现的并发症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苏州一队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一个紧急救治案例。
2月14日晚九点,一位重症患者由120急救人员送至病区。该患者到院时神志昏迷,小便失禁,呼吸窘迫,吸氧状态下脉氧只有60%~70%,初步评估为极危重患者,随时有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需要收治ICU。根据许春阳团队的安排,患者第一时间接受加强氧疗,监测生命体征,完善相关检查的治疗。同时,经过团队分析发现,该患者虽确诊新冠肺炎,但CT表现有一侧胸腔大量积液,缺氧和胸水压迫左肺,必须给予胸腔穿刺引流。而彼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配合操作,在面罩吸氧状态下患者产生无意识的躁动和排痰,无疑将给医护人员带来风险。在许春阳团队对于病区的设备和供给不熟悉的情况下,经过高效的交流讨论,对救治患者的操作流程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计划,而后立刻开展抢救工作:穿刺、引流胸水、导尿……经过团队协作,患者呼吸窘迫逐渐好转。直至翌日凌晨四点,整个团队结束了这个惊心动魄的值班。同日下午,前方传来好消息——这位患者神志已经清醒,生命体征稳定。
“在无情的病毒面前,如果运气没用,那就选择勇气。”据许春阳介绍,在重症病区里工作数日,队员们频繁地要奋战一整夜。并且,全副武装的防护装备常常让他们感到步履维艰、呼吸费力,很多医务人员在临床救治中出现明显缺氧症状。但是,作为患者生命的希望和依托,他们必须靠着坚强的意志在前线咬牙坚挺。
截至目前,该重症病区的各项医疗工作已有条不紊地开展进行,苏州一队的医务工作者们默契配合,为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而奋勉。诚期春暖花开时,虞医凯旋姑苏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