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入院准备中心调剂之道

时间:2024-05-11

邵逸夫医院平均住院日为6.52天。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住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2017年,邵逸夫医院平均住院日为6.52天。2018年,医院通过对各科收治流程量身定制式的优化,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其中,2018年1-4月肾内科平均住院日同比上年下降0.43天。医院对平均住院日管理,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邵逸夫医院是由香港实业家邵逸夫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建设的公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庆春、下沙两个院区,总占地235亩。职工4000余名,副高以上专家近500名。医院核定床位数2400张,设有32个临床科室,88个护理单元,9个辅助科室。医院开展四级及以上手术占手术总量>40%,规模占比在省内相对较高。

作为一家重症患者较多的大型三甲医院,平均住院日保持持续下降趋势,邵逸夫医院是怎么做到的?《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为此进一步采访了邵逸夫医院入院准备中心主任徐玉莲。

入院流程的优化

医院精细化管理,是邵逸夫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方法之一。

徐玉莲介绍,医院建院以来一直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目前,患者的入院流程是,患者挂号就诊时,主诊医师在门诊会对其病情进行充分评估。主诊医师为患者开具住院证时,将入院后所需要做的各项检查、检验项目、诊疗方式呈现在“住院证”上。患者到入院准备中心预约进行登记时,该中心工作人员根据住院证上的信息,为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并提前预约CT、核磁共振等特殊检查。同时,工作人员根据医师的手术及治疗情况,为患者合理安排入院时间。

6月22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参观邵逸夫医院时发现,该医院入院准备中心为患者提供抽血、心电图、超声检查及术前麻醉会诊等一揽子服务。

徐玉莲介绍,很多普通的检查、检验项目,患者入院当天在入院准备中心就可以进行。即使检查项目较多的大手术患者,如核磁共振、CT扫描等特殊检查项目,医院也能够保证大部分项目当天完成,只有少数预约在入院后进行。

对于入院前完成的相关检查、检验费用报销方面,邵逸夫医院也有独特的解决方式。徐玉莲介绍:“在欧美国家,门诊检查与入院后检查支付报销比例并无差别,因此,国外患者在门诊时就已做完各类检查。国内医保尚未实现门诊、入院费用统一支付报销的模式,因此,患者总是入院后再进行大部分检查、检验,住院天数也在无形中增加了。”

根据浙江省对日间手术患者的医保支付政策,邵逸夫医院已经开通入院前两周之内的门诊检查、检验费用,先缴费冻结,出院后统一结算。日间手术患者门诊检查费用与入院后检查支付比例相同。

徐玉莲补充,医院也在为择期手术及其他类型患者争取医保政策的支持,报销问题将得到解决。医院可以通过中心化预约系统,让患者在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检验,有效缩短入院后的等待时间,同时为医保节省费用支出。

床位统一集中管理

患者病情等级分层管理工作,在开具住院证时由主诊医师评估完成。等级分层方面,一级是急危重症或基层医院转诊患者;二级是科室目标患者;三级是择期手术或治疗的患者。入院准备中心根据住院证呈现的患者病情分类,及时安排危急重症及基层医院转诊患者入院,优先安排科室目标患者。

目前,全医院除重症监护室、产科病房之外,其他病房床位全部归入院准备中心管理。蔡秀军指出:“该中心通过对全院床位统一集中管理,使有限的床位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徐玉莲进一步介绍,比如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胸外科只有44张床位。当胸外科收治的肺部肿瘤、食道肿瘤等手术患者达60人时,部分患者将被安排到离胸外科距离相对较近、专科患者相对较少的血液科病房。当入院准备中心为血液科病房收治胸外科患者成常态时,血液科护士的胸外科护理技术也会以培训等方式提升。这样血液科就成了胸外科的后备病房。医院也将收治这部分非专科住院患者的绩效划拨给血液科病房的护士。

徐玉莲补充:“该中心的运行,让入院医嘱专科病种模式化,诊疗规范流程化、标准化。中心对入院人群分层管理,提高了重大疑难疾病患者收治比例。”

“入院准备中心”前身为“床位协调处”。邵逸夫医院成立于1994年,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协助管理。医院引入美国管理模式,建院之初就设立床位协调处,当时,国内其他医院几乎都没设立同类部门。

邵逸夫医院早期的床位协调处仅有1名护理人员,该人员负责全院床位统一管理。同时,医院对全院护士,进行全科护理及护士评估和干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八大核心能力培训。

邵逸夫医院的理念是,床位资源属于医院,而不属于科室或个人,将医院有限的床位资源提供给最急需救治和治疗的患者。

美式管理的升级

护理专业出身的徐玉莲,在2002年进入该医院床位协调处。她也是床位协调处向入院准备中心升级发展的见证者及参与者。

徐玉莲表示,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床位管理起步较早。欧美国家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基本是70%~90%,分级诊疗体系也比较完善。这些国家的床位管理者,主要提供患者的院前、院中及院后管理。患者一旦收住入院,就要着重于降低住院时间,并保持患者在医院和医疗资源上的流动性。比如患者入院后规范化治疗及康复治疗,避免非必须住院的发生。床位管理者会给出院后的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建议和支持,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疾病治疗的预期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申降低平均住院日。

中国与欧美等国家不同的是,大部分三甲医院床位使用率都能达到100%以上,需要在走廊加床。徐玉莲指出:“邵逸夫医院,除产科之外,其他专科病房都不需要加床。”

根据邵逸夫医院发展需要,2007年7月,单一的床位协调管理岗位发展成集床位统一管理、立体收治患者、择期住院预约、入院检查麻醉会诊前移,医、技、护资源共享的入院准备中心。目前,该中心两院区共14名员工,其中临床护理人员10人。

入院准备中心,每年接待200余家全国各地医院的职工参观与学习。

徐玉莲补充,2014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领导曾带领辖区医院的相关专家到中心参观学习。

6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杭州举办“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主题发布会,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在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全国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8天,浙江省为8.5天。2018年第一季度,浙江省三甲医院下降到7.82天。”

马伟杭指出:“邵逸夫医院‘入院准备中心’对患者集中管理,有效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

蔡秀军表示,邵逸夫医院所有创新举措,都是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展的。医院一直致力于内部流程改造,通过系列改革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从国内较早设立的床位协调处到如今日渐完善的入院准备中心,以及所有医疗服务的升级换代,最终目的都是让患者拥有更多获得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