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文/本刊记者 宋攀
在医院建设潮中,建筑应急能力正经历升级换代。
近年来,我国各级医院迎来建设潮。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0月,我国三级医院近5年增加834座,同比增长56.7%。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同比增长25.6%、61.4%(图1)。据《中国医院院长》不完全统计,2012年10月至今,我国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妇幼医院四类医院新建、迁址、改扩建工程项目达3万个。
当一座座医院楼宇翻新、拔地而起时,在体面的外观之外,防患于未然的设计也在无言地体现着相关方的智慧。《中国医院院长》采访发现,我国医院建筑应急应变能力正历经升级换代。
谈及医院建筑未雨绸缪应对紧急救援的设计,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马杰、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院长郭光远不约而同提到了医院的人防战备工程。
2016年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完成老院区向新院区的全面搬迁。据马杰介绍,阜阳市委、市政府在决策建设新院区时,接受了该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的建议:在医院地下建设人防战备医院。该工程由市人防办出资支持,并主导从设计到验收的整个建设过程。
“一旦发生大的动荡,即使外边的水电都停了,人防医院也可以独立运行。”马杰说,新建的人防战备医院五脏俱全,设有病区、诊查室、手术治疗室等多个功能区,由柴油机独立发电。换气、人流、排烟等设计均遵从人防部门规定。
无独有偶,在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中,在新住院综合楼下,也设有集战备医院与停车场功能于一体的地下空间。
据了解,我国医院传统防空应急主要依靠防空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央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各单位掀起挖防空洞热潮。近半个世纪过去,这些防空洞基本处于废弃状态。人防战备医院的开工建设让医院防空应急步入2.0时代。
新时代,我国医疗防空事业迎来发展契机。根据国家防空部门相关规定,医疗救护工程是四大防空工程之一。在3万人以上的城市居住区均应配备急救站,推荐配置急救医院。急救站和急救医院依托地面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设施而建,承担战时紧急救治、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
据马杰介绍,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在不破坏结构的前提下,在和平时期,医疗机构也可使用医疗救护工程。例如,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战备手术室具有正负压转换功能,可供平时手术使用。
图1 近5年,我国医院同比增长百分比
城市之外的欠发达地区,受战争空袭的概率较小。医院建筑应急设计常常应用于抗灾之需。汶川县人民医院新医院是典型代表。
汶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震多发。“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汶川县人民医院老院遭受毁灭性打击。新医院由香港红十字会及广州市红十字会捐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
该院一所所长胡展鸿是项目负责人。他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新医院是该县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被上级定义为“生命线工程”。
胡展鸿说,该院应急设计主要基于两个目的:一是大震不倒,“即使倒,也必须是全县最后一个倒下的”;二是方便人员疏散和医疗救援。
为最大程度加强医院的抗震能力,在遵从8度抗震、9度设防的建筑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医院选择了低楼层设计。感染、医技楼只有两层,门诊楼有四层,最高的住院楼也只有5层。胡展鸿指出,低楼层的设计不仅有助于抗震,也利于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有外籍医院规划师指出,为紧急逃生,很多国家即使含病房的医疗建筑一般也不允许超过10层。在汶川县人民医院,抗震设计还体现在医院建筑结构追求对称规整、注重运用直线条,减少标新立异异形设计,并且突出了抗震斜撑的应用。
为方便人员疏散和医疗救援,医院选址时便进行了重点考量。其最终选在了位于县城门户、紧挨213国道的现址。这不仅避开了地震带,还注重预防地震造成的交通中断和拥堵,方便县城内外向医院输送伤员和救援物资,毗邻的岷江也可供灾难应急之需。
胡展鸿介绍,在院内规划中,专门设计了与建筑群呈半围合关系的中心花园。“半围合的好处是,碰到紧急事件无论是从门诊、医技、住院楼等各方位跑出,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疏散到中心花园。”他还表示,人车分流的中心花园可以“变身”战时急救广场,能够承载相当数量帐篷开展户外救治,并且在大量急救车、救援车和人员存在时,也可实现有序组织医疗救援和人员疏散。为了解决CT、核磁设备、消毒供应不宜户外作业的难题,医院特意将影像科、中心供应室放在了一楼,距中心花园仅有五六米的走廊之隔。
汶川县人民医院中心花园与楼群呈半围合关系,可为灾难救援人员疏散和户外救治提供便利条件。
除了战备与灾害救援,大多数医院日常群体应急救治主要是处理交通事故伤、城市火灾、中毒等患者。医院应急救援能力依赖于急诊科。马杰表示,近年来,医院急诊历经急诊间、急诊科、急诊部的演变。伴随规模的增大,急诊应急能力受到强化,主要体现在交通分流设计和急诊的紧凑布局上。
阜阳市人民医院城南院区,三面环路,急诊区域进出车方便。围绕急诊,医院增设了检查、化验、交费、手术室等功能,结构紧凑,有助于减少周转。
在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病区各出入口与城区道路衔接紧密。为避免由于医院停车困难,救护车卡在门口的尴尬,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院长郭光远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该院改扩建工程中,开辟了连接院前公路和急诊的绿色通道,专供救护车通行。在设计时,还将输血科、ICU、手术室等与手术相关的科室与急诊紧密结合。
郭光远介绍,该院建筑应变的一大特色是,新病房楼某些房间具备改造建设、快速转变建筑功能的能力。遇到大规模疫情爆发等突发情况,可及时将常规病房改造为应急病房,进行封闭隔离。郭光远向《中国医院院长》坦言,此创意源于上级部门的检查。“一些科室的建设标准常常更新,并且不同级别的检查,给出的意见有时也不一致。今天拆了这儿,明天拆了那儿,后来就用了简易材料,方便装拆。”
郭光远还表示,在水电应急方面,病房楼实行双电源供电,医院基本上不会停电,一旦发生意外同时断电,可立即启动备用发电机,在5分钟内实现转换,为重要科室供电。在楼顶,医院设置了扩大版的太阳能水箱,平时是热水,紧急情况下可加大储存水量,用作备用水箱,一旦停水,水箱自动发挥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