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李岩选
《诸上座帖》(局部)北宋.黄庭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传承演进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书法就像历史的拓片,记录着不同时期产生、进化和发展的历程,或抑或扬,或进或退,或兴或衰。而每个历史时期的书法,也彰显着这个时代的社会特征。正如清人梁在《评书论》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高度概括了这几个历史朝代书法艺术的主流特征。
而今书法艺术的主流特征是什么?我们应当倡导什么呢?毫无疑问,风清气正的时代书法就要彰显正大气象,也只有正大气象才能体现风清气正的时代精神。说到正大气象,渊源已久。早在唐代,书法随着社会的兴盛而走向“尚法”的巅峰。何谓正?广义上说,就是正宗、正统、正气。而对于书法而言,那就是源流正、法度正、意韵正、取向正。何谓大?即博大、宏大、远大之意。就书法而言,则谓之大格局、大境界。
文以载道,书以焕采。纵览中国书法史上的千古名篇,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传世佳作,无不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和流光溢彩的时代风流。文字的发展,从殷代甲骨文开始,经周朝金文、先秦籀文、秦小篆、汉隶书,到魏晋以后日益成熟,再到唐宋时期走向鼎盛的楷、行、草等各种不同风格的法书,呈现出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那些经典的简帛之迹、庙堂之铭、摩崖之刻,都彰显了薪火相传的正大气象。
人有品质优劣,书有品位高下。“人格象征论”,是古代书论中的核心命题之一。所以说,正大气象的形成,首先在于书家要有光明磊落的思想品格。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所以做人做事,其心端正,行为自然端正。明代项穆曾说:“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书法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练就“字外功夫”,才能做到人书并优,德艺双馨。正如王羲之的行书,欧、颜、柳的楷书,苏、黄、米、蔡的行草书,都是他们在恪守法度的前提下,于端庄俊秀、平正险绝、纵横捭阖的变化统一中创造了各自的风格气象。试问,那些无视经典、不讲传统、不守法度的人,如何能书写出源流正、气象大的作品呢?
人贵“精、气、神”,书尚“逸、雅、韵”。“神采论”“骨气论”,也是古代书论中的重要命题之一。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家要有正义凛然的博大胸怀。南齐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采”即指书法作品的精神、气质和风采,而“形质”则是书法作品的表现形态和方式。此言强调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书法审美观念,即通过表象看实质,通过形质显示作者的精神内涵。如王羲之书法的儒雅韵致、颜真卿书法的浑厚宽博、文征明书法的潇洒飘逸,都承载了书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境界。再如,毛主席的书法大气磅礴,惊天地,泣鬼神,正是因为他有政治家的思想、军事家的胸襟、文学家的情怀,才得以成就非凡的艺术水平。黄庭坚曾言:“学书须胸有道义,又广之以圣贤之学,书乃可贵。”作为书法家,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不仅要有宽博的知识、精到的技艺,还要有“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情怀和担当。试想,那些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信笔为体的书写者,何以能创作出趣向正、气魄大的作品?那些气量狭小的人又怎能写出气节正、大境界的作品?
纵观社会历史的发展,不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多少辗转曲折,最终总是正气压倒邪气。因为世人向往光明正大,反对黑暗腐朽;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再看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书法艺术的传承同样也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凡取法有依、健康向上的艺术都得以传承并使之光大,而歪门邪道、投机取巧的不正之风,尽管得势于一时,却终究会被摒弃、被清除。历史经验证明,正则强大,大则兴盛。正大气象代表新生事物蓬勃向上的力量,引领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时代造就书家,书家感奋时代。在今天传统文化大普及、大提高,书法艺术大推进、大繁荣的新时代,书法热潮方兴未艾,书写群体不断壮大,书法新人层出不穷。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更加明确:那就是书写正大气象,讴歌时代精神,展现时代风采。
《自撰句书正大气象》李岩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