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诗书画俱佳 趣艺雅皆至——沈周《魏园雅集图》赏读

时间:2024-05-11

□澜羏

以诗酒文会、琴棋书画为主的雅集,是明朝时期盛行于苏州文人士大夫之间的高端娱乐活动,也是文人画创作中的传统题材。沈周的《魏园雅集图》,便是表现此类活动的代表作之一。

《魏园雅集图》 明.沈周

《魏园雅集图》是沈氏43岁时所画,为典型的写实性作品。图中共有7首诗跋,其中,从魏园主人魏昌的诗跋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雅集的情景和经过。作品描绘的是明成化五年(1469年)十一月,沈周与刘珏同赴苏州拜访友人魏昌,随后祝颢、陈述、周鼎、李应桢也相继而至,雅集于魏昌园墅。此可由魏昌在画中的题跋所知:“成化己丑冬季月十日,完庵刘佥宪、石田沈启南过予,适侗轩祝公、静轩陈公二参政、嘉禾周疑舫继至,相与会酌,酒酣兴发,静轩首赋一首,诸公和之,石田又作图,写诗其上。蓬荜之间,烂然有辉矣。”由此,雅集情景更加明了:沈周、陈述、刘珏、祝颢、周鼎等人在魏昌家中相聚饮酒,陈述最先吟诗一首,然后大家纷纷依陈述的诗韵各作诗一首。随后,沈周借酒兴画了一幅画,然后让大家将各自作的诗文题在画上,但在题写时并未按成诗的先后顺序进行;最后由主人魏昌收笔,并写了小序。

《魏园雅集图》可谓诗、书、画三位一体,可见吴中文人士大夫钟情于结庐尘世,以表达隐逸情怀。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氤氲、传承,以致魏昌颇有预见性地要以此图“传之子孙,俾不忘诸公之雅意云”。画面的内容与雅集参与者的诗跋,就像一部无声的纪录片,以相当的写实性承载了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使画作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下面我们看一下图中诗跋:

城市多喧隘,幽人自结庐。行藏循四勿,事业藉三余。留客尝新酿,呼孙倍旧书。悠悠清世里,何必上公车。祝颢。

抗俗宁忘世,容身且弊庐。声名出吴下,风物似秦余。画壁东林赠,铭堂太史书。雅怀能解榻,缓步即安车。侗轩文命应祯写高作,公美强予填空。

青山归旧隐,白首爱吾庐。花落晚风外,鸟啼春雨余。懒添中后酒,倦掩读残书。门径无尘俗,时来长者车。练川陈述为公美贤契题。

故人栖息处,花里一茅庐。地僻尘无到,身闲乐有余。芙蓉池上石,蝌蚪壁间书。我为耽幽赏,时来驻小车。彭城刘珏。

扰扰城中地,何妨自结庐。安居三世远,开圃百弓余。僧授煎茶法,儿抄种树书。寻幽知小出,过市即巾车。沈周。

魏氏园池上,重来非旧庐。松添五尺许,堂构十年余。不贵连城璧,惟耽满架书。诸公皆驷马,老我一柴车。桐村老牧周鼎。

邂逅集群彦,衣冠光弊庐。青山供眺外,白雪倡酧余。兴发空尊酒,时来阅架书。出门成醉别,不计送高车。成化己丑冬季月十日,完庵刘佥宪、石田沈启南过予,适侗轩祝公、静轩陈公二参政、嘉禾周疑舫继至。相与会酌,酒酣兴发,静轩首赋一章,诸公和之,石田又作图,写诗其上,蓬荜之间,烂然有辉矣!不揣亦续貂其后,传之子孙,俾不忘诸公之雅意云。吴门魏昌。

此作中,沈周采取了区别于同类题材的处理手法,会晤场景只占很小一部分,人物以点景的方式被置于醒目之处,力争营造一种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围。此作以山水为主:远处峰峦陡起,轻披薄雾;山腰中部露出缓缓向上的台地;近处杂树相生,树下茅亭内四人席地而坐,书童侧立一旁听候主人吩咐;山径上,一老者正拽杖而来。山上山下,草木葱葱,似火的枫叶点缀其间,为魏园增添了几分秀色,渲染了雅集的氛围。祝颢的题诗“城市多喧隘,幽人自结庐。行藏循四勿,事业藉三余。留客尝新酿,呼孙倍旧书。悠悠清世里,何必上公车”,所表达的正是作者在感受自然景色之后,所发出的想要隐逸山林、置身于悠闲静谧的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魏园雅集图》沿袭了五代董源、巨然的画风,辅以黄公望式的平台构图,布局实中有虚,充满疏朗之感。在笔墨用色上,沈周皴染兼施,构筑出画面雄浑沉静的境界。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画家对块面因素的苦心经营:山石施以披麻皴,显得粗犷有力;皴笔的疏密变化,加强了画面的黑白对比。在描绘山体的局部层次上,作者习惯性地采用了视点移动的方法。同时,他取法王蒙,以浓墨点苔,用墨浓淡相间,增加了画面笔墨变化的丰富性。沈周的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呈现早年细、晚年粗的特点,而《魏园雅集图》正处于其风格由细变粗的过渡时期。在收藏方面,此图流传有序,历由程茂、罗振玉等人所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