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山东老年大学 王 冠
《高瞻远瞩》 王 冠
我喜欢鹰、爱画鹰。一开始倒不是因为它象征着英雄,而是我和鹰有一段渊源。记得小时候,我们村西南方有个很大的王家茔,几棵老杨树上有几个老鹰窝,我们经常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
我十岁那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奶奶带我到王家茔,一只小鹰突然从树上掉下来,它的毛还没有长全,毛茸茸的很可爱。我把它抱回了家。老鹰天天在我家上空盘旋、尖叫,小鹰一听到父母召唤,也吱吱地叫,这时我和小伙伴就用竹竿把鹰撵走。小鹰刚开始不吃东西,直到饿极了才开始吃。我喂它青蛙、小鱼、老鼠等食物。几天后,小鹰习惯了被喂养的生活,能吃能玩,不啄人了,老鹰也不再来。就这样喂了一个多月,小鹰吃得越来越多,长得越来越快,羽毛丰满了,也能低飞了。天气渐冷,能给它吃的东西越来越少,父母见我们只顾玩鹰怕误了学习,就逼我送回去,我开始极不愿意,后来无奈就把鹰送了回去。谁说喂不熟的鹰。长大后的小鹰经常到我家屋顶上空鸣叫,好像留恋那段美好的时光,感激我们对它的抚养。我们见了也是又喊又叫又跳,跟着它跑,恋恋不舍,这种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离休前因忙于工作,对鹰的认识很肤浅。后来被省老年大学聘为书画学区主任,有了学习画鹰的机会。我积累收藏了大量的名家画鹰的艺术资料,经常拿出来观赏,开阔眼界,增强感性认识,并广泛学习前人对鹰的艺术美、形象美的描述,提高了画鹰的美学修养以及对鹰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我还认真学习了齐白石、李苦禅、孙其峰等画家的用笔、用墨等技法。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了画好鹰,我多次到动物园、郊区山林写生,细致地观察鹰的一举一动及生活细节,以资准确掌握鹰的主要体型特征,既画出力度、质感、美感,又不单纯追求形似。
画鹰时,有的人喜欢先画头,有的人则喜欢先画背。而画头时,亦有的先画嘴,有的先画眼。李苦禅以浓墨画鹰嘴,像利斧,点鼻孔后接着画鹰眼的眉骨,勾眼睛,眼似圆似方;点眼角、眼睛都要用浓墨,可最后点;以淡墨画头顶、枕部、脖子,用笔空灵,不可太实,以示蓬松丰满,但要留出白眉,不可填实。
先画背的画法是:用大笔调墨,分浓淡,浓墨从背上向下分中、左、右三笔,画完背部顺势画肩和两侧的复羽,一笔一羽,行笔不要太快,再蘸墨画尾巴,下实上虚。扇形可收可展,掌握平衡,再用较淡的墨画胸腹,直画到腿部,再用散锋画出腿部的羽毛,要前实后虚,有力丰满。
然后,以浓墨中锋勾足部。爪强直而锐,掌厚实,趾带钩而不可太弯。根据需要,以浓墨趁湿用大笔点一下背、尾、枕部,以增加墨色变化。待干透后,用藤黄染眼睛,花青或淡墨染嘴和眼后凹及爪下部。
飞鹰有各种各样的姿态,鹰翅大、身瘦、尾短、力强、善飞。画时用中斗笔蘸重墨,用侧锋勾出从肩至翼角的弧线,要有力度;以大斗笔蘸重墨侧锋由实到虚画初级飞羽,第二笔要比第一笔长,翼角处留白,依次渐短,画六七片即可;飞羽必要时可画到画外一部分,以大笔调重墨画次级飞羽,根据透视学另一侧的翅膀可画得虚一些,再以浓墨画尾巴,下实上虚,笔与笔之间稍分开些;以大笔用淡墨点胸腹和大腿(稍重点),前实后虚,用散锋笔效果更好;头、颈同立鹰画法一样,要注意符合透视角度;爪以浓墨勾之,结构要准确。在点染配景上,鹰喜欢独来独往,不集群,一般以山、石、松柏为配景,且不宜配花卉。
《群鹰图》 王 冠
以上是我画鹰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浅显经验,分享出来请方家指正。多年来,我通过学习领悟,多实践,多临摹,熟练地掌握了画鹰的技法,提高了造型能力。我画的鹰从写实到写意,有了很大进步。作品多次在各级展览中获奖,并在各地报刊上发表,在省市电视台展播,特别是在2002年,我画的《高瞻远瞩》在日本东京展出,荣获第63届国际交流展一等奖,给我很大鼓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要发挥优势,继续努力,为文化发展繁荣贡献余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